APP下载

管控视角下的网络舆情管控研究

2018-01-04吴小康

中国科技纵横 2017年22期
关键词:网络社会网络舆情

吴小康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网络的迅速普及,网络社会逐渐成为当代社会新的平台,网络舆情也成为反映当代社会群众意见的晴雨表。而互联网作为一种虚拟社会的产物,也为我国的社会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首先通过对网络舆情的简单介绍引入加强网络社会管理的必要性,并针对当前我国网络社会现状分析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合理管控网络舆情的措施,从而引导网络舆情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网络舆情;网络社会;网络管控

中图分类号:G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22-0243-02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遍应用标志信息时代的到来,根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已达7.51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992万人,中国网民的数量已经相当于欧洲人口总数。相对于传统媒体提供的单方面被动接受信息的模式,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网络了解社会动态,网络舆情的作用日益凸显。

1 我国网络舆情管理的现状

网络舆情,一般是指互联网使用者对于互联网上传播的某一热点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观点和看法,反映的是社会大众的一种政治态度。网络舆情具有自由性、即时性、多样性等鲜明的特点,倾向于问题的揭露与判断,能够形成很大的群体压力,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也正是由于其本身特征,若不加以合理管控,很容易出现由群众过于情绪化和个性化带来的舆论偏差,影响正常的网络社会秩序。而我国网络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法律法规不完善

互联网在短短几年的时间迅速普及,其更新换代速度之快远远大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备,导致现有的法律不能完全适应网络社会的发展,对一些网络违法犯罪的处罚也不是非常到位,在诸如个人隐私保护、信息安全保护等方面仍处于无法可依的阶段,且我国现有的关于网络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大部分都仅仅限于行政规章制度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并没有上升到立法层次,因此对于一些网络犯罪的制裁不够严谨,起不到震慑犯罪的作用。

1.2 管理理念狭隘

网络社会作为新兴的虚拟社会群体,必须采取与传统社会管理体制完全不同的管理方式,用于现实社会的传统的管理方式和陈旧的观念不适合网络社会,但现在仍然有许多管理者仍然将现实社会的管理理念应用于网络社会,并不能有效且彻底的解决问题,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更新管理理念,开放管理思想,以人为本,注重网络社会管理理念的培养。

1.3 网络社会管理的投入不足

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作为支撑,而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投入很多,在社会管理尤其是网络管理这一方面的投入却还远远不够。比如随着政务公开和网络问政的发展,政府的网站建设渐渐发展,但安全方面却仍然存在较大隐患,有着包括配套设施投入不足,日常安全维护工作不到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具备专业技能的管理人才更是较为急缺。由此可见,虽然互联网已在我国普遍发展起来,但仍没有得到政府足够的重视,在网络社会管理方面存在严重的投入不足问题。

1.4 网络社会道德和思想教育落后

网络社会的自由性和开放性必然会产生一些低俗暴力的信息,而我国网民中占大部分的又是青少年,辨别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弱,很容易受到这些低俗的网络信息的影响;另一方面,一些现实社会中出现的热点问题经过广大网民的炒作可能会衍生出网络暴力事件,网络水军泛滥又使得这些群体性事件很容易脱离政府的控制,加之政府在网络舆情引导方面所做的工作远远不够,导致网络上许多不道德行为泛滥严重,网络犯罪行为也层出不穷。

2 加强网络舆情管理的必要性

2.1 加强网络舆情管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给信息技术产业带来变革,也给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经济方面,电子商务作为新兴的商务模式迅速崛起并发展,在短短几年时间俨然成为当前最普遍最受群众欢迎的商务模式,客观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传统商业模式带来了巨大冲击;政治方面,互联网的普及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更多的话语权,使人民群众更直接更真切的体会国家相关政策,提高了“参政议政”的质量;文化方面,资源共享成为现实,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源;社会生活方面,开放的信息社会正一步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品质。

2.2 加强网络舆情管理是净化网络社会环境的有力保障

网络的发展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非常严峻的网络暴力以及信息污染等问题,网络上很多信息缺乏真实性,肤浅、具有诱导性的信息严重拉低了网络社会的道德标准,垃圾邮件、黄色信息、谣言等虚假信息层出不穷,不仅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更是严重的荼毒了网民的精神世界。因此,只有建立科学有效的网络舆情管理控制制度,重视网络社会的管理,才能建立良好的网络社会秩序,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3 我国网络社会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面对我国网络社会的现状和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网络管理:

3.1 加快网络社会管理的立法建设

加强网络社会管理的关键环节是加强法制建设,尽快建立健全完备的法律体系,提高立法层次,使网络社会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再仅仅局限于规章制度的层次,对网络社会管理的主体、对象进行明确的划定,建立网络社会责任体系,对网络犯罪的后果和处罚等进行明文规定,明确各方责任,进一步加强网络主体的安全保护意识,从而做到在维持网络社会安全的执法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3.2 创新网络社会管理新理念

通过互联网投票等方式探索能够被广大群众所接受的新的网络社会管理新理念,通过互联网等相关新媒体宣传网络社会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网民的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抛弃旧的管理理念,沿用開放多元的互联网社会管理新理念。

3.3 重视网络舆情的引导

在发生网络群体性事件时,政府应该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公布事件真相,加强信息透明度,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广大网民胡乱猜测,进而形成网络暴力的局面,抢占网络制高点,借助媒体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

3.4 强化网络道德建设

青少年是互联網使用的主要群体,应该首先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从社会、学校、家长三方面入手,开设相关课程,引导青少年理性的对待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要被不正确的舆论导向诱导。家长、教师都应该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既不过分放纵孩子使用网络,也不过分压制,正确的引导青少年看待网络。同时应该制定出网络道德规范,提高网络道德的自我教育能力,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提高网络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

3.5 健全网络社会监督管理机制

首先,完善以政府为主导,多方参与的网络社会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引导机制、责任追究机制等,在相关部门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加强对网络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建设;另外,网络社会管理需要多方参与,在进行网络监督管理时,不止政府要发挥作用,人民群众也应该参与进来,及时发现问题并上报给相关管理部门,及时寻求解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保障了人民的参与权和表达权,也是政府吸收民意的重要渠道。

4 结语

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和即时性都为我国进行网络舆情社会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网络舆情管理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方方面面,而我国政府在信息服务上还存在许多不足,因此更加要求政府必须切实把握网络舆情,在尊重民意的基础上掌控网络舆情的发展方向,坚持以人为本,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当前网络社会管理的现状和问题,采取合理措施,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合理管控网络舆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缪金祥.大数据背景下网络舆情发展态势与管控研究[J/OL].中国刑警学院学报,2016,(02):28-33.

[2]文欣.网络舆情的法律规制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

[3]刘丽丽,陈晨,兰月新.政府对网络舆情引导与管控机制研究[J].现代情报,2012,32(05):21-24+33.

[4]曾润喜.网络舆情管控工作机制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8):79-82.

猜你喜欢

网络社会网络舆情
数据挖掘技术在网络舆情管理中的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论网络社会舆论场的属性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