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的若干问题

2018-01-04张德生

新课程·中旬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语文课素质教育

张德生

一、目前我国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现状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对教育的呼唤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过。而语文教学伴随着这场春风乘势而上,在经历了种种讨论、责难之后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且适应形势发展的教学理论。而当前在广大经济、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新课标和素质教育仍然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海市蜃楼,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农村中学语文教育还是一块贫瘠落后的阵地,甚至可以说是处于一种贫困状态,仍然还在应试教育的泥潭中苦苦挣扎,呼唤着切合农村教学实际的新模式……

二、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滞后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果

“素质教育”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但一些教師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也产生了偏颇,比如:成绩不好的学生让他去打球、绘画、跳舞等,美其名曰“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展”,从而忽视了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培养。一些小学生升入初中后,甚至分不清声母和韵母,不知道一些符号的用法和它的特别作用。而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把原来对小学的压力转向了初中。

三、效率低下的课堂教学

1.对课改理解陷入误区,照搬照抄“先进”的教学方法

语文课堂教学看似热热闹闹,实则两头落空。往往先是优美的视听材料导入新课,继而是庞杂的新课背景,然后就是分组讨论、自主研究……上语文课似乎比打仗还要紧张。看上去是高潮迭起,精彩无限,实则是学生面对大量信息被动接受的无奈。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文本。学生哪里还有时间和心思来朗读、吟诵、感受文本的魅力?那些沸沸扬扬的课堂讨论看似精彩绝伦,真正的启发性又有多少呢?又哪来的字、词、句、段、篇的落实?就因为这些属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就必须要“痛打”甚至要划清界限吗?

2.教学方法陈旧

虽然社会在发展,就业的门路很多,但通过考学来实现“鲤鱼跳龙门”仍是大多数人心中的首选,而这一切又取决于成绩是否优异。于是在中考的指挥棒下,语文教学似乎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授之于渔”,“填鸭式”教学手段依旧,对课文的条分缕析使得语文课堂失去了鲜活的意境,教师常常唱“独角戏”。更为严重的是,语文课到底学会了什么,在学生头脑里,甚至少数老师头脑里,似乎还只是一本糊涂账。这样的课程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也有不少老师探索出一些较为可行有效的新方法、新路子,如五步教学法、点拨法等,但在实际课堂中,在农村初中教学中,又有几个老师能持之以恒地运用呢?

3.示范课片面追求形式

近年来,各式各样的讲课比赛层出不穷,比如教学能手比赛、公开课、示范课等等。在此名目下的什么教学能手、优秀教师的头衔也是五花八门。许多学校更是把上示范课作为招牌,作为提升自己在同类学校中地位的法宝。而且由于这些比赛往往是在一定范围内组织的,有些也就顺理成章成为教师评优、晋级的门槛。暂且撇开它们的合理性、积极性不谈,其本身对教师、对学生而言,真不知道是否也该归入“减负”之列呢?它的实际意义又真的有多大呢?往往为了一节课,教师“呕心沥血”,花费大量的精力,挖尽教学的种种形式,竭力追求完美。但最终的主角,却还是由教师一人担任。讲课自然是“精彩万分”,课后讲评中的赞誉之词也是不绝于耳,但这些近乎完美的课堂教学除了为一些老师打响名声,得到某些称号之外,学生在课上到底又能学到多少呢?而以后学生在课堂上所见到的,是不是仍然是“优质”课,自然也就不得而知了。

四、缺乏宽松和谐的语文学习环境

曾经广为流传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自然成为不少学生家长教育子女的口头禅,再加上时间花费在数理化和英语上的确是“效益”可观,使不少学生除了上语文课,完成一些必要的作业外,不愿意再在语文上花哪怕是一分钟的时间。大致原因有以下几点。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很难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

语文题并不能像数学题那样,只要学生通过努力,解答出来了,马上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觉得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回报,从而使得学生对该课程产生兴趣。而语文知识零碎的特点,很难让学生在短时间的学习中取得较明显的效果,因此在语文题的解答过程中,学生很难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2.题海战术并不适合语文能力的提高

语文素养的培养需要的是日积月累,光靠做题很难达到这样的目的。

3.应试教育的评价标准造成各科间的时间竞争

学生的时间毕竟有限,不大可能在“慢工出细活”的语文方面花太多的时间。

4.作文教学缺乏合理的教学方法

一些学校对语文学科的评价标准就是只算基础平均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语文教师的误导:注重基础而忽视作文。有些老师想到作文了就要求学生写一篇,纯粹是为了应付学校一学期要写多少篇的检查。再加上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真可谓是谈作文色变,长此以往,“恨屋及乌”,自然不再喜欢语文课。

五、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夹缝中徘徊不前

虽然目前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社会对于现代教育的评价标准,目前尚停留在考试成绩好坏、升学率高低的阶段,因此,中考、高考的选拔模式依然存在,由此而进行的应试教育势必仍有生存的土壤,两者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也极大地阻碍了语文教学的发展。语文教学并不是纯粹的教什么考什么,应试教育的印记也不像其他课程那样特别明显,但中考的试题似乎又偏重于对该科整体素质的考核,使得语文的教学总感觉有点脱节和滞后,一贯处于被动地位。于是不少学生不太明确该学科的学习方向,丧失了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也让不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感到困惑、迷惘,不知道怎样才能教好语文。

注:“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17]GHB1718。

编辑 李博宁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语文课素质教育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