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2018-01-04牛素娟
牛素娟
摘 要:语文向来是一门重要学科,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学习一门语言,更是培养文学素养。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敢于自主发现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样对其他科目的学习也有好处。语文教学也要讲求一定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语文,因为学好语文是理解其他科目的基础,更能够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可是,有一些人对语文有偏见,认为学不学习都一样,即使努力学习成绩也不会上升。面对这种情况,我只能说那是因为下的功夫还不够,没有好好坚持就不会看到胜利的果实。现在,为了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的成绩,我们的语文教学应不断探索更加适合的教学模式。结合我的教学实践经验,我将就初中语文学习策略给出自己的分析。
一、重视基础知识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汉字更是充满了魅力。很多汉字是多音字、多义字,由汉字组合而成的词语、成语更是非常丰富。在我教学的时候,我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本新华词典。例如在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在预习的阶段,我就要求学生们自己查阅生词生字,比如缠络、宿儒、蝉蜕、倜傥、菜畦、人声鼎沸、长吟等词语。学生们必须重视这些最基础的知识,通过查阅词典,了解这些汉字词语的读音和意思。这些基础知识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东西,是深一步阅读名人佳作的必经之路。当然,除了这些基本的汉字词语,还有语文基础知识是我们必须要学习掌握的。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预习阶段,我要求學生们查阅资料,了解作者鲁迅先生的生平故事,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了解文章的整体框架。这些我觉得都属于基础知识部分,当然,要想掌握这些基础,首先就需要坚持和求知欲。知识从来都是慢慢积累的,“腹有诗书气自华”,看得多了,见得多了,语文素养就会随之提高。
二、培养自学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上的主人,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水平,要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众多的学习能力中,我认为自学能力可以说是最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非常关键了。根据现在的教学形势来看,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人,我们已经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在预习和复习阶段,学生的自我学习是主要工作。预习阶段,学生们自主查阅资料,掌握课文的生词生字,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等等,这些都是学生需要独立完成的,这就为培养自学能力打下了基础。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需要相互合作,学生们在预习阶段遗留下来的问题,在课堂上就可以向老师提出来,敢于提出自己的质疑,有针对性地听有关自己有疑惑部分的讲解。在复习阶段,老师一般会带领学生们首先进行梳理,然后学生根据需要进行自我思考,在做题的过程中,寻找自己的薄弱环节,老师面对那么多学生,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学生必须有自学的能力。而且学生的学习状况只有自己最了解,所以,自学能力就显得尤为关键,有了自学能力,学生的语文成绩才可能逐渐提高。
三、锻炼自我表达能力
学习语文,自我表达能力非常重要。我认为,在语文学习中,自我表达能力分为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作文能力,这两种能力都是需要锻炼的。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经常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在课堂上,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复述故事内容,这样,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能得到锻炼。此外,我还组织辩论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写作是很多学生惧怕的,也是很多学生喜欢和擅长的。无论是哪种情况,我觉得,学生们的作文水平都需要不断提高,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仿写锻炼,增加阅读课,加强课外阅读。这些能够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然后学生们再加以锻炼,相信就可以不断提高写作水平,进而锻炼自我表达能力。语文成绩定能稳步上升,学生可以得到全方位发展。
想要切实提高语文成绩,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坚持。成功正是因为坚持才显得更加难能可贵。现在我们的教学还有能够改进的地方,学生也有努力进步的空间。课堂上,只有师生合作,才可能打造一个高效课堂,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们语文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成绩逐渐就提高了。我们在新时代要培养的是全方位发展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要好,学习的素养也要高,这样才是全面进步的好学生,祖国的未来就会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颜翠芳.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实现教育的高效优质[J].中国校外教育,2013(32).
[2]刘年喜.关于实施语文新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的思考[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编辑 李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