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网络手段的优化及其效应分析
2018-01-04穆翠侠
穆翠侠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网络手段也逐渐应用到教学之中,完善并丰富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育的发展和变革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探讨了初中生物教学中网络手段的优化策略,并介绍了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网络手段的效应。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网络手段;优化;效应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网络手段的优化
1.构建网络教学平台
通过建立网络教学平台,能够优化生物教学的网络手段,网络教学平台由在线学习、发出提问、讨论答疑等不同的版块组成。在这种开放、即时性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可以及时地与教师进行交流,获得网络上的共享资源,更好地促进自身的生物学习。网络教学平台应该包含丰富的生物学习资源,方便学生进行在线学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在线学习环境。网络教学平台还应该方便学生随时发起提问,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学习的过程之中,如果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中的发起提问版块和功能,向老师提出问题,或者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老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也应该及时地回答学生的问题,并且及时地发布相关的学习资源,为学生分好类别,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资源。构建完善的网络教学平台,能够为学生提供初中生物学习需要的各种资源和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初中生物知识的能力和水平,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生物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網络教学平台能够实现生物学习资源共享和实时交流,因此,初中生物教学中网络手段应用的优化,应该注重建立网络教学平台,设置相应的自主学习、在线答疑、实时追踪学习情况、学习目标公告等不同的板块和环节,为学生提供多种服务和帮助,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积极性。
2.利用多种网络手段优化生物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手段也逐渐应用到生物教学之中,本文所指的网络手段是一切基于网络,能够对初中生物教学提供服务和帮助的网站、邮箱、搜索引擎,以及各种通讯工具,如腾讯QQ、微信、微博等等。如今各种网络手段十分丰富,也十分便利,能够为初中生物教学提供各种便利和丰富的资源,初中生物教师要学会应用各种网络手段,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生物教师可以利用QQ、微信、微博等通讯工具,为学生传送各种生物教学资料,弥补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缺点,传送各种资料,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加深对课堂上所学生物知识的印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使用搜索引擎、网站等寻找各种资料,解决自己在生物学习方面遇到的各种问题。
3.优化学校的硬件设备
目前我国许多中学应用网络手段的硬件设备还比较落后,有些学校对于应用网络手段也不够重视,部分学校的硬件设备并不完备,缺少应用网络手段所需的必要设备,限制了网络手段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因此,中学应该加强应用网络手段进行教学的硬件设备建设,为应用网络手段进行生物教学提供强大的支撑和良好的外部环境,方便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网络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网络手段的效应
网络手段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堂内容,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初中生物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之中应用网络手段,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被激发,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利用网络手段进行学习,能够有更大的学习空间,学生可以在自主学习的同时,发现自身的疑惑和问题,并可以及时利用网络手段询问老师解决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
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很难发现每个同学的困惑之处,总是以统一的模式教学,照顾不到个别同学的需求。然而利用网络手段进行初中生物教学,便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问题,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答疑解惑。利用网络手段进行学习,学生能够独立操作,自我钻研,自我思考,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利用网络手段,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不仅加深了印象,还深入地理解了书本上的知识,巩固所学的知识。利用网络手段进行初中生物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能够以愉快的心情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利用网络手段进行初中生物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对今后教学的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
在初中生物教学之中应用网络手段,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学校应该构建网络教学平台,配备相应的硬件设备,初中生物教师也应该学会利用各种网络手段,丰富生物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金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初中生物教学情景[J].中国电化教育,2004(12).
[2]刘玉泉.网络技术与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
[3]毛小英.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物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
编辑 李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