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为数学课堂插上了高效的翅膀

2018-01-04杨富得

新课程·中旬 2017年10期

杨富得

摘 要:借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使数学走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借信息技术扩大课堂容量,增加学生学习机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借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现式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借信息技术多样的刺激性,帮助学生获取并牢固保持数学的基础知识,解决许多数学重点与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创新思维;自主学习;高效课堂

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导思想,而信息技术走进课堂,丰富了教学内容,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增加了课堂教学密度,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下面就谈谈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体会。

一、借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使数学走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信息技术可以声色并茂地展示所学内容,是创设情境最有力的工具。能使教材“活”起来,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用信息技术展示生活中的各种轴对称图形,如鲜花、树叶、飞机、国旗等画面,让学生感受到轴对称图形的美,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又如教学“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行程问题”时,我首先借助信息技术演示两辆汽车的运动过程,如追及问题、相遇问题、环形跑道等问题。然后提问:“谁说一说刚才的画面中汽车的运动状况?”因为有了形象动态的演示,学生很快就将相遇问题的关键词“同时、两地、相向、相遇”说了出来。正因为有了直观的感知,学生能很容易地解答相遇问题了。

二、借信息技术扩大课堂容量,增加学生学习机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信息技术传递信息量大、速度快、交互性强,使大容量的信息交流和训练成为可能。我在制作课件时从知识复习、例题講解到巩固练习,每一教学环节都设置成不同的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性地进入相应层次进行练习,这种交互性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活动的机会,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从而实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另外,传统的用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老师的板书要花费很多时间。特别是如今出现的一些新题型,如阅读理解题、实际应用题、知识探究题等,都是一个题目就是一大段文字,如果在课堂上要把这些题目抄上黑板,对于四十五分钟的一节课来说就是一种浪费。把多媒体引入课堂,不仅节省了时间,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借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现式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的丰富资源,如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能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探究性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比如教学探究性活动“镶嵌”时,首先创设问题情境,我利用多媒体播放“美丽的镶嵌世界”,让学生走进一个五彩缤纷的图案王国之中,并提出探究的各种问题。然后让学生利用校园网资料,搜集相关的平面镶嵌图案,在教师的指引下,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探究各种问题,并总结规律和归纳结论。最后让每组学生把探究成果展示出来,互相交流、对比、归纳。信息资源可以开拓视野,激活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实践中去。

四、借信息技术多样的刺激性,帮助学生获取并牢固保持数学的基础知识,解决许多数学重点与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形象性、生动性大大加强了感官的刺激,既能听到又能看到,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比如,教学“点的轨迹”,学生最终会知道“轨迹”是一些直线或射线,但学生对“轨迹”是毫无想象力的。《几何画板》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把点的动态形象地组成直线或射线,这种动态的图形是十分完整、清晰的,它远远超出老师“把轨迹比喻成流星的尾巴”。另外数学教学内容有时比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加强学生的直观印象,可以解决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克服的难点、重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三视图》时,初中学生的空间观念尚停留在感知上,而要让学生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由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难度很大。利用信息技术模拟演示,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想象、比较、综合、分析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学生的空间观念由感知上升为内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对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进行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培养其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能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达到的效果。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