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景观的生态设计
2018-01-04高亚楠
高亚楠
【摘要】: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是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自然演化过程中一种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工作。如果不能很好的理解人类自身,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理解自然的演化过程,那么景观设计就只能是用来装点门面而已。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为了使我们共同的、唯一的家园——地球的美好未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景观设计;城市景观;生态设计
1、城市绿地景观生态设计的基本理念
1.1景观生态设计的概念
景观的生態设计,反映自然与文化,设计环境与生命环境,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的真正全面融合。它是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合理地规划景观的空间结构,使景观要素分布合理,使景观不仅符合生态学原理,而且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适于人类聚居。简而言之就是要使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高度和谐。城市不是自然生态系统,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最具建设性的部分。大多数生态城市都是本着这一概念设计的,有其相对独立的生态体系,这一自然体系有自己的垂直结构和水平格局,具有生态的整体性,并支持生态过程的进行。
1.2设计原则
城市湿地景观设计应遵循系统保护、合理利用与协调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系统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完事性和发挥环境效益的同时,合理利用城市湿地具有和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在美化城市环境中的作用。因此,城市湿地景观设计除了要符合普遍的景观美学原则以外,还必须注重生态这个大前提,景观设计的尺度和实施是生态学设计理念的具体体现。我们都知道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战略性合作项目。其建设显示了中新两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决心,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提供积极的探讨和典型示范。
1.3城市景观的含义
城市景观是建筑学中一门范围宽泛、很综合又难以准确定义的专业。城市景观具体地表现为:城市的广场、街道、公园绿地、住区、旧城中传统街区和诸多纪念性标志性建筑等。城市景观的形成是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和风景园林师共同塑造的结果。
2、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生态设计
2.1景观生态设计之河道形态
第一,平面形态设计。设计城市河道的平面,必须尽可能的保留城市河道本身的形态,要避免将曲径通幽的河道改变并重新设计为直线或直线的形态,首先要保留河流的原始断面形态以及河道形态的丰富性,设计时无需过分的强调河道的平行等宽及整齐。在河道的两侧可适当修筑实际作用较强的蓄水湖池,既可以用于防洪抗涝,还可用于当地居民的娱乐休闲,这是城市河道治理非常实用的一种设计思路。第二,祛除河道当中的瓶颈。在设计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改善河道的流水情况,必须有效的祛除河道当中的瓶颈,由于河道当中凹凸不平的浅滩及深潭,使自然弯曲的河道形态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这也是大自然为生物打造的最适合它们生存的天然生态环境,所以河道整治设计时自然弯曲的河道原始形态必须尽量保留。
2.2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应考虑到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和因地制宜。以乡土植物为主,以及能够被更好地利用或恢复原有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使其形成一个生长良好而稳定的生态群落。以外来植物为辅,但要注意避免外来物种的入侵,以免造成本植物在生态系统内的物种竞争中失败甚至灭绝。设计中还要注意设置一些动物食源植物和鸟嗜植物,在湿地景观区域内的水体一侧尽量不安排高大的乔木,以便为鸟类提供食物来源和充足的活动空间。
2.3以人为本原则
建筑物、建筑小品、构筑物、道路、广场、公共设施等都是人类为满足自己活动需要而建筑的。英国规划家W.ALonso曾指出规划师犹如一个翻译,他的职责就在于把公众的需要“翻译”成物质的环境。人类有五个基本需求(生理、安全、社交、心理、自我实现),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真正按人类自身需要规划建设并取得成功的并不多见,甚至城市的建设发展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本身的生存环境。保护生态和环境,为居民营造一个宁静、亲切、便于交流的物质生态和人文空间,已成为我们规划建设城市艰巨而紧迫的任务。中新天津生态园依据选址区域的资源、环境、人居现状,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涵盖了生态环境健康、社会和谐进步、经济蓬勃高效等三个方面二十二条控制性指标和区域协调融合的四条引导性指标,将用于指导生态城总体规划和开发建设,为能复制、能实行、能推广提供技术支撑和建设路径。
2.4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
作为景观设计中的一个小课题,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一直备受关注。说到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的话题,不得不提一下新加坡,这是一个迅速崛起且备受关注的海绵城市国家。新加坡是一个雨量非常充沛的岛国,其最高年降雨量在近些年以来直线上升,但是却没有城市内涝的情况发生。雨季的时候,狮城每天都有数场说来就来的瓢泼大雨,但城内均未出现明显的积水内涝,这一切要归功于设计精良的海绵城市系统。生态园采用了传统造园技术中“役木”等原理在绿地系统中使栽植的植物有“主”、“副”、“添”层次之分,即所有园林植物都分别担当一定的景观和生态作用。即使是那些不起眼的树木和花草,只要它在植物群落之中都有它相应的作用,需要进行合理的利用与配置。
3、空间结构着手分析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
空间结构要素分析,主要是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上,借助于景观现象学的分析方法,从人的环境体验来探讨设计方法。
3.1边界
在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中,边界是整个绿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起生态屏障的作用。所以要发挥其最大生态效益,应使其具有一定的宽度和尽可能的连续性,并与内部绿地相连。在边界的植物配置上要选择滞尘、杀菌、减噪、吸收有害气体等功能显著的树种,并在结构上保持优化。边界作为阻碍绿地内外视线、空间交流的要素,强调连续性,但不能形成封闭。而是根据实际条件,利用地形、乔木、灌丛等打开透径线。endprint
3.2入口
入口是绿地生态系统与外界联系的重要通道之一,是人为影响进入最大的入口。其设计一定要符合绿地生态系统的要求,合理分布及设计其大小。
3.3基面
基面是人最直接体验的空间界面,与用地的安排关系紧密。因为它不仅要确定各类用途,也要确定彼此之间的关系。绿地设计中基面大致可分为人的活动空间和非活动空间。活动空间的设计主要考虑人的行为特点和需求、交通流线等;非活动空间则是由自然元素,包括植物、水体、山石、土壤等构成。具有生态保护与环境改善、感知及审美等意义。基面的设计,不仅要保证环境生态系统的最优化,还要提供丰富的视觉景观,同时也要为人的活动提供美好环境。
3.4立面
立面是视觉最为敏感的部分,对于组织空间景观要素,尤为重要。空间的围合、开放都是通过立面来控制。“佳则收之,俗则屏之”,对不同的景物,应用屏障,放开的手法进行不同的处理。立面造景可以是植物,也可是景墙、隔栅等。植物群落的立面是其垂直结构,要综合考虑其生态性、功能性和观赏性。
4、景观生态设计策略
4.1尊重和继承传统文化
乡土意识这是当地人的经验,当地人依赖于其生活的环境获得日常生活的一切需要,包括水、食物、庇护、能源、药物以及精神寄托。其生活空间中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都是有含意的。他们关于环境的知识和理解是场所经验的有机衍生和积淀。所以,一个适宜于场所的生态设计,必须首先应考虑当地人的或是传统文化给予设计的启示,是一个关于天地-人-神(场所精神)的关系的设计。
4.2适应场所自然过程
现代人的需要可能与历史上该场所中人的需要不尽相同。因此,为场所而设计决不意味着模仿和拘泥于传统的形式。很多生态园的设计告诉我们,新的设计形式荏苒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依据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
4.3就地取材
植物和建材的使用,是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乡土物种不但最适宜于在当地生长,管理和维护成本最低,还因为物种的消失已成为当代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所以保护和利用地方性物种也是时代对景观设计师的伦理要求。
4.4减少水资源消耗
在一些生态园设计项目中,回收的雨水不仅用于水景的营造、绿地的灌溉,还用作周边建筑的内部清洁。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地面上和广场上建筑的屋顶都设置了专门的雨水回收系统。收集来的雨水用于建筑内部卫生洁具的冲洗、广场上植物的浇灌及补充广场水景用水。尽管从外在表象来看,大多数的景观或多或少地体现了绿色,但绿色的不一定是生态的。自然有其演变和更新的规律,从生态的角度看,自然群落比人工群落更健康,更有生命力。景观设计师应该多运用鄉土的植物,充分利用基址上原有的自然植被,或者建立一个框架,为自然再生过程提供条件,这也是景观设计生态性的一种体现。
5.结束语:
城市景观设计所遵循的思想和原则是多方面的,而不仅是生态原则。即使是生态设计也是包含社会、文化和经济在内的复合生态。同时,实现科学、艺术、设计及经济等多种因素之间的平衡是城市绿地景观生态设计所追求的,既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及高质量的艺术水准景观。
【参考文献】:
[1]唐澄. 南方城市屋顶景观生态化设计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4.
[2]荆玉琳.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的城市河道生态景观规划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4.
[3]郭琪. 基于生态视角下的农村道路设计[D].苏州大学,2014.
[4]王正超. 以川北河为例的北京河流生态景观设计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