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8-01-04吴海
摘 要:目前初中作文教学情况不容乐观,仍然是“命题材料-老师讲解-学生单独作文-批改”的模式,学生既讨厌写作文,老师也怕教作文,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老师们在作文教学上面花的时间太少;另外一方面是老师在有限的作文教学里也缺乏好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的作文水平良莠不齐,难以提高。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作文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通过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利用情境、合作、对话等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关键词:建构主义 初中作文教学 应用
現在初中的作文教学,不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也不创设好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更不注重修改,在课外也没有很好的促进作文提高的方法,所以学生面对作文是茫然的,不知道怎么写,也不知写什么。但是如果运用建构主义来进行作文教学的话,应该比以往的教学效果更好,而且可以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建构主义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提倡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意义建构,同时注重自主、合作学习,这都大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兴趣和主动性,并且在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的同时最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那么借助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初中作文教学应该怎么操作呢?
一、确定建构目标
建构主义更加关注学生的学,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我们认为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主体,学生要主动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因此我们以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教学目标。当然“意义建构”与“教学目标”应该是一致的,那么我们在进行初中作文教学时应该怎么做?首先我们应该分析教学目标,把教学目标切分为一个个点,在此基础上,我们把所要学习的有关知识中的概念、原理、方法挑选出来作为当前学习任务的主题,最后以这个主题为中心来进行意义建构活动。在作文教学之前,我们要根据本次作文教学目标精心准备好写作素材。我们可以依据每个单元所确立的主题、范围、要求和提示,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讨论,一起制定本次作文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参与目标制定既能了解学生的需求,也能使学生明确此次作文的意义建构要求和方向,同时也会督促自己努力完成建构目标,从而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被调动起来。
二、准备写作素材
在明确建构目标后,就需要准备与写作相关的材料了,不仅仅是老师去准备,学生同样要去准备与主题相关的写作材料,老师可以将同学们分为4-6人合作小组,每个小组自主选择不同的任务,分完之后,小组内部进行分工,每两个人负责查找一样的材料,这样的目的是在查找的过程当中可以相互讨论,以保证材料的可靠。同时学习者在组中学习的这种任务驱动也会促使其精心准备,但是准备材料要给予学生们充足的时间,不然既会影响材料的质量也会打击学生们的积极性。准备好材料之后,组内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换着看,发表各自的见解,建构主义强调对话,通过对话进行意义建构,这种自主合作学习可以调动大家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制造出认知矛盾后也可以帮助每个同学进行意义建构,经过讨论之后再将材料进行整合,然后全班将材料进行共享,对于缺乏的材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补充,实在无法解决的材料教师再进行补充。学生们自主合作去准备材料,一是可以使学生对过去日常生活中所经历所积累的素材进行回忆与提炼,这个过程当中有很多关于学生自己的思考;二是可以促使学生围绕本次写作主题将与本次作文有关的写作知识和写作对象的详细情况准备好;三是可以提高学生查找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四是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当然老师要指导学生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查找资料。
三、创设问题情境
写作材料准备好了后,我们就要围绕建构目标开始学习。那么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的,在情境下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具体、直观的形象刺激下,激发学生们的联想,唤醒学生长期记忆中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和经验被用来同化学习过程中学到的新知识并且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就会引起顺应,也就是对学生大脑里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重组和整合。这样,通过同化与顺应,学生完成意义建构。在实际的作文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尽量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学习或者尽量创造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同时,在这种创设的情境当中,可以进行自由充分的师生、生生交流和互动。因此,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教师应多创设具有思考性、趣味性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情境。当然情境不仅可以在教室中创设,还可以通过自然、社会的真实场景,让学生去感受、体验和思考。我们可以给学生创设以下多种情境:1.实物情境:学生可以亲自体验和感受;2.多媒体情境: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音乐、视频;3.模拟情境:让学生们表演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事件;4.想象情境:比如在《中外母语教学策略》这本书里面有个美国想象作文的命题策略,我且介绍其中的一个步骤:“关于对过去生活的想象”要求学生依据过去流传下来的语言、制度、宗教、习俗等,假设自己正站在古代文明的遗址前,在心中想象过去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同时体会古人们的感觉和心情。通过对这些情境的构建可以引发学生去感悟、体验和思考,从而对心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同化与顺应,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为了使学生们能更好的适应这种情境式作文教学,可以建议同学们平常多阅读,积累广泛的知识,更要关注社会,这样可以提高你的批判意识,同时要观察生活,感悟其中的真善美,可以将阅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当中的心得体会用日记、随笔、散文记录下来,作为日后的写作素材。
四、提炼典型题材
在素材学习和情境讨论的基础上,接着就要在建构目标和写作主题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已准备好的素材进行挑选、总结,使之成为题材,最后确立主题。提炼题材可以遵循这两个规则,一是所选题材要有代表性;二是要求题材有新意。题材要想做到有代表性可从两方面来着手:一是根据作文的主题来选取;二是围绕主题对相关的素材进行深入的挖掘。题材提炼要做到有新意也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在时间上选取最近发生的、尚不为人们熟知的;二是在角度上选择新的、能发现新观点的。主题的确立要求做到准确而又鲜明,可指导学生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分析事物之间的矛盾,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意义;二是逆向思维,敢于挑战权威,使主题具有新的理解;三是结合生活实际,使主题表现出现实意义和时代感。`
五、分步进行操作
写作需要经过作者的“双重转化”。首先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向认识主体的“头脑”的转化,即由“事物”到“认识”的第一重转化,然后是作者的观念、感情向文字表达的转化,即由“认识”到“表达”的第二重转化。上面所述四个环节完成了“双重转化”中的第一重转化,即由“事物”到“认识”的转化,进入操作步骤,将进行由“认识”到“表达”的第二重转化。第二重转化是学生的内在思维和内心认识通過文字的形式来外化。这一重转化很能体现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在这一环节中主要以学生的独立操作为主,但是遇到问题可以与老师讨论,学生要做的就是理解建构目标和取舍学习资源,这也是作文教学中实现意义建构的关键所在,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们需要建构起自己的知识结构,所以就必须得思考。一般按以下三步来进行:1.梳理思路。文章结构建好之前,先要梳理文章的思路,只有文章思路理清了,文章结构才能建好。梳理思路具体来说,就是要把材料有条有理地加以安排。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可以分析研究所要表达的客观事物的内部规律,在此基础上再梳理思路,然后是凭借写作所要达到的目的使思路拓展开来,最后是根据所要撰写的文章体裁特点把思路开展。2.撰写提纲。写提纲是梳理文章思路最好的方法,提纲是文章整体设计的框架。一般包括开头、主体、结尾以及层次、过渡、照应的安排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安排要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合理。提纲可在学习合作小组成员内交流,通过同伴交流来补充完整、最后成型,当然也可通过选取优秀提纲在学生中展示来启发学生,但是每个学生都得有属于自己的提纲。3.自主试写。自主试写是作文必经的一个步骤。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勇于创新,写出新意,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查找有关材料,也可小组内成员互助,教师可通过巡视、询问来及时发现问题,通过讨论给予指导和纠正。
六、实施多元评价
传统的作文评价老师只是简单地写几句评语,并没有实际的操作建议,或者是学生间的互评,也比较敷衍了事,说的也都是好话,这对于写作者作文水平的提高并无实质性的帮助。而建构主义关注学生本人和同伴对学生的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
(一)学生自我评价
在学生完成初稿后,老师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评价,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可能会想到更好的词汇,更好的修辞手法,更好的素材,甚至文章的布局也会发生调整,自我评价的时候可以对照刚开始大家一起制定的教学目标,看自己有没有掌握和实现,没有实现的可以将那些问题写下来与老师同学讨论。
(二)合作小组评价
别人以读者的角度来看待他人的作文时,更能发现作文的优缺点,通过交流讨论,更能深化对目标的意义建构。
(三)教师评价
学生的建构目标是否真正地完成,有时候学生判断不了。这个时候,教师给予正确客观的评价有利于学生的意义建构。
七、充分重视修改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老师将作文批改完后,学生看了之后就可以了。并没有改作文的这个环节,但是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应该逐渐被内化,学生如果经过了自己、同学、老师的评价之后,吸取其中的建议,这也是一个对已有的知识重组的过程,相信通过修改后,每个人的作文都应该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八、结语
建构主义认为,个体对世界的理解、对世界赋予的意义是由个体自己决定的。在学习过程中,人脑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入的信息,个体是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主动地建构对信息的解释,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所以老师的教要转化为学生的学,不能只是老师在说,而应该多给机会学生表达,在对话当中学生才会建构起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建构主义作文式的教学就把学生的主体性放在了第一位,学生参与建构目标的设定,学生参与查找资料,通过多种情境,让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同化和顺应,建立起自己的认知框架,从而将想要表达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当然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可以将各个方面细致化、具体化,使之能更好的操作。
参考文献:
[1]张群英.建构主义理论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
[2]周子房.写作学习环境的建构[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3]王妍.建构主义理论在初一作文教学中的应用[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4]窦洪玉.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作文教学的启示[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5]岳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作文教学[J].新课程(教研),2011.
[6]司志民,姚会强.建构主义对作文教学的启迪[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
[7]范智奇.建构主义视野下初中写作教学研究[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8]周小蓬.中外母语教学策略[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吴海 广东广州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51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