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行苏州分行“科技金融集成商”共生模式建设及展望
2018-01-04常瀚文
常瀚文
【摘 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离不开科技与金融的生态融合,而交行苏州分行“科技金融集成商”共生模式的演进是对“科技金融生态圈”理念的完整诠释。通过对“科技金融集成商”共生模式的发展特点进行系统分析,探索其运行的未来发展趋势,旨在对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Abstract】The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on 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ecological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finance,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symbiotic mod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Financial Integrators" of Bank of Communications Suzhou Branch is a complet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ial Eco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mbiotic model of "technology and financial integrators" and explores its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The perpose i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novation 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关键词】交行苏州分行;科技金融集成商;共生模式
【Keywords】 Bank of Communications Suzhou Branc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financial integrator; symbiosis mode
【中圖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12-0060-02
1 交行苏州分行“科技金融集成商”共生模式的产生
2010年11月,交行首家、苏州地区首家科技分行成立,参照“硅谷银行”模式,进行本土化创新,推动地方政府与其他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相融合,打造“银行+政府+保险+担保+创投+券商”的“科技金融集成商”模式,有效整合金融资源,实现从单一的信贷供给者到综合金融服务商的角色转变;通过搭建各类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对接的载体平台,创新金融产品、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支持初创或快速成长的科技企业发展,享受与其同步成长的价值,通过金融创新,实现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两者共生共赢的生态增长。
2 交行苏州分行“科技金融集成商”共生模式的特点
2.1 服务共生:增加服务主体完善服务模式
2012年,交行苏州分行建设科技金融的“五个一工程”,第一个“一”是指建设一种服务模式,即在原有模式的基础上,加入“科技服务中介”这一新服务主体,形成“银行+政府+担保+保险+创投+券商+科技服务中介”的集成化、综合化和全面化模式。这一模式以解决科技金融创新中遇到的信息不对称、风险收益结构不合理、各主体服务单一分散等问题,实现银行从“单一债权供应者”向“综合化金融集成商”转变。
2.2 思想共生:成立科技金融思想库,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
2012年12月,交行苏州分行通过借智借力升级科技金融服务,成立全国第一个“科技金融专家智库”,引入了12位投融资、产业、理论研究方面的顶级专家,在科技金融理论的前瞻性研究、科技金融理论与银行业务实践的融合以及科技金融产品线的设计等方面指导和支持交行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科技金融实践的理论成果《科技金融理论与实践》一书问世;与此同时,交行苏州分行与江苏省科技厅、南京大学合作,推出“江苏省科技金融思想库”。成立两年多来,科技金融思想库为江苏省新型科技金融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大量具有战略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2.3 产品共生:根据客户需求创新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信贷产品
2012年交行苏州分行创立了专注于科技型企业的信贷品牌“金伯乐”,并按企业不同生命周期分列了“助力器”、“加速器”和“公司金融”三个子品牌,打造出了创业通、展业通、卓业通的全系列融资产品。在“金伯乐”品牌的引导和影响下,交行苏州分行不断根据客户需求推出创新的金融信贷产品,截至2013年12月,交行苏州分行已经设计出15款专属金融创新产品,形成了“科贷通”、“税融通”、“信用履约保证保险贷款”、“投贷通”、“股权质押贷款”五项主打产品。2014年6月,交行苏州分行在科技金融创新产品发布会上一举推出“入股选择权”、“三板通”、“雏鹰贷”、“成长贷”、“信保贷”五种创新产品。为打通“贷、债、投”完整通道,给予企业全流程生命周期金融支持服务,2014年12月,交行苏州分行与其他相关机构联合开发了科技金融私募债,成立了科技金融创投基金,推进与企业深层次的合作,搭建一体化综合服务体系。
2.4 平台共生:搭建多种平台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能力
首先是搭建科技金融网络平台。2012年12月交行“科技金融网”正式上线,科技金融网项目率先实现了科技贷款的网上预申请功能,为建设新型小企业信贷业务营销平台,积极打造科技金融“苏州模式”的业务窗口。2013年,交行通过扁平化和建立分享机制继续完善科技金融网络平台。其次是搭建科技金融创新创业联盟平台。2013年,交行苏州分行建立苏州科技金融创新创业联盟,以“金伯乐卡”计划和科技金融网“一卡一网”来激活,旨在打造科技金融创新创业主体的利益共同体。再次,搭建科技金融展示馆平台。2015年1月举行的科技金融(苏州)促进峰会中,交行苏州分行推出科技金融的最新成果——科技金融展示馆。展示馆内,既能看到苏州交行五年来的科技金融理论与实践探索历程,还能看到该行重点服务的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七大类创新产业的代表企业介绍、产品实样等信息。endprint
2.5 价值共生:运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实现企业融资能力的智能化识别
2012年,苏州分行建立以价值发现法为核心的新型信贷决策模型。在信贷审批中,以简洁的评分卡取代复杂的评审报告,淡化财务因素的比重,更重视非财务因素和行为表现的评分,实现对优质企业客户的有效识别。2013年,交行苏州分行通过设计一个专门的科技企业融资能力评价模型来评价客户,即把企业从企业家个人的素质等定量指标,比如学历、经历,以及企业各种财务数据等要素输入进去,系统即给出一个分值,既便于企业自我诊断,又有利于银行客户经理做早期筛查。通过模型,从行业、财务、企业管理等不同维度去量化科技型企业准入的分值,实现科技型企业融资能力的智能化识别。该模型的建立,有助于苏州分行树立行业标准,推动科技企业准入标准从个人判断的非标准化运作转为标准化模块,为提高工作效率提供重要参考。
3 展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科技金融生态环境自我调节和演化机制也出现了新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对于这一点,浦江创新论坛学术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理事长王元进行了预测,认为科技金融机构未来生态的演化方式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法制环境建设日趋完善;二是互联网信息化引发创新变革;三是全社会创新创业成为发展趋势。根据专家对科技金融生态环境演化趋势的研判,交行苏州分行“科技金融集成商”生态模式的发展方向应从以下几方着手:
首先,交行苏州分行“科技金融集成商”生态模式规范化、制度化。作为诠释“科技金融生态圈”理念的交行苏州分行“科技金融集成商”生态模式,应根据自身的实践探索,结合国家的政策、制度及其变迁,不断完善自身的演化机制,探索相应的科技金融运行的一般规律使其逐步规范化、制度化。
其次,探索“互联网金融+科技创新”的新型商业模式。互联网信息化变革了科技创新项目的研发模式和商业模式,拉近了金融与科技创新项目之间的距离。在“互联网+”与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大趋势下,各市场主体应结合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探索新型的商业模式,如联众合筹与江苏省南通市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共同打造的创新型产融生态园——联合众筹通洲湾智慧园区。交行苏州分行应在已有的扁平化的科技金融网络平台和科技金融创新创业联盟平台的基础上,探索二者相互融合的新型商业模式,作为当地产融生态模式的成功典型加以推广,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再次,探索“双创驱动下”的交行苏州分行“科技金融集成商”生态模式。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动的蓬勃发展为科技和金融发展创造大量“需求”的土壤。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探索我国未来发展新引擎的一项国策,为科技金融生态圈的建设注入新的主题,如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于2015年12月5日召开年会,以“双创驱动下的科技金融生态”为主题,系统探索科技金融平台建设与运作新方向,深入分析新型科技金融模式新方法,探究科技与金融双向加速机制,以推动创新、創业潜能的加速释放,为国家经济战略转型注入新的活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