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钠盐种类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2018-01-04刘玟滔

中国绿色画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光合作用

刘玟滔

【摘要】:本文研究了在不同钠盐种类、不同钠盐浓度处理下植物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光合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钠盐浓度的提高,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逐渐下降,同时光合作用受到限制,碱性钠盐(NaAc)对于植物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

【关键词】:钠盐种类;光合作用;叶绿素含量

【引言】:土壤盐渍化问题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已经成为近年来必须解决的农业问题[1]。当植物处于外界盐胁迫的条件下时,植物叶片中的气孔会自动关闭,从而使细胞内的水分得到保持,但这样一来,CO2的吸收也会受到限制,进而使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限制[2,3]。小麦的生长受钠盐影响较大,同时土壤中钠盐的种类也会对小麦的光合作用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以小麦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浓度的钠盐对小麦幼苗进行处理,钠盐的种类选用碱性钠盐(NaAc)和中性钠盐(NaCl和NaNO3),研究了不同盐胁迫条件下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以及光合作用速率,为研究植物的耐盐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1、实验方法

本实验选用的小麦幼苗选自城郊农田,并在实验室中进行培育,培育温度为25℃,30天后对幼苗进行筛选,将长势近似相同的幼苗移植到瓷盆中进行不同浓度钠盐的浇灌。选用的钠盐种类为NaCl,NaNO3以及Na(CH3COO)(简写为NaAc),每种钠盐的浓度选取100mmol·L-1,200mmol·L-1和300mmol·L-1,对照组为不加任何钠盐,同一浓度下的每种钠盐处理样品为3株。钠盐处理时间为1-5天。

钠盐处理开始后,在每天上午9点至10点期间取植株中心部分叶片进行光合速率测试,在钠盐处理5天后,对中心叶片进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光合速率采用便携式光合测定仪进行测定,各种叶绿素经过乙醇进行提取,采用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记性测试。

2、实验结果

2.1 不同种类钠盐对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

图1 为样品经过NaCl,NaNO3和NaAc处理5天后叶绿素a的含量,各个种类钠盐的浓度分别为100mmol·L-1,200mmol·L-1和300mmol·L-1,从图1可以看出,钠盐处理后叶绿素a含量都低于空白对照组,随着钠盐浓度的提高,样品中叶绿素a的含量均有所降低,当钠盐浓度为300mmol·L-1时,叶绿素a的含量最低,三种钠盐处理相比较,NaAc处理后叶片中叶绿素a的含量最低,表明在NaAc环境中叶绿素a发生了分解。

2.2 不同种类钠盐对叶绿素b含量的影响

圖2所示为样品在不同种类钠盐不同浓度处理后叶绿素b的含量,与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相似,钠盐浓度的升高使得叶片中叶绿素b含量下降,NaAc处理后这种效果最为显著,与叶绿素a相比,钠盐对于叶绿素b含量的影响更为显著,表明进过钠盐处理后,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的破坏主要是影响叶绿素b的合成,同时促进其分解造成的[4]。

2.3 不同种类钠盐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在对叶绿素含量进行研究后发现钠盐浓度提高使得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降低,其中NaAc对叶绿素含量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而叶绿素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表1所示为不同种类、不同浓度钠盐处理1-5d的条件下小麦叶片的光合速率。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钠盐浓度的提高以及处理时间的延长,叶片的光合速率逐渐减小,采用300 mmol·L-1的NaAc处理5d后,叶片的光合速率下降至198μmol·m-2·s-1,三种钠盐下小麦叶片光合速率由小到大分别为NaAc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不同种类钠盐处理后小麦叶片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随着钠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同时钠盐处理抑制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钠盐浓度越大,光合速率越低。碱性盐(NaAc)对于小麦叶片叶绿素合成和光合作用的抑制效果显著大于中性钠盐(NaCl和NaNO3)。

【参考文献】:

[1] 肖燕, 汤俊兵, 安树青. 芦苇、互花米草的生长和繁殖对盐分胁迫的响应[J]. 生态学杂志, 2011,30: 267-272.

[2] 朱新广, 张其德. NaCl对光合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J]. 植物学通报, 1999, 16: 332-338.

[3] 张娟,姜闯道,平吉成. 盐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J]. 农业科学研究, 2008, 29(3): 74-80.

[4] 王宝山,赵可夫,邹琦. 作物耐盐机理研究进展及提高作物抗盐性的对策[J]. 植物学报, 1997, S1: 26-31.

猜你喜欢

光合作用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绿叶海天牛
借图发挥 突破光合作用难点
光合作用图表类题型突破
家居布艺的光合作用
例析净光合作用相关题型解题中的信息提取错误与矫正
太阳消失以后
爱上光合作用
辨析光合速率
“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教学实录和解读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