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教育问题
2018-01-04史君卿窦以文
史君卿 窦以文
【摘 要】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人才的伟大使命,但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又与普通高等教育有所区别。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高素质是人才培养中的重中之重。但我国目前的高职教育仍较普遍地存在着重专业技能培养而轻职业素养培养的状况。为了使高职学生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和增进后续发展能力,高职院校必须对学生的職业素养教育予以重视。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现状,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问题与建议
1 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鼻祖San Francisco在其著作《职业素养》中对职业素养进行了定义。他认为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
职业素养涵盖的内容很广泛。从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内化素养和外化素养。我们可以用大树理论来形象地描述二者之间的关系,内化素养是职业素养中的根基,相当于一颗大树的根系部分。内化素养包含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等方面。内化素养从我们一出生时就开始逐步形成了,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完善。而外化素养是职业素养中的表象部分,相当于一颗大树的枝、干、叶和形等部分。外化素养包括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和资质,例如计算机、英语和会计等方面的技能。一般来说,外化素养通过学习和培训比较容易获得。
为了更形象直观地理解职业素养的概念,我们也可以用著名的素质冰山理论来对职业素养做一个说明。如果把一个人的全部才能看作一座冰山,那么浮在水面上的那部分冰山就是一个人的外化素养,也称为显性素养,仅占冰山体积的八分之一。而潜在水面之下的那部分冰山是一个人的内化素养,也称为隐性素养或职业基本素养,占冰山体积的八分之七。外化素养和内化素养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全部职业素养。要想全面提升一个人的职业素养,二者缺一不可,既要提升外化素养,也要提升内化素养。在实际中,不管是学生还是职场人士,他们都更为重视外化素养的提升,而往往忽视内化素养的提升。因为内化素养是隐性的、不容易被肉眼所看见的,而且在短时间内难以被提升的素养,所以常常被人们忽视。但正是这个常被忽视的内化素养支撑着一个人的外化素养。所以我们一定要弄清职业素养的含义和本质,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
2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为社会培养培训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也促进了就业,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一技之能,更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其他素质,比如敬业精神、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创业精神和踏实做人等。但是,目前的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中仍普遍存在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的状况,也就是说学校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更为看重,而普遍忽视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当然,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也需要学生自身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投入。
目前,总的来说,高职院校的高职学生毕业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职业素养,但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需要我们认真分析目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和问题。
2.1 学生自身学习意识比较薄弱,影响其职业素养的提升
一般来说,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比较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他们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有关。在进入高职院校以前,他们日常的学习很多时候是迫于高考的压力和老师的严格管理而进行的。进入高职院校之后,他们没有了高考的压力,也没有了高中时代老师布置的大量作业,他们有了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可很多同学并没有利用好这个权利,他们把时间和精力更多地放在学习之外的事情上。更有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反正已经上大学了,不用再像以前那么累了,该放松和享受一下了,他们慢慢地也就降低了自己对学习的要求,所谓的学习也仅仅是满足于应付老师的课堂教学和作业等任务罢了。另外,即使学校从一年级就开设有职业规划课程,在课上老师也教了他们如何对自己的大学三年,乃至毕业后的更长时间去进行规划的方法,他们也很少主动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去认真地思考自己未来并做出对自己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如果一个学生缺乏主动学习和思考的意识,那必然会影响其个人职业素养的提升。
2.2 学校教育观念相对滞后,影响职业素养教育的发展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存在着知识技能至上的倾向,这在其课程的设置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从高职院校设置的具体课程看,只有很少的专业把职业素养教育纳入其课程体系。各专业在设置课程时主要考虑的是学生需要学习哪些专业知识和提高哪些专业技能,他们把重点放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技能上面,而忽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另外,高职院校的绝大数教师也没有受过专门的职业素养培训,他们大多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技能的训练,很少去关注学生的日常言行、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诚实守信等方面。由此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教育相对处于职业教育的边缘地带,今后仍需要强化这方面的教育。
2.3 社会和家庭对职业素养教育的关注不够,今后仍需加强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和人们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问题。例如有些学生意志薄弱,自我约束力不强,在如今网络日益普遍化的情况下,他们很容易被虚拟的网络世界所诱惑。他们一旦沉迷于此,必会减少甚至放弃对学习的追求。有些学生因家庭或学习上的压力而出现了精神上的抑郁,严重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而乱扔垃圾、缺乏诚信和人际关系紧张等现象更是经常发生。这些新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对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关注度还不太够。另外,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调查发现,高职学生中有很多学生来自农村家庭,其父母都有过外出务工的情况,他们曾在一段时间里缺失过父母对他们的素养教育。
3 对策与建议
3.1 高职学生应该学会培养自我的职业素养
作为职业素养培养主体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学会自我培养。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职业意识。每个高职生在跨进大学校門后都应该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同时要结合外部环境、市场需要和社会资源等确立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行业选择范围,进而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其次,要配合学校的培养任务,完成知识和技能等外化素养的培养。最后,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化素养。内化素养是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内化素养体现在很多方面,如敬业精神、诚信踏实、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学习能力、自控能力和创新思想等。
3.2 高职院校应该把职业素养教育融入其教育教学中
为了更好地培养高职生的职业素养,高职院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应该把高职生的职业素养培养纳入其高职生培养的系统工程中。职业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和现场调研等方式,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实现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的融合。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高职生在进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天起,就明白学习与职业的关系、自己与职业的关系。其次,学校和老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需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本专业各门课程的求知欲望,尽可能向学生提供全面和前沿的学科信息。总之,高职院校要下大力气全面培养学生的外化素养和内化素养,并把内化素养的培养作为重点。
3.3 让企业参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工作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工作不仅要依靠学生本身和高职院校,同时也要结合企业对员工的职业要求而进行培养。因此,对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比较理想的方法应该是以学校为主体,采用企业参与的联合办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校可以把企业人员请进来,让他们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让他们为学生进行专门的入职培训。在培养模式中可以采用校企联合、订单班和工学交替等方法,尽可能地把企业的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把企业的岗位要求融入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做“职业人”。另外,学校要尽可能多地安排学生到企业实地考察和学习,让学生真正了解企业,了解岗位要求,进而促使学生去主动学习专业知识,主动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
总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目前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这一任务的进行,需要大学生、高职院校及社会三方面的协同配合才能有效。
4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劳动者具有熟练的技能,而且也要求其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但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教育仍相对处于职业教育的边缘地带,仍存在重技能轻素养的状态。为了能培养出更具竞争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必须对职业素养培养加以重视,要从各方面着手下大力气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叶菊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实施的途径与方法[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
[2]魏景荣.论隐性职业素养与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J].职业教育研究.2009(03).
[3]杨俭修,杜元刚著.职业素养提升[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4]刘兰明著.职业基本素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