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信息服务业的高职物联网特色专业建设

2018-01-04陈华鹏

科技视界 2017年27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陈华鹏

【摘 要】高职院校的物联网专业作为新兴的专业从开办至今仍处于人才培养的探索阶段。围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制定有行业特色的培养计划应是始终坚持的方向。随着服务市场的发展,信息服务业成为当前物联网行业转型和就业的热门,而物联网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应随之从培养机制、课程及内涵上转型成相应的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信息服务业

1 专业培养现状

自2011年物联网专业兴办之初,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物联网行业,具备运用计算机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传感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的感知识别、传输处理和控制的能力,能胜任物联网系统二次开发、集成测试、操作维护、营销与服务及相关领域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岗位,具有物联网应用实践能力,成为符合市场需要的物联网产业链生产和应用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其重点在培养学生掌握物联网应用网络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它在培养计划的课程、教材、实训建设上都有体现。如:课程教材中工程技术原理的讲解占有80%的比例,为理解这些原理而编排的实训有占90%。可见目前,物联网专业培养所针对的职业领域及岗位多是工程技术领域的工程师岗位[1],沿用了本科同类专业的培养计划,缺少高职和行业特色,带有专业学习重点不明,就业方向不清的问题,导致学生对专业就业没有信心,学习缺乏动力。究其原因,与市场转型以及高职学生特征有关。

2 培养面向服务业的物联网人才需求

物联网专业与信息服务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物联网行业企业转向大数据、大服务,带动信息服务业有大量的人才需求。目前物联网的国内市场行为关键不在技术攻关,而在于应用。信息服务业在物联网行业中占有主要的市场份额,多数服务只要可操作,技术不再成为制约的瓶颈。据目前统计:仅物联网行业的产值比例中,信息服务占60%-70%。所以可以考虑物联网产业不应视为纯生产制造型产业,而是更符合信息服务的产业。从目前的市场发展趋势来看,物联网的市场经济价值主要来自于信息服务中的增值业务。目前物联网的应用开发包括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智能家居等。前期规划、建设主体和智慧城市运营商投资十分巨大[2],其目的在于实施后产生效益。项目实施、推广将是全国性的,多数物联网行业上游企业不承担后期各种系统的运营和维护,而留给承担物联网系统运维服务的服务公司,也就产生了大量运维、操作岗位的用人需求。

高职学生更适合学习和从事信息服务业。高职的新专业招收生源文化素质属于第三批,有时为了调节,甚至以文科生为主。这些学生适合学习一些对计算、分析推理要求较低,以模仿、操作为主的信息服务技能课程。如营销、运营管理以及技术维修类课程容易被有文科背景的学生所接受,而这些课程又正是信息服务业岗位所需要的服务大类技能课程。在智慧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更多使用的是贴近市民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工作,如用RFID卡及手机终端提供健康数据采集、数据转储、信息推送服务等。高职培养学生,与企业合作,要看清企业面向的市场和服务层次对人才的要求[3]。学生不一味跟着生产技术产品的企业学习技术,更重要的是跟着企业走入市场,找到自己的岗位。物联网与大数据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服务行业在物联网的助推下产生并积累了密集型数据,这些實时和历史的密集型数据需要大量的人力去消化和利用。所涉及的数据操作和咨询这些面向信息服务的初步阶段,更适合非设计开发类的人才从事。特别是那些物联网应用系统操作服务[4],目前还是一个人员密集型的行业,以后相关领域的岗位都会在“云端”工作,需要有物联网应用和安全意识,并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进行操控,高等职业教育正好满足这种需求。

3 基于信息服务特色的物联网专业

根据物联网企业要转向大服务的趋势,物联网产业链从传感器、芯片、软件、终端,整机、网络到业务应用,主要涉及芯片与技术提供商、应用与软件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网络提供商、系统集成商、运营及服务商、用户七个环节的产业链。众多的企业、业务、技能会关联在一起。人才培养模式只有紧紧围绕着产业链的变化,人才培养的内容才不会过时,教学的方法才会有明确的导向。专业最初的培养计划依据是2011年的物联网产业发展与市场人才需求调研而来:集中突出的是物联网专业的工程特性,显现专业有很强的工科技术背景,尤其是电子类电气以及无线传感器专业的各项知识[6]。鉴于当时,通过教育部审批开设物联网专业高校主要是“211”本科高校[4],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申报没有可借鉴的经验[7],临时在电子信息类专业尝试开设物联网基础课程,制定的专业课程60%偏向讲授电子类电气硬件。但这与目前行业转型的需求不符,也无需设置过高的服务行业的门槛。就物联网新专业的学生来说,需要更多了解社会上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多拓展应用复用、延伸的空间。

3.1 改进培养机制

从物联网与信息服务两者的关系看:信息产业链被定义为包括电子产品制造、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物联网的早期形式传感网就是信息采集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感器是典型的电子产品,目前各类物联网的运营管理平台和操作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软件和嵌入式软件;信息服务业就是信息产业的一个重要部分,并且被定为物联网重点发展方向之一[8]。物联网的产业链与信息产业链是非常相似的:物联网产业链重现了信息从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分析应用到发布的典型信息管理过程。物联网分层架构也就是信息网络的一个特例,两者有不可分割的关联。所以,两者的融合不难,这两个领域的人才复合使用也是必然的。目前,要顺应市场的变化,尽早让学生看清楚:当前社会上就业服务类是重头;同时,高职教育一定要在新办专业时规划自己的特色。行业可以进入,但要避免跟本科院校的专业雷同而造成教育资源与人才的浪费。建设符合现代职业教育观念的新专业,即使已经申请了的新专业,要有改革创新的勇气,专业带头人要随机应变,灵活把握。 “追热点”只能跟在市场的后面,被动培养,要把握市场的发展趋势,走在市场的前头。

面對本科也兴办了物联网新专业,必须清醒认识到,高职的物联网专业一定要避开本科同类专业,而发挥自身长处,营造出自己的优势专业。以现代职业教育为导向,建立特色专业,如维修、检测、预报、保安监控等不被列入学科的专业,恰恰是高职专业发展的机会。围绕当前社会关心的个人服务、运输服务、环境服务和安全服务提供的一系列岗位进行学生外包培养。不要拘泥于传统学科的限制,发展市场化的专业,不一定都叫“物联网专业”,只要市场有用人需求,称类似“物联网信息增值业务专业”反倒有利于选择自己的所学和规划自己的未来,就业时容易“接轨”。可以考虑像公共系部一样,为整个系部、学校提供物联网专业的技能培训,而无须本专业的学生。

3.2 改进课程的内涵

要培养面向信息服务业方面的人才,就要转而突出信息服务的特征。课程、教材、实训围绕“信息服务”方向。物联网涉及无线通信、芯片设计制造、传感器与传感网络、3G通信网、互联网、云计算、信息安全与信息挖掘等技术领域。结合这些技术领域,寻找提供信息服务途径或实例就是开发课程的指导思想。前一个时期,是大量物联网信息服务系统开发的阶段,而接下去就是需要大量应用、操作、运维的人员。可以打破传统的课程的命名约束,和内容的条框,大胆地设计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的课程。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传感器应用与检测、路由与交换技术、无线传感网应用与实践、嵌入式系统应用与实践、RFID技术应用与实践等一系列课程明显带有电子类背景,没有模拟电子和数字电路的知识就很难直接学习。这样的安排无疑增加高职学生学习难度、影响了培养效率。如能打破这个束缚,开发课程的空间还是很大的。运营商从服务系统的设计者那里接手物联系统,应该说运营商自己都不了解所有的功能,更谈不上熟练操作了,而这正是要着手培养学生的内容。除了根据大服务这一背景,更新一批大数据、云计算以及适度的人工智能等相关软件课程外,冠以智慧类头衔的物流服务(RFID结合移动终端应用开发)、社区服务、健康服务、医疗服务、养老服务、政务服务、能源服务、家居服务、电网服务、交通服务和环保服务等实用系统的运维都可各自形成一门专业课程来讲授和并能在生活中找到实践岗位进行实训。同时,加入一些非纯技术的课程,如客户端系统,该课程在建设物联网专业相关课程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究信息系统和物联感知的融合。目前的培养模式太看重具体的技术实现和相关产品。实则应有服务素质和流程的培养,如对物联网的安全有特有的敏感性。高职人才培养突出应用型,突出单体技术优势,会运用又会维护。而确实有许多这样的需求已经陆续的出现,即物联网工程建设后留下的空白,需要将这些工程运营、维护起来。

物联网系统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感知层、互联网络层、应用层。从技术上及应用上讲物联网就是云+端的概念,所以技术课程可以从“云+端”技术链上的各个环节入手。随着技术的发展,如接口中间件层的成熟(图1),物联网应用层与网络层越来越分离开来,应用层的服务开发不再受到底层工程技术的制约。这使得面向信息服务的课程都能系统的衔接:

图1 实用的面向服务的物联网分层结构

可以借此转变物联网专业偏重技术方向的教学。应用与核心技术之间将形成较明显的松耦合,应用层的服务技能技巧不会因为不懂物联网的底层技术而难以发挥。今后的信息服务应用将更讲究效果、效益,高职学生应该接触、学习更多的应用技术,外围技能,激发如何将技术交叉、复合在一起加以创新的模式,这也符合当前服务类市场的创新特征。课程内涵应贯穿信息采集、信息加工、传输、发布的过程,突出大数据,大服务理念的教育。因地制宜,为其他专业的学习者提供选修课程,扩大课程开发空间。自动收费停车场或无人超市的管理员没必要是物联网专业毕业,但是,他们掌握物联网知识确实有利于工作。

4 结论与建议

在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后,有必要尽早优化调整专业培养方向。专业人才培养应该贴近目前市场热点。要明确目前到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中,作为市场热点的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的发展不在技术层,而是服务创新,是增值服务,是在应用层上的创新。新办的物联网专业在明确这一当前人才需求转变趋势的前提下,在大数据、大服务的发展背景下,调整、优化专业课程,从纯工程技术理论课程组织结构向物联网系统运维管理、产品市场销售为主,系统(产品)测试和维修为辅的组织结构过渡,打造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蒋琴雅.以就业为导向的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3,08:103-104.

[2]长江证券.银江股份签订30亿智慧城市大单.[EB/OL].[2014-04-10].

[3]朱平,顾卫杰.基于技术框架的高职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2,14:124-125.

[4]任可明.物联网工程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价值工程,2011,24:236-237.

[5]邹承俊,李雪,谢忠敏,等.基于“互联网+”的物联网人才培养校企合作[J].教育教学论坛,2017(3):29-30.

[6]倪瑛,戴娟.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J].价值工程,2011,24:232.

[7]熊亚蒙.高职物联网专业建设及发展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30:127-128.

[8]顾晓燕.高职物联网专业定位与专业群建设的探索[J]. 职业技术教育,2013,11:9-12.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