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是式:于成龙的故事
2018-01-04秦定茂
秦定茂
被誉为“天下第一廉吏”的于成龙,明万历年间出生于山西省方山县下厝乡来堡村,45岁时任广西罗城县令,后又迁任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在二十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突出的政绩和廉洁的作风蜚声朝野,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赞誉。当我探寻其人生足迹时,发现有几则故事既典型有趣,又发人深省。
顺治十八年(1661),于成龙入仕。44岁了,人生已过泰半,终于有了施展才华、报效国家的机会,这也是古代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于成龙自然非常兴奋,他的妻子、他的母亲以及邻里乡亲们都为他高兴。于成龙在家收拾行李,等待上任文书。等到第二年,任命文书终于来了,于成龙被任命为广西罗城县令。45岁被任命为七品县令,也不算窝囊。然而,地点却让于成龙感到很是为难。广西罗城,不仅离山西有千里之遥,而且还兵荒马乱。子曰:父母在,不远游。于成龙想到高堂老母已白发苍苍,妻子又体弱多病,一同去赴任,肯定不行。但不能侍奉母亲,这岂不是不孝?
母亲看出了儿子的犹豫和困惑,说道:“儿啊,你去吧,天下母亲都是你的母亲,好男儿当精忠报国。”于成龙深深感谢母亲给了他前进的信心和动力,他向母亲说出了自己当官的愿望:此行不以溫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
清康熙年间,给官员评等级,基本是”四格”,最高等级是“卓异”。圣人曰:德不孤,必有邻。广西布政使金光祖不因关系、不因金钱,把于成龙评为广西官员的楷模,并评定为“卓异”。于成龙这才离开艰苦奋斗七年的罗城,升任四川合州知州。他革除旧弊,发展生产,社会面貌大为改观。两年后,调任湖北黄冈同知。他身先士卒,沉重打击当地黑道势力,广受百姓拥戴,引起湖广巡抚张朝珍的注意和赏识,再次被评为“卓异”。依照惯例,于成龙再次升官,任武昌知府。此时吴三桂叛乱爆发,以恢复明朝统治为旗号,鼓动人们造反,黄冈地区也广受影响。因黄冈地区民风彪悍,没有官员愿意去平叛。危机时刻,湖广巡抚张朝珍决定派于成龙前去黄冈平叛。
于成龙骑着骡子,带了两个随从,大摇大摆来到黄冈。在经过调查取证之后,于成龙发现问题的要害是当地官员以收缴吴三桂反动传单为由,大肆欺压百姓,老百姓被逼无奈,干脆上山造反。而带头大哥,正是于成龙在黄冈时的捕快刘君孚。刘君孚为人正直,只是后来在官僚的逼迫下,才跑到东山上做起了逍遥自在的山大王。于成龙深知,每一个造反的百姓,都只需要一个放下刀枪、既往不咎的机会。有人说召集军队去打,于成龙笑笑说:“给我两个人,把我的骡子喂饱,明天就能搞定山大王。”第二天,于成龙带着两个人,骑着骡子,来到离东山不远的十字路口,拉起大旗,凡山上百姓,当了土匪的,主动下来投降的,一概既往不咎。造反的百姓起初不信,后来听说是于大人发的告示,不带一兵一卒,在山下等着大家。山上大大小小头目非常信服,带着众人,纷纷下山投降。但刘君孚却迈不动步子,怕秋后算账。于成龙看刘君孚不来,就骑着骡子,亲自上山闯进了山寨,大喊:“我的那个刘老仆呢?怎么不来见我!”刘君孚感动得热泪纵横,重重扑倒在地。于成龙用人格力量,平定了一场叛乱。后来难得一次皇上召见,康熙对他说:“听说你在黄冈平乱做得不错?”于成龙答:“我只是宣扬皇上的仁德。”
康熙十八年(1679)夏,于成龙在福建按察使任上第三次被评为“卓异”后升任布政使,主管全省的财赋和人事。当时,福建连年兵祸,驻军很多,钱粮十分紧张。各路押解的官员到布政使衙门交兑,日以千计,工作量极大,下属官员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为了自律,也为了警示众人,他便在布政使的紫薇堂上书写一副楹联:
累万盈千,尽是朝廷正赋,倘有侵欺,谁替你披枷戴锁;
一丝半粒,无非百姓脂膏,不加珍惜,怎晓得男盗女娼。
榜样的力量非常巨大。通过他的严格考核和督查,在他任上从未出现过谎报、冒领、挪用、借垫等不良现象,有力地支持了前线战事,保证了福建政治和社会安定。
于成龙的日常生活非常简朴,曾对僚属说:“吾生来无他嗜好,布衣蔬食,衣食者免饥寒足矣。”并指出:“国家之安危由于人心之得失,而人心之得失在于用人行政,识其顺逆之情。”在福建期间,他还写过这样一副楹联以自警自醒:
山到穷时,现许多峭壁层崖,欢富贵功名,何似林禽野兽;
路逢狭处,经无数行云流水,任磐桓谈笑,休辜翠竹苍松。
上下两联,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而且情景交融,雅俗共赏,确实是发自肺腑的真情表达。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字里行间所蕴含的哲理应该对当今为官者有所启迪、有所助益。
康熙二十年(1681),于成龙升任直隶总督。他雷厉风行,整顿吏治,成效凸显。这年冬天,于成龙的老母亲仙逝,于成龙回家守孝。不久,原两江总督阿席熙因包庇“江苏巡抚慕天颜奏销浮冒”被罢官后,康熙帝决定由于成龙督任两江,治吏安民。于成龙不负所望,上任伊始,就颁布了《兴利除弊条约》十五条:严禁火耗;严禁私派;严禁馈送;访拿衙蠹以清官场;访拿光棍扒手;严禁审案拖延时日;严禁属下放债;严禁衙役下乡胡作非为;严禁滥收犯人入监;严禁捕役私刑拷问;严禁奢靡;严禁兵丁虚冒等等。其中禁火耗、革私派、禁馈送、禁奢靡等,都与整饬吏治有关。没有前呼后拥,没有吆五喝六,江南的大地上,人们常常看见于成龙身着布衣,微服私访,了解底层情况,访查民间疾苦。史载,当时江南“城有欢笑,无管弦,游惰不空手,柜坊无所”。此语虽不免有些渲染,但可看出,在于成龙的治理下,社会井然有序,百姓安居乐业。
民间素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之说,何况朝廷一品命官。但是,于成龙的简朴,在当时的官员中极其罕见。他来南京上任之时,仅携带十几文制钱,与儿子同乘一辆骡车,晚上就在路边客栈寄宿。每日粗茶淡饭,即使有客人来访小聚,也仅以他在两江总督署里自种的青菜和白饭招待,日子久了,手下人给他起了一个“于青菜”的绰号。没有茶叶,于成龙还会摘龙爪槐的叶子代替,导致总督署内的龙爪槐经常光秃秃的。
康熙二十三年(1684)三月,康熙皇帝让于成龙巡视东海事务。一个多月的海上劳顿,已近古稀的于成龙不堪重荷,回到督署后大病一场,数日不食,呕吐不止。四月十八日,于成龙预感生命将息,乃正襟危坐,流着泪向幕僚们重复他的《示亲民官六戒》:“勤抚恤,慎刑法,绝贿赂,杜私派,严征收,崇节俭。”幕僚们含泪顿首。他又叮嘱将自己的尸骨运回家乡,丧事务必从简。就这样,于成龙端坐而逝,享年68岁。整理他的遗产,仅有盐米数升、布被一床、袍服一件、靴带两条。百姓们闻讯失声痛哭,纷纷前去总督署祭奠。有的人则在家中为他设立灵位,昼夜焚香祭祀。于成龙逝于任上,惊动了远在京城的康熙皇帝,他发出“朕失臂矣”“居官如成龙者有几”的感慨。后又谕大学士等曰:“原任江南江西总督于成龙操守端严,始终如一……实天下第一廉吏。”朝廷赠其谥号“清端”。于成龙为官二十余年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闪耀着正义与纯粹的人性光芒,他的品格,他的精神,将永为世人所传颂。
(责任编辑:巫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