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血战台儿庄》架起两岸沟通的桥梁

2018-01-04郑学富

钟山风雨 2017年5期
关键词:血战李宗仁台儿庄

郑学富

7月19日,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话剧及影视表演艺术家邵宏来先生在青岛病逝,享年84岁。邵宏来1933年8月出生于江苏淮安,1952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当过演播员和演员。三十多年来的舞台演剧生涯,他塑造了四十多个人物形象。由于他的去世,电影《血战台儿庄》又进入人们的视线。1986年,他因在影片中饰演李宗仁将军而一举成名,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血战台儿庄》也荣获第十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第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化妆奖、最佳烟火奖、最佳故事片提名。

《血战台儿庄》不仅在艺术上取得成功,而且它作为新中国拍摄的第一部反映国民党正面抗战的影片,使其在中国抗战研究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不仅如此,《血战台儿庄》上映后,对改善两岸关系,促进两岸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的习仲勋握着导演杨光远的手说:“谢谢你拍了这部好影片。”

李幼邻:“太像我爸了!”

1985年,广西电影制片厂决定拍摄电影《血战台儿庄》。剧本经过十几次的修改定稿后,11月,组建摄制组,并从八一厂请来烟火师、化妆定型师等22人。1986年2月,六辆汽车满载着摄制设备和物资,向外景地徐州和台儿庄出发。5月底,在台儿庄、徐州完成拍摄后,转到河北怀来县拍外景。此时,定居在美国的李宗仁之子李幼邻听说大陆正在拍电影《血战台儿庄》,他不知道电影是表现自己父亲的,心里不禁疑问:“共产党真的能正面宣传国民党抗战吗?”

不久,再也沉不住气的李幼邻急忙从美国飞回祖国探亲。飞机刚在机场降落,他迫不及待地向前来机场迎接的广西电影制片厂文学部主任陈敦德说:“我先不去宾馆,你们现在就带我去看《血战台儿庄》。”当时,电影刚刚杀青,正在最后制作,音乐、配音还没有最后合成。陈敦德先向李幼邻介绍了影片的拍摄情况,并将剧本送给他看。李幼邻急不可耐地看过剧本之后,异常兴奋,连声说道:“这个剧本写得好,很实事求是,符合历史。”李幼邻看过剧本后,感到还不满足,心情非常迫切地要看看电影里父亲的形象如何,饰演父亲的演员像不像。

陈敦德请示了国家电影局的领导,得到同意之后,陈敦德等人陪同李幼邻观看了没有音乐剪辑合成的样片《血战台儿庄》。李幼邻立即被电影宏大壮阔的气势所震撼,被惨烈悲壮的场面所感动。当他看到父亲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画面时,禁不住热泪盈眶。他看到了共产党人的博大胸襟,十分感谢剧组人员能把父亲的形象搬上荧屏。广西电影制片厂还安排李幼邻与主演邵宏来见面。李幼邻见到邵宏来后,一把握住他的手,激动地连声说道:“太像我爸了,太像我爸了!”

李秀文:“还是电影里的那个像。”

1986年8月,摄制组在北京完成台词的录音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回制片厂,于9月份完成了混录双片。在公映之前,广西电影制片厂带着录像带,专程来到李宗仁的老家桂林,放给李宗仁的夫人李秀文观看。

李秀文是李宗仁将军的原配夫人,性情平和,忠信笃敬,待人接物,如春风拂面。1911年与李宗仁结婚,生子幼邻。抗战时期,李宗仁率军浴血奋战,李秀文则长住广西,历尽离乱之苦;国民党败退台湾后,李宗仁客居美国,李秀文则艰难辗转他乡,于1958年到达美国。1973年,她从美国回国,定居老家桂林,颐养天年。

当时,桂林市的领导和民主党派知名人士都来到李家,李家的亲朋好友也闻讯赶来,屋里坐满了,就站在院子里,围得水泄不通,都想一睹“李宗仁将军”的风采。电影放映后,李秀文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思绪回到了48年前战火纷飞的年代。当桂林抗日救亡运动如火如荼时,李秀文走上街头的献金台,毫不吝啬地捐献金银首饰;当李宗仁率部在抗日前线浴血奋战时,李秀文天天在家烧香拜佛,保佑丈夫平安归来;当李宗仁在戎马间隙,风尘仆仆赶回老家,小聚后又匆匆忙忙踏上征程时,李秀文千叮咛万嘱咐……正当李秀文浮想联翩,沉浸在烽火岁月之中时,一位军人手捧一束鲜花,笑容满面地来到她的面前,轻声地问道:“你还认识我吗?”已经96岁的李秀文老人站起身来,泪眼婆娑,定睛端看,眼前这个人既面熟又生疏。正在疑惑之际,一位随行人员介绍说:“他就是影片中扮演李宗仁将军的演员邵宏来先生,您看像不像?”李秀文仔細一看,果然有几分相像,说道:“确实有些像,不过德邻一生戎马,性格豪放,说一口广西方言,乡音未改,而这位先生文质彬彬,比德邻多了几分斯文,又说一口普通话,还是电影里的那个像。”大家听了,都开怀大笑起来。

蒋经国:“老兵可赴大陆探亲。”

1987年,应香港南方影业公司邀请,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兼广西电影制片厂厂长高鸿鹄率领由导演、主要演员和发行放映公司的人员组成的电影代表团,于6月8日由京赴港。自6月11日开始,《血战台儿庄》在香港、澳门十六家影院举行盛大联映。首映那天,香港万人空巷,轰动一时。此次在香港公映,票房收入达343万港币,进入了大陆电影在香港上映票房成绩榜的前三名。

当时,台湾中央社在香港的负责人谢忠侯看完影片后,为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态度所折服,他夜不能寐,当晚就向台湾当局有关部门打电话汇报说:“中共拍了一部正面宣传国军抗战的电影《血战台儿庄》,目前正在香港上映,影片中表现了国军前仆后继、浴血抗战的悲壮场面,里面出现了先总统蒋介石的形象,跟大陆以前拍的影片大相径庭,这次是正面的。”这个信息很快上报到了蒋经国那里。蒋经国也是一愣,马上吩咐找一个拷贝看看。谢忠侯就找到新华社香港分社的负责人。新华社有关负责人立即报告了中共中央,并很快得到中共中央和胡耀邦总书记的批示同意。于是,广西电影制片厂就复制了一盘录影带,通过新华社送给谢忠侯。

台湾当局收到《血战台儿庄》拷贝后,蒋经国也很快观看了影片。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台儿庄大战之前,川军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率领孤军守卫滕县城,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他们英勇顽强,不屈不挠,战至最后一滴血。当王铭章壮烈牺牲后,蒋介石颁令嘉奖,并亲自主持追悼会,这时日军战机飞临上空,扫射轰炸。面对如此险境,现场上的人有些慌乱,而蒋介石却处变不惊,临危不乱,从容不迫地发表讲话。蒋经国看后,深有感慨地说:“共产党没有给我父亲抹黑。”endprint

蒋经国立即请国民党中常委的全体人员观看。看完后,蒋经国说:“从这个影片来看,大陆那边已经承认我们的正面战场了。看来,大陆对台湾的政策有所调整,我们相应也要作些调整。”宋美龄对这部影片也十分关注,接连看了两遍。

《血战台儿庄》在台湾上映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许多报刊纷纷载文对这部影片给予了高度评价。白崇禧将军的儿子、著名作家白先勇在台北的《中央日报》撰文论述抗日战争和台儿庄战役,文中专门谈到《血战台儿庄》对国军抗战将领的肯定。一些国民党将领也称赞道:“中国共产党有这样的胸怀来拍摄《血战台儿庄》,真是了不起!”

1987年10月,蒋经国决定同意放开国民党老兵回大陆探亲的禁锢,海峡两岸同胞在骨肉分离近40年后,终于久别重逢。两岸关系的坚冰开始悄然融化,后来,台湾当局还调整了不通邮、不通商、不通航的“三不”政策。李宗仁將军当年的秘书、后来曾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程思远先生十分赞赏广西电影制片厂的贡献,题字赞道:“精心策划,促进统一。”

池峰城妻儿跪谢导演

有一次,《血战台儿庄》的导演杨光远正在与大学生座谈电影的拍摄,突然一男一女两个不速之客闯了进来,进来后就要给杨光远下跪。杨光远连忙起身拉住二人说:“不要这样,有话慢慢说。”男的哽咽着说:“我是《血战台儿庄》影片中的守城主将池峰城的儿子,我这次和我母亲一起来就是要感谢杨导演,我父亲后来死在监狱中,一直没有得到积极的评价,在这部影片中,他被描写成抗日英雄,我们真是没有想到!”原来,他们是在台儿庄战役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的池峰城将军的妻子和儿子。

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中,池峰城是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三十一师师长,奉命驻守台儿庄,英勇奋战达半月之久。在台儿庄城池被日军占领四分之三的危急时刻,他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组织敢死队化装成日军,分组向敌人反冲锋,杀入敌阵。日军血战至此,已精疲力尽,想不到中国军队还有力气乘夜出击。敌人惊慌失措,仓皇应战。我敢死队壮士奋勇拼杀,一举夺回被敌人占领的台儿庄通往城外的西北角阵地,毙敌60余人,为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抗战胜利后,1946年1月,池峰城调任保定警备司令部。1949年1月参加北平和平解放运动,4月1日因“历史遗留问题”被关押审查。1955年3月16日在北京狱中病逝。一直到1983年5月12日,北京市公安局予以平反。

在影片《血战台儿庄》中,池峰城抗日英雄的形象实事求是地得以展现,他的家人看后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专程来找杨光远,真诚地表达感激之情。杨光远问明情况后,感慨不已,说道:“我只是个导演,影片能够拍摄并公映,完全来自于共产党客观对待历史的胸怀和决心,来自于祖国大陆对海峡对岸的感情。”

(责任编辑:武学沪)endprint

猜你喜欢

血战李宗仁台儿庄
血战长津湖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又见菜花黄
——忆台儿庄大捷
胡友松和李宗仁
胡友松和李宗仁
血战对崮山
血战琼崖
台儿庄大捷后盲目决战谁担其咎?
李宗仁军事思想论纲
张自忠部与台儿庄战役
台儿庄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