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地方本科院校的特色发展之路
2018-01-04张蕖
张蕖
【摘 要】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办学定位的不准确,人才培养观念的不清晰,服务地方意识的不强烈的原因,没能很好地推动地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要通过凝练鲜明的办学特色,办好特色专业,控制办学规模,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增强服务地方意识等方面着手,探索出适合自身实际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特色发展
1 地方本科院校特色发展上陷入的误区
(1)办学定位的不准确
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对学校的办学定位认识不准,出现了一些令人堪忧的现象。“大体表现为对自身的现状、地位认识不清,有急功近利、好高骛远、互相攀比的心理,且多限于在办学类型、层次等结构形态的定位上;而对于体现学校个性的,诸如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管理制度、教育目标、教学模式、师资队伍、考试评价、学术追求等内涵与实质的定位则比较模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盲目提升办学层次,二是,盲目扩大办学规模,三是,一味追求外在的办学声誉,四是,趨同现象严重。”。
(2)人才培养观念的不清晰
高等院校根据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被分为精英型、精英—大众并存型、大众型三种类型,或研究型、通识型、复合型、应用型和技能型等类型。然而,一些地方本科院校缺乏明确的人才培养的质量意识,不顾自身办学条件,盲目跟随研究型高校,将人才培养定位趋同于重点高校、研究型高校,过分偏重人才的学术性、理论性,而忽视了应用性,造成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严重失衡,进而无法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3)服务地方意识的不强烈
地方本科院校是为地方培养应用性复合型人才、为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服务的各类高等本科院校。地域性或地方性是其最大的特点,因此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是地方本科院校的生存之道,也是增强其办学活力、实现自我价值的保证。然而,一些地方本科院校没有充分重视区域性的特征,不能很好地立足于地方产业经济结构和区域政治、文化的需要。在学科专业设置上,严重的行政化和功利化倾向使学校不能根据地方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的需要设置特色学科专业;在人才培养上,未能从服务于地方发展的角度出发,忽视地方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需求状况,没有建立与此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2 地方本科院校特色发展之路的思考
(1)高校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发展是其办学特色形成的基础
文化是代表高校独特个性特征的恒量,离开文化的高校就会变得千校一面,毫无生气。“高校办得好坏,不在规模大小,关键是要办出特色,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大学在其办学治校的过程中要凝练出鲜明的办学特色,办学历史传统的文化积淀是基础。学校的特色是在对厚重的历史文化有意识地、创造性地、持续地传承中,在对环境的不断适应和改造自身中,不断升华而成的。
(2)科学准确的办学定位为其办学特色的形成指明了方向
办学特色是指一所高校区别于其他高校的个性特征,反映着办学理念、人才质量和管理水平等。它既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又是高校形成办学多样化的有效途径,更是其在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中长盛不衰的具体表现。办学定位必须体现出办学特色。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到准确定位:
首先,在学校类型定位上,地方本科院校在深入分析客观环境、社会需求的前提下,基于学校自身的特点、能力和优势的基础上,理性确定学校的发展类型。
其次,在水平层次定位上,学校对办学水平层次的追求,是学校办学定位的关键。对于地方本科高校来说,具体“要求做到两个明确:一是明确学校在国内外同类高等学校中所处的地位,一是学校在地方培养人才的战略任务中,承担什么样的任务。”
再次,在办学规模定位上,有的地方本科院校追求学生人数的多,规模的大,这是对大学“大”的曲解。规模并不等于就能形成规模效益,大学的“产品”是人,而人的培养“绩效”不是以规模数量来衡量,而是以质量品质为标准的。地方本科院校应从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出发,坚持自己的办学特色,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最后,在特色定位上,地方本科院校在立足区域社会,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多元需求和价值期待的基础上,根据本校的师资情况、教学科研条件和水平、专业与学科优势来确定办学目标,相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扶持那些有优势、有特色的学科与专业,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办出特色,办出优势。
(3)发展优势学科,办好特色专业是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生长力
学科和专业是使高校充满活力的生命源。从一定意义上说,高校的优势学科专业决定着这所高校的特色。地方本科高校在学科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应和重点高校错位发展,要立足自身的办学传统和特色,发挥各自的学科专业优势,坚持“有所先为,有所后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找到突破口,以优势学科专业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从而形成一个结构优化的学科专业群,这样便可使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迈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最终形成一批优势与特色的学科专业。
(4)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是办学特色形成的核心
对于地方本科高校来说,极具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是高校强化自身优势、形成和发挥特色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地方本科院校要进行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创新,要勇于解放思想,不断更新理念,不仅要为地方经济建设输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高等学历的劳动力,还要培养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主创业的人才,强化实践环节,定期组织学生进入地方企事业单位学习锻炼,进而训练学生系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团队精神,打造优秀的师资生源。
(5)服务地方是地方本科院校特色发展的必由之路
地方本科院校必须科学定位,打破原有的、封闭的办学模式,整合校内各种优势资源,通过与当地企、事业单位建立稳定的联系,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同时有助于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这既契合了地方本科院校的本质属性,又是坚持特色办学和自身价值的体现。
(6)校长的办学治校理念对特色办学起到了感召力的作用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因此,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要在依托地方的基础上,本着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思想,在兼容并包的文化氛围下,以科学准确的办学定位为指导,使优势学科专业对社会的发展做贡献,而这一切的实现是在高校校长的办学治校理念产生的感召力影响下,全体师生的学术成就为支撑的。
【参考文献】
[1]戚万学.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定位的分析与思考——评《中国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J].德州学院学报,2010,(3):107-108.
[2]温家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N].人民日报,2009-01-05.
[3]史晓宇.试析地方高校办学的科学定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57-58.
[4]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