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为什么要优先于科技?

2018-01-04王汎森

新城乡 2017年12期
关键词:人文科技发展

王汎森

最近几年,我常常需要针对台湾各大学人文领域的发展提出建言。但是,我能说的话其实非常有限,往往说过一两次就觉得语塞。我最常给大学里的人提到的几点,一是有懒散的空间,二是有取之不尽的图书资源(不管是本身的收藏、馆际互借或数字资料),三是要有好学者或大师,四是要有充分的交流、阅读或讨论的风气,五是要有一种“劲”,或是内在动力。

在这里,我想谈的不是上述的问题,而是另一个现象:在大学中弥漫着一种希望人文与科技尽量结合的风气。对于这一点我并无异见,譬如在一个计算机研究非常出色的学校,它的艺术系如果能用心发展计算机艺术,并成为一个特色;或是在法律方面发展科技法律,管理方面发展科技管理,确实顺理成章。而且我个人也深切了解现代科技所造成的掀天揭地的变化,这一变化逼迫人文学者进行深刻反思。

但是我对一种似是而非的论调却不无疑问,即在这种环境之下,人文学科的主要发展目标是与科技结合。

人文与科技能水到渠成的结合最好,但即便那样,也不是人文的唯一目标。人文强调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些基本东西。如人的主体性、尊严、道德修养以及各個方面自我提升或自我完善的自信与能力,还有人如何增进生命的丰富性等。近代的物质文明,追根究底也是为了丰富人的生命而产生的,怎么发展到现在变成好像是人文必须要尽可能与科技结合才获得其意义?而且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把人文与科技过度绑在一起,那么有一天某方面的“科技”出了问题,“人文”的部分该怎么办?

事实上,人文常常是引导、刺激科技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人类历史上许多有创新性的探索是人文的兴趣与要求促动的。譬如在数字典藏、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发展中,有许多最新、最尖端的发展是为了解决人文方面所提出的要求。以统计学为例,过去总是根据假设仿真。但目前统计学有一个趋势,是对研究实际问题感到兴趣。而社会学领域中所进行的大型社会网络研究,透过实际、大量的样本发现人的联结方式中一些非常有趣的现象,给物理、统计学者很多新的刺激。

人文与创造力之间也有密切的关系。我很喜欢阅读席勒的诗:“通过美的晨门,我们进入真的领域。”席勒可能是说艺术(如诗歌、戏剧)的经验更能用来唤醒人们,使其意识到自己的道德本性。但我主观认为这首诗也有另一面的意义,即通过“美”,也可能更方便地进入创造崭新知识的领域。

我个人反对单纯要求人文与科技结合,或是向科技靠拢,以便取得愈来愈相似的面目。我认为人文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要不断地问人之所以为人,如何丰富人类的精神生命,以及“人文”究竟是什么这些重大的问题。这是对科技时代人类心灵最大的滋养,也是对科创的重要助力。

套一句日常用语“科技始终来自人性”,我相信没有人文素养或违逆人文要求的新科技终究行之不远。即使考虑到产业,凡是涉及市场、消费的部分,都与人文社会方面的内涵有关。如果对某个地方的历史传统、美感、社会心理了解不深,就很难把商品销售到那些地方。如果对美没有感觉,在许多高度竞争性的商品世界中(如手机),就不可能赢得市场。

总之,人文与科技互为主体,应该处于对话性的关系,而不是任何一方的附属品。(作者系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副院长)

猜你喜欢

人文科技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科技助我来看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科技在线
人文绍兴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科技在线
人文社科
科技在线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