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落地生根

2018-01-04

教育家 2017年45期
关键词:传统美德传统节日礼仪

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落地生根

文 | 赖艳玲 杨冬梅

加格达奇第七小学位于我国最北端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是一所省标准化小学。多年来,学校秉承文化育人的理念,让学生们从小开始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知晓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来龙去脉,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在孩子们身上打下烙印并传承发扬。学校提出了“一二三四”的传统文化教育新思路,即坚持一个宗旨—“弘扬传统文化,涵养人文情怀,塑造具有健康身心、健康人格、健康情趣的七小人”;强化“两项服务”:服务于学校内涵发展,服务于师生生态发展;推进“三项建设”—校本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抓好“四项教育”—经典诗文教育、传统节日教育、民族音乐教育和书法艺术教育。

创设环境,氛围熏陶

校园文化建设,突出传统文化,注重陶冶和熏陶,达到于无声处润童心的境界。

一二楼教室两侧的文化墙,一侧是学生读书篇目推荐,另一侧是依不同学段特点设计的“三百千”“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四书五经”等传统经典介绍;楼层小厅布置了以国学为核心的“中国历史年代表”“历代民族英雄”“我国国粹”“中国节”“我的家乡”等宣传专栏。学校利用废旧电脑改建的小型“电子图书库”,内容丰富,涵盖古今历史、文化、音乐等多方内容,让学生知晓历史,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诵读经典诗文,牢记优良传统美德

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经典,我校把经典诵读引进校园,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诵读经典诗文活动,以着力提高学生的文学功底,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

依学生年龄特点,分年段开发诵读校本教材。诵读活动之初,我们购买了《弟子规》《道德经》《论语》《古诗经典名句》等诵读教材。为更加贴近学校实际及学各分段学生年龄特点,我校在借鉴原诵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各年段学生理解、记忆和诵读能力,对诵读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编印了一至六年级的校本诵读教材并打印成册,人手一份。

保证每日诵读时间。为充分保证诵读时间,养成每日诵读经典的习惯,学校要求班级每天进行晨读、午诵。语文课前还要进行2-3分钟的每日美文欣赏。

丰富的诵读活动。根据学期初各班制定的诵读计划,学校在学期初和学期中对各班的诵读情况进行验收,并计入文明班级考核记录中。一年一度的中秋诗会、端午诗会成了孩子们展示诵读成果的舞台,“国语节”的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是学校校园文化活动的重头戏,孩子们用纯美的童音演绎着他们对经典诗文的理解。

利用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传统节日所承载的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有着独特的价值。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

编写校本教材,让学生知晓传统节日的内涵。我们编写的《中国节》校本教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风俗习惯及相关活动。如端午节,我们除了引导学生了解端午习俗,参与包粽子、缝香袋的实践活动之外,重点还开展“走进屈原”活动。通过屈原故事知多少、屈原诗词朗诵等活动,重现屈原的故事,从他上下求索、宁愿去死也不愿离开故国半步中体味他那痛苦执著的伟大情感,体验他那崇高忠贞的伟大人格。

把传统节日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在语文课程中有很多内容都是涉及中国传统节日教育的。我们通过教学,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如:利用语文教材中关于各个传统节日的诗词文章开展教学,通过对杜甫的《登高》、杜牧的《清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诗词的背景、内容的分析,既能够让学生了解节日的由来、象征意义、节庆活动,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

把传统节日教育渗透在主题实践活动之中。如在春节开展“过中国年”活动,让学生抄写春联和拍摄反映春节节庆活动的照片,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浓浓的“中国味”和醇醇的“中国情”;在元宵节开展“闹元宵猜灯谜”活动;在重阳节开展爱老敬老教育活动;在中秋节我们开展“中秋诗会”,在诵读赏月中了解中秋习俗。这些活动既能使学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能了解中华文明的传统美德,对构建和谐社会大有益处。

民族器乐进课堂,提升欣赏审美能力

民族器乐进课堂,让全体学生、老师通过学习民族乐器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我们把葫芦丝、巴乌这些简便易学、价格低廉的民族乐器引入到音乐课堂中,激发了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让学生们在音乐课堂中了解这些民族乐器发展历史以及相关知识,掌握吹奏的一般技巧,能够较为流畅地吹奏音乐课本中的乐曲。同时,我们组建了二十人的古筝社团,在行云流水的演奏中感受民族乐器的魅力。

书法教育,感受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我国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凝聚着炎黄子孙的无穷智慧,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氛围营造。操场上宣传栏展示的是一学期来学校开展的书法教育活动,教学楼大厅正门摆放的是教师每日一板粉笔字,二楼走廊是每班一块的学生写字作业展示板,展示的是班级所有学生的作品。这样的校园文化,为师生们营造了“认认真真地写,写端端正正的字”的良好氛围。

课堂教学。根据学校师资及学生年龄特点,我校一至三年级书法课重点进行硬笔书法训练,四至六年级为毛笔书法训练。无论是硬笔还是软笔训练学校要求教师做到: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爱书法;教给学生书写方法、技巧、使学生会写字;训练学生练字,做到“三会三常”(一会用眼,经常观摩;二会用脑,经常思考;三会用手,经常练字)。书法指导课上,讲练结合,教师指导时间不少于15分钟。

每日练字一刻钟。每天课前的一刻钟,是学校全体师生的集中习字时间。教室里,伴着悠远的古筝乐曲,师生们泼墨习字,墨香悄悄潜入每一个孩子的心田,如春风细雨,润物无声。

礼仪教育,让孩子成为谦谦君子

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长期以来被人们作为衡量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之一,也是体现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小接受礼仪教育,让孩子成为谦谦君子,学校在一、二年级开设了礼仪教育课,通过常用礼仪知识的讲解和学习,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礼仪常识并落实在行动中。同时,学校还利用橱窗、板报、专栏、图片等途径,对家长、教师进行相关的礼仪知识培训,使整个学校环境都凝聚着浓厚的礼仪氛围。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第七小学)

吴爽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传统节日礼仪
身边的传统美德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做人美德
筷子礼仪
用中华传统美德涵养党的道德建设
礼仪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