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方案探究

2018-01-04林勇志

湖南水利水电 2017年6期
关键词:常德市水源地水源

林勇志

(常德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常德市 415000)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也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生活用水量和用水质量与日俱增,这样就给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一是由于农村饮用水水源点多面广、单个水源规模较小、部分早期建设的饮水工程老化失修等原因,部分山区性河沟取水存在供水保证率不足的问题;二是安全保障方面还较薄弱,因部分水源地周边分布有居民、农田及工矿企业等污染源,水源地存在被污染的风险;三是因广大农村自然地理条件复杂,经济条件相对落后。数目较多的水源点使得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量大、成本高,农村水源点水质、水量的动态监测覆盖率不够全面;四是农村水源多而分散,治理和保护投入很大,除修建保护工程外,供水单位的补偿和工程的后期维护也需要大量资金。对于以上问题需深入探究并及时解决。

1 农村水源地保护的目的及意义

农村饮水安全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一项公益事业,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承诺,要经过2014、2015两年努力,让所有农村居民都喝上干净的水。但是近些年来,部分地区在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同时,由于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地下水铁、锰等含量普遍超标,导致水质性缺水的问题日益突显,农村饮水安全风险不断增大,水源污染成为威胁农村饮水安全的主要因素。因此,抓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已经成为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最基础、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如何保护好饮用水源、保证供水安全,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次以常德市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为案例,开展常德市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调查研究,以体制、机制、管理、技术为切入点,总结成功经验,分析问题和不足,制定出常德市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方案,以保障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彻底解决“水乡泽国没水可喝”的问题,让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为常德市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实施范围

2.1 规划范围

常德市现辖武陵、鼎城2区,汉寿、桃源、临澧、石门、澧县、安乡6县、1个县级市津市市和7个管理区。规划范围为整个常德市农村饮用水水源地。

2.2 规划期限

总体规划期为2015~2020年。按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方案编制原则,将规划期定为近、远二个阶段,达到分期规划、分步实施、重点明确、便于操作的目的,其中近期为规划的重点阶段。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近期):2015~2017 年;

第二阶段(远期):2018~2020 年。

2.3 规划目标

近期目标(2015~2017年):全部取缔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排污口,强化农村水源地水质监测和考核。

远期目标(2018~2020年):饮用水水源水质明显改善,稳定达标。

2.4 实施目标

在全面了解常德市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基本情况、农村水源污染及其成因、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适用性等方面情况的基础上,梳理总结常德市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针对不同类型的水源地,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在全市范围内选取数个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的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进行典型分析。同时,在实施过程中,注意总结分析现实问题,完善优化水源地保护方案,从而使得水源地保护方案得以在类似地区推广与借鉴。

3 农村典型饮用水水源地选取

根据常德市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现状及规划,本次初步拟定典型农村饮用水水源地选取原则如下:

(1)囊括不同类型水源地原则:应包含辖区内不同类型(河流、湖泊、水库和地下水型)水源地。

(2)覆盖每个县级行政区原则:每个县级行政区,尽量选择1个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3)突出区域污染特征原则:根据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特点,选择具有当地污染特征的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根据以上原则,本次选定石门县双红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临澧县同欢水库饮用水水源地、桃源县白洋河浯溪河水厂饮用水水源地、西湖管理区西洲水厂饮用水水源地及安乡县珊珀湖水厂饮用水水源地等共5处为典型农村饮用水水源地。5处水源地基本情况见附表。

附表 典型水源地基本情况表

4 水源地综合评价

参照 《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评估指南(试行)》中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评估指标体系共分为4个一级指标和25个二级指标,本次对照该评价指南分析出常德市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方面还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按照评估指南可以看出,目前农村水源地水监控能力较弱。

通过常德市近几年对农村水源地管理体系的建设,已经初步构成体系,并取得一定的成绩。

按 《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评估指南(试行)》评估,常德虽然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较大成绩,但对照该评估指南发现还存在一定不足。但也需要说明的是,本次所采用的评估体系主要针对城镇集中水源地,根据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现实情况,存在一定的不适用及要求过高,目前为止没有一部针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全面的安全保障评价体系,但根据该评价体系基本能够反应农村饮用水源地安全方面的现状。

5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重点任务

经过梳理总结常德市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现状,针对不同供水类型的水源地,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在全市范围内选取数个具有代表性的不同供水方式的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进行典型设计,并进行效果验证。同时,总结分析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完善优化水源地保护方案,从而使水源地保护方案得以在类似地区推广与借鉴。

5.1 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包括:农村饮用水源地隔离防护工程、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农村环境整治等农村点源与面源治理工程。

5.2 非工程措施

非工程措施包括:继续强化和坚持水库禁止投肥养鱼工作,科学编制禽畜养殖发展规划,划定禁养区、压减珍珠养殖规模、限期关闭禁养区养殖场、实现禽畜养殖场排污达标、对新建禽畜养殖场实行严格准入、积极推行标准化生态养殖模式、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依法处理违法养殖行为,逐步开展水质监测体系和水量监测体系建设,建立水源地信息管理平台,开展重要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监控和巡查体系建设,建立水污染应急处置等能力建设措施。

5.3 管理体系建设

明确常德市农村水源保护工作办公室为全市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安全保障管理机构;建设执法队伍,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完善应急预案,定期演练;制定相关法规、规章或者办法;组织水资源管理和水源保护的技术培训;建立稳定有序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资金投入机制。

6 水源地保护的长效机制

(1)领导要重视,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联动机制。

市委市政府近年多次研究部署农村水源保护工作,将农村水源保护、创建环保模范城市、环保世纪行和生态市建设工作统筹安排,把农村水源保护纳入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一同谋划,一并实施。

(2)建章立制,强化农村水源保护的目标责任考核。

农村饮用水源保护涉及水利、环保、卫生等部门,但监管体制不顺,职责不明确,具体分工衔接有待加强,迫切需要具体制度对管理工作进行规范。为此,2007年起,常德市水利局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对农村水源保护的问题开展认真调研,并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形成《常德市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办法》初稿,经市政府市长办公会议审议,2008年市人民政府正式下发了 《常德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办法》中农村水源保护工作做出了具体分工,明确了各有关部门的职责。

(3)抓住重点,监管公开。

要对饮用水水源进行保护首先就得划定保护区。按照《水污染防治法》规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由有关市、县人民政府提出划定方案,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但农村水源类型复杂、数量多、分布广,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工作任务量巨大,目前常德市只对大型和部分中型水库划定了保护区,其他水源均未划定保护区。保护区划定工作远远滞后于水源保护需要,多数未划定保护区的地方因缺少法律或行政依据,使取缔污染项目时存在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常德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办法》规定,常德市行政区域内农村饮用水重点保护水源分为市级重点保护水源和县级重点保护水源,市级重点保护水源由市人民政府明确,县级重点保护水源由区县(市)人民政府明确。

(4)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技术支撑。

由于经济条件有限,以及防范意识差等因素,大多数饮用水水源地都没有对水质进行监测,或者监测周期较长。没有水质监测数据的支撑,难以判断水质变化情况,水源保护效果也难以具有说服性。

2008年开始,常德市水环境监测中心根据农村水源保护的实施计划,开展了水库的水质监测工作,大中型水库每季度监测一次,小(I)型水库每半年1次,并适时在新闻媒介上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到目前止,水利局和市水环境监测中心共同发布了12期《全市大中型水库水资源质量状况通报》和4期《全市小(I)型水库水资源质量状况通报》。通过加强水质监测,及时、准确地向各级政府、社会公众提供了大量的监测数据、评价分析报告,为管理和保护农村水源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使水文跨出了参与农村水源保护的关键一步。

(5)建立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补偿措施。

渔业养殖是水库管理局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为保护水源,水库终止承包合同,从而减少了水库收入,影响了单位正常运转。虽然签订合同时,已明确由于政策调整不能执行合同时不算违约,但承包商为了自身利益,势必提出赔偿,并可引起纠纷,为避免此类事件发生,需要给水库单位一定补偿或引导资金。前3年常德市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用于农村水源保护工作。2012年,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将农村水源保护经费增加到400万元,各区县市财政也根据工作任务安排了一定的工作经费。

(6)广泛宣传,全面参与。

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的宣传力度。2008年4月1日,常德市政府在澧县王家厂水库(大型)举行了贯彻实施《常德市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办法》的启动仪式,省市主要新闻媒体到现场对启动仪式进行了采访和报道,影响很大。据统计,截止到2012年,全市共刊登播发宣传稿件30多篇,印发各种宣传资料1万多份,设立固定农村水源保护宣传牌200多块,举办培训班10期,培训乡村干部及农民2000多人;摄制了农村饮水安全电视专题片《生命之水》,在电视台播放,等等。

7 结语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按照各个水源地的具体情况来做好实地调查,分类保护,分类实施,使方案更具有针对性,为后续的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今后的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过程中,还有诸多问题值得去思考,需要不断进行实践探索,才能够将问题一一解决,推动农村饮用水安全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S].

[2]CJ 3020-93.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S].

[3]HJ/T 338-2007.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S].

[4]HJ/T 433-2008.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S].

[5]HJ 2032-2013.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技术指南[S].

猜你喜欢

常德市水源地水源
保护水源
某备用水源地水库流域内水污染源分析及建议
常德市武陵区实验幼儿园
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 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全国示范中医医院
浅议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南水源头清如许
生态环境部公布6个县级水源地环境问题典型案例
寻找水源
河南省集中供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调查评价
常德市棉花种植结构调整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