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沿海经济带建设打造更具魅力的广东黄金海岸带
——专访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党组书记王中丙
2018-01-04海洋与渔业金亚平廖静方琼玟
■ 《海洋与渔业》记者 金亚平 廖静 方琼玟/文
推进沿海经济带建设打造更具魅力的广东黄金海岸带
——专访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党组书记王中丙
■ 《海洋与渔业》记者 金亚平 廖静 方琼玟/文
进入21世纪,海洋的国家战略地位空前提高,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逐步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强国”的宏伟目标。广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打造沿海经济带,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广东是当之无愧的海洋大省。海洋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1万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59万亿元,年均增长9.64%,海洋生产总值连续22年居全国首位。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周边国家广泛响应、可燃冰试采成功、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广东海洋经济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由大到强,广东海洋经济“升级”蓄势待发。
近日,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党组书记王中丙就“十三五”期间,如何更快推动广东海洋经济强省建设、发展沿海经济带、打造蓝色海洋景观带等作出重要论述。
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再造一个“新广东”
《海洋与渔业》:“十三五”时期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广东海洋经济转换增长动力、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期。广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该如何建设海洋经济强省?
王中丙: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为再造一个新广东贡献力量,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推动出台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完善《广东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重点优化海岸带格局,推进特色湾区发展,规范和引导沿海地区保护和开发利用活动,提升沿海经济发展协调性,打造广东黄金海岸。
二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优化提升传统优势海洋产业,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海洋服务业,集约发展高端临海产业,积极布局海洋潜力产业。
三是增强海洋科技创新驱动力。培养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一体的海洋科技创新生态,推动企业、大学、科研机构跨学科、跨部门深度合作。推动成立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研究院,申请和筹建国家海洋局第五海洋研究所,为海洋经济强省建设提供决策支撑。
四是切实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完善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创新海域使用制度,完善海洋生态保护与渔业资源补偿制度等。
五是深化海洋领域“放管服”改革。制定《关于推动海域使用“放管服”改革工作的意见》,下放用海审批前期工作,深化海洋领域“放管服”。
重点扶持五大产业,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海洋与渔业》:广东海洋产业发展现状与海洋经济强省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可归结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不够完善,海洋产业发展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传统优势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加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够快,高端临海产业的集约化发展水平不高。那么将如何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王中丙:目前,在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方面,广东省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海上风电、海水淡化等海洋新兴产业领域初见成效,但从整体来看,仍需进一步发展。
7月底,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组织召开海洋经济龙头企业发展座谈会,来自海洋能源、海洋生物、海工装备、港口物流、海洋公共服务以及现代渔业等领域的龙头企业代表积极建言献策。这是贯彻落实省党代会对海洋工作部署的最好体现。会议也达成了一个共识,即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必须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和政府的引领作用。
与此同时,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作为近期将重点抓好的工作,提出优化提升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业等传统优势海洋产业,培育壮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滨海旅游业、海洋金融等海洋服务业,集约发展临海石化、能源和钢铁等高端临海产业,积极布局深海矿产、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海洋潜力产业。结合广东省实际情况,省厅研究决定,重点扶持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海上风电、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海洋公共服务业等五大产业,并以此为抓手,推动海洋经济强省建设。
打造更具魅力的广东黄金海岸
《海洋与渔业》:在“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方面,作为海洋主管部门,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有何作为?
王中丙:广东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经济占全国海洋经济的五分之一,也是广东GDP的五分之一。今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印发了《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科学谋划沿海经济带发展。接下来,我们将加强相关规划间的衔接,把《广东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与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滨海旅游公路规划、滨海旅游规划等衔接起来,形成统一的综合性全域规划。重点优化海岸带格局,推进特色湾区发展,规范和引导沿海地区保护和开发利用活动,提升沿海经济发展协调性,我们将严格按照规划推进沿海经济带建设,确保规划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打造更具活力魅力的广东黄金海岸,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沿海经济带。
其次,建设珠三角海洋经济优化发展区和粤东、粤西海洋经济重点发展区,构建粤港澳、粤闽、粤桂琼三大海洋经济合作圈。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海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示范基地和海洋“走出去”基地两大海洋前沿基地。以园、镇、村为载体集聚海洋产业资源,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着力建设国家级海洋经济示范区、海洋特色小镇、特色渔村。
成立创新联盟,共享海洋大数据
《海洋与渔业》:近年来,广东省海洋科技自主创新取得了较好成效,然而,对标海洋经济强省的要求,广东省的海洋科技创新动力还亟待增强。目前在这一方面,有哪些有力的举措。
王中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海洋科技创新是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重要推动力量。
近年来,海洋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在粤及省级海洋领域研究与实验投入约11.2亿元,获得专利授权226项,发表论文1889篇。广东省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工作获得国家7.5亿元财政专项支持,带动超过40亿元社会资金投入海洋科技创新,海洋新型酶类等52项成果得到转化应用。同时,海洋科研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中山大学设立海洋学院、海洋经济研究中心,广州航海学院加大建设力度,南海海洋研究所与深圳大学共建“海洋科技菁英班”,深圳虚拟大学园联合香港城市大学、清华、北大等十余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组建了“深圳海洋研究与技术联盟”,这些举措有力的加强了海洋科技研究与海洋新兴产业的培育。
然而,我省的海洋科技创新缺少市场化的海洋创新服务体系,海洋科技产业多元化和风险投资机制还不完善,海洋科技协同创新、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机制还不成熟,对科技成果转化缺乏有力政策支持,与海外顶尖科学家和团队合作方面有待加强。
深化海洋科技合作是建设广东海洋经济强省的必要措施,必须整合力量,充分发挥在粤涉海涉渔科研机构的功能作用。可以通过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打造广东省海洋创新联盟,在信息化方面互联互通,形成广东海洋大数据,通过人员互派、项目合作,不断提升海洋科技创新水平,为广东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推动每个市建设1~2个美丽海湾
《海洋与渔业》: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海洋,美丽海洋呼唤生态文明。广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明确要求“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强化自然岸线保护和修复,建设美丽海湾和贯通东西两翼的滨海旅游公路,建成富有魅力的蓝色海洋景观带”。未来,广东在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如何发力?
王中丙:目前,全省各地特别是茂名、惠州、汕头等沿海地区,在推进美丽海湾建设、海域海岛整治修复、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然而,广东目前未开发的自然海岸线占全省海岸线的36.12%,而国家规定的红线是35%,我们已经接近此下线。因此,要强化红线监管措施,将重要的海洋生态功能区、敏感区、脆弱区划为海洋生态红线区域非常有必要。修复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典型生态系统,推进保护区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
与此同时,广东省将从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建设绿色广东的战略高度,切实抓好美丽海湾建设。抓好省级“美丽海湾”试点建设,推动每个市规划建设1-2个美丽海湾,争取打造一批生态优美、宜居宜游的海岸景观带。推动海岸带保护与科学开发利用,抓好海岸带综合整治修复试点。
当然,建设亲水岸线、建设生态岛礁都将成为未来我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重点抓好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