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秋恰半,美味来做伴

2018-01-04编辑罗元廷

厦门航空 2017年10期
关键词:桂花香鸭子插画

编辑_罗元廷

插画_Higashiko

三秋恰半,美味来做伴

编辑_罗元廷

插画_Higashiko

古往今来,许多人都在试着把中秋留下,留在记忆里,留进文字里。他们把中秋的千百种味道通过笔墨演绎成了一场色香味俱全的饕餮盛宴。

桂花

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拣去小枝小叶,铺开在簟子里,晒上好几天太阳,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念中学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名胜满觉垅,一座小小山坞,全是桂花,花开时那才是香闻十里。我们秋季远足,一定去满觉垅赏桂花。花季栗子正成熟,软软的新剥栗子,和着西湖白莲藕粉一起煮,面上撒几朵桂花,那股子雅淡清香是无论如何没有字眼形容的。

—— 琦君《桂花雨》

人间八月桂花香,画阑开处冠中秋。每逢中秋佳节桂花飘香之时,许多人家都会采集桂花,无论是用其制作桂花糕,或酿制桂花酒,都无一例外地散发出桂花特有的香味。“援骥斗兮酌桂浆”,花前月下一壶美酒,才是中秋最惬意的滋味。

螃蟹

秋高稻熟时节,吴越间所多的是螃蟹,煮到通红之后,无论取哪一只,揭开背壳来,里面就有黄,有膏;倘是雌的,就有石榴子一般鲜红的子。先将这些吃完,即一定露出一个圆锥形的薄膜,再用小刀小心地沿着锥底切下,取出,翻转,使里面向外,只要不破,便变成一个罗汉模样的东西,有头脸,身子,是坐着的,我们那里的小孩子都称他『蟹和尚』,就是躲在里面避难的法海。

—— 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

“蟹膏肥,稻花香”,秋天正是盛产螃蟹的季节。早在明代的中秋宴上,螃蟹就已成了充场的主角,《酌中志》一书中写道:“蒸熟五六成,群攒坐共食,嬉嬉笑笑自揭脐盖,将指甲挑剔,蘸醋蒜以佐酒”。人们用蒲包将螃蟹蒸熟后,围坐吃蟹,佐以酒醋,在当时很是流行。

羊肉

羊肉煮成红褐色,热气腾腾,香气四溢,上面洒着一层碧绿的香菜末。肉都是大块的,小酒杯大小,四四方方,肥厚多汁,装肉的盘也是大茶盘,红花白瓷,里面的羊肉堆出一个尖来。他们喝白酒,我喝啤酒,朋友们都说吃羊肉就要喝白的,我不听。挟起一大块煮得像凉粉一样的羊筋放进嘴里,咪起眼来品味道。羊筋煮得火候正好,嚼起来很脆,嘎吱吱响,浓香,微咸,带一点淡淡的膻味。

—— 慕容雪村《中国美食地图》

中秋这天,许多人家里一定会吃羊肉。相传,羊寓意“祥”。“羊初生,知跪乳”,羊尚感生养之恩,何况人乎?做人要懂得感恩与孝道,所以中秋节全家团圆吃羊肉,是长辈对于晚辈的谆谆教诲。

鸭子

所谓一鸭三吃,那是广告噱头。在北平吃烧鸭,照例有一碗滴出来的油,有一副鸭架装。鸭油可以蒸蛋羹,鸭架装可以熬白菜,也可以煮汤打卤。馆子里的鸭架装熬白菜,可能是预先煮好的大锅菜,稀汤洮水,索然寡味。会吃的人要把整个的架装带回家里去煮。这一锅汤,若是加口蘑(不是冬菇,不是香蕈)打卤,卤上再加一勺炸花椒油,吃打卤面,其味之美无与伦比。

—— 梁实秋《雅舍谈吃》

中秋吃鸭可以除秋燥,中国各地都有着中秋吃鸭肉的风俗。北京烤鸭盛名在外;在川西地区,人们喜欢吃烟熏鸭;成都人的中秋宴里最不可缺的就是餐桌上的卤鸭子;南通人喜吃白煨的“八宝鸭子”;而南京的桂花咸水鸭则是一道不可多得的佳品。

猜你喜欢

桂花香鸭子插画
就要紧紧粘住你
八月桂花香
风吹桂花香
鸭子
一头鸭子
仙乡画境桂花香
无脸小插画
为什么鸭子能浮在水上
超暖萌治愈系插画
插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