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治疗小儿腹泻50例

2018-01-04黎冬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24期
关键词:穴位小儿中药

黎冬梅

(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抚州 344000)

中药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治疗小儿腹泻50例

黎冬梅

(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抚州 344000)

目的 探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方法 本研究选择我院儿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100例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西医治疗配合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配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有效率为82%,2组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腹泻患儿接受中药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治疗,有助于其临床症状的改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因而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较高。

穴位贴敷;护理干预;儿科;腹泻

小儿腹泻是一种多种复杂因素导致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婴幼儿疾病,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酸碱、电解质和水平衡紊乱,以及脱水、腹痛、呕吐、发热、大便性状改变以及大便次数增多等。穴位贴敷疗法是中医学领域常用的治疗方法,将药物研制成粉末状,与药液、清凉油、植物油、蜂蜜、蛋清、酒精、醋或水等调制成为糊状,也可使用枣泥、米饭、黄醋或是油脂等调剂为软膏、丸剂或饼剂,在穴位或是患处直接贴敷药物,保证药物有效成分能够直接深入作用疾病部位,从而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且对于患者的伤害较小。本研究对中药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进行了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我院儿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54例男性患儿,46例女性患儿,年龄2~5岁,平均(3.1±1.1) 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5个月,平均(4.2±0.5) 个月;患儿体重28.4~34.2 kg,平均 (31.7±1.4)kg。根据随机数字原则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50例,男性2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3.0±0.4) 岁,平均病程 (3.8±0.4) 个月,平均体重(32.7±1.2) kg;对照组50例,男性2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 (3.5±0.3) 岁,平均病程 (4.5±0.5) 个月,平均体重(31.2±1.1) kg,由此可见,2组观察对象性别、年龄、病程和体重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患儿接受西医方法治疗,主要措施包括:胃肠道黏膜保护剂口服治疗,纠正脱水症状等。对于症状较轻的患儿,可适当口服补液,若其脱水症状较为严重,则需实施静脉补液治疗,并根据患儿血常规和大便常规检查结果,实施头孢曲松钠抗生素治疗以及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配合系统的微生态疗法。同时配合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应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告知患儿家属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的注意事项、疗效、治疗目的和方法等,从而获得患儿家属的配合、支持与理解。在患儿药物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告知其采取合理的饮食方案,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幼儿,日常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食用生冷、油腻和辛辣的食物,严格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避免暴饮暴食。同时,护理人员应对患儿饮水情况、小便次数和体温变化进行密切监测,在实施护理操作过程中,通过卡通贴或是玩具等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对于配合良好的患儿,可奖励小玩具等,从而增强患儿治疗的依从性。

1.2.2 试验组 患儿接受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具体方法:选用白胡椒3 g,丁香5 g,吴茱萸5 g,苍术20 g。上述药物研制成粉末后,用1~2 g水调和为糊状,清洗脐部皮肤后,涂抹糊状药物,妥善固定贴敷的药物。通常情况下为夜间贴敷,清晨将药物取下,每天贴敷时间在10 h以上,每天1剂。同时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护理,中药贴敷治疗前,患儿应保持平卧位,将脐部完全露出,彻底清洗脐部皮肤,并对其有无脐部皮肤破损症状进行观察,对于发生皮肤破损的患儿,则需要暂停贴敷药物。对于中药贴敷治疗过程中发生哭闹的患儿,应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确定中药成分是否对患儿皮肤造成了刺激。同时,在患儿贴敷药物6 h后,需使用温水擦拭贴敷部位,避免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破损或是皮疹问题。一旦贴敷部位皮肤出现烧灼感、红肿或是瘙痒问题,则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去掉贴敷药物后症状能够自行改善。然而,对于发生皮肤痒痛症状的患者,若其症状为点状红润,则需要及时停止药物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 2组观察对象均于临床治疗5~7 d后进行治疗效果评定,治愈为患者临床治疗后,高热、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排便次数和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显效为患者临床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和体征显著改善,排便次数和大便性状逐步好转;有效为患者临床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和体征轻微好转,排便次数和大便性状略有好转;无效为患者临床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标准,甚至有所恶化。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 例数/病例总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临床实践过程中所得的全部临床资料均使用SPSS 17.0软件加以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其余数据资料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临床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2%,2组临床效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表1 2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例(%)]

3 讨论

婴幼儿年龄较小,自身机体免疫能力不足,消化系统生理功能发育程度较差,酶的活力低,胃内胃酸的含量少,因而感染发生率相对较高,若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诱发更加严重的后果。小儿腹泻属于中医学领域“泄泻”的范畴,该疾病的主要诱发原因在于小儿自身体质不足,脾胃虚,调护失宜,若护理措施不合理,则会发生频繁腹泻等问题[1-2]。中医学认为人体有湿、热、寒、风等四邪,而这也是诱发小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临床上通常认为小儿腹泻是一种误食腐馊不洁的食物或是饮食不当等诱发的肠胃受损现象,易诱发食滞、寒热、湿热等问题,所以,需对其实施清热益气、健脾利湿等对症治疗[3-4]。本次医学研究针对小儿腹泻患者实施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其中,白胡椒能够起到止痛、温中散寒的作用,丁香和吴茱萸能够降逆止呕、温中止痛,苍术具有健脾利湿的效用[5-7]。中医学理论将脐部称为神阙穴,能够直接与十二经脉、五脏六腑相连接,也是冲任经气汇聚的部位,因为脐部皮肤存在较多的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且皮下脂肪相对较少,所以,可以对穴位实施药物刺激,从而提高药物吸收率,获得更加理想的药物治疗效果,起到固肠止泻、温中燥湿、健脾散寒和温胃消食的治疗作用[8-10]。

由本研究结果可知,试验组临床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儿临床有效率为82%,2组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综上所述,腹泻患儿接受中药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治疗,有助于其临床症状的改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可作为患者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案,因而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较高。

[1]古丽玲.中药穴位贴敷预防阿奇霉素致小儿消化道不良反应护理干预[J].内蒙古中医药,2015,1(9):64-65.

[2]葛亚楠,杨祝英,陈丹玲.中药穴位贴敷配合护理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4,7(9):123-124.

[3]徐燕,王卫凯,田莉.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12,4(20):79-80.

[4]田琦,张彩虹,李丽.中药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7,5(1):154-155.

[5]琚爱菊,姜美青.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0,9(10):883-884.

[6]肖月梅.中药穴位贴敷合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护理体会[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9):107-108.

[7]邓正琼.中药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6,34(2):203-204.

[8]徐海英.中药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J].护理与康复,2017,2(17):169-170.

[9]彭云,江琪.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儿科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生,2013,41(12):68-69.

[10]刘继霞.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6(22):23-24.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oint Paste Combined with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Diarrhea for 50 Cases

LI Dongmei
(Neonatology Department,Fuzhou First People's Hospital,Jiangxi Province,Fuzhou 344000,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oint paste combined with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diarrhea.Methods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7,the clinical data of 100 patients with infantile diarrhea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with conventional care,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ccepted acupoint sticking therapy with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was compared.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96%and 82%respectively,and 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groups showed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oint paste combined with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diarrhea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Therefore,the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value were higher.

acupoint paste;nursing intervention;pediatrics;diarrhea

10.3969/j.issn.1672-2779.2017.24.060

1672-2779(2017)-24-0136-02

李海燕 本文校对:齐文辉

2017-09-28)

猜你喜欢

穴位小儿中药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小儿涵之三事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中药零食”怎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