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消饮颗粒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研究※

2018-01-04王亚红吉兴旺陈昕雨刘铁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24期
关键词:腹围腹水肝硬化

王亚红 吉兴旺 陈昕雨 刘铁军

(1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脾胃病科,长春 130117;2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长春 130021)

七消饮颗粒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研究※

王亚红1吉兴旺2*陈昕雨1刘铁军1

(1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脾胃病科,长春 130117;2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长春 130021)

目的 探讨七消饮颗粒对于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肝硬化腹水(鼓胀)患者60例,病情严重程度属轻中度,非难治性腹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加七消饮颗粒及中药塌渍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共治疗4周。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综合疗效、腹围、体重及症状、消化系彩超腹水积分。结果治疗组在综合疗效、腹围、体重及消化系彩超腹水积分改善情况均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消饮颗粒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确切。

肝硬化;腹水;臌胀;七消饮颗粒;中成药疗法

肝硬化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以弥漫性肝脏损害为主要表现,最终表现为肝脏实质破坏、质地变硬。肝硬化后期失代偿阶段最常见的表现之一是肝硬化腹水,有研究表明,慢性肝病发展成肝硬化后,10年内腹水发生率大于50%[1]。而且,与代偿期肝硬化相比,有腹水的患者病死率明显升高,大约15%的腹水患者在1年内死亡,44%的腹水患者在2年内死亡[2]。现代医学目前对肝硬化腹水无特效疗法,主要是改善肝功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大致包括给予利尿剂、输注白蛋白、腹腔穿刺、腹水回输,最终等待时机进行肝脏移植。但存在病情容易反复发作、利尿剂耐药等弊端;并且利尿剂的大量应用、大量放腹水后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从而诱发肝性脑病的发生,而加重病情;肝移植虽然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由于对手术条件和技术要求过高,以及肝源的缺乏等问题,很难实施。中医实行个体化原则,辨证论治,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科自2014年11月—2017年6月对60例肝硬化腹水(臌胀)患者采用七消饮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脾胃病科门诊及住院的肝硬化腹水(鼓胀)患者60例,病情严重程度属于轻中度,非难治性腹水。其中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35~64岁,平均年龄为52岁;病程8~71个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乙肝肝硬化患者28例,丙肝肝硬化患者8例,酒肝肝硬化患者17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3例,不明原因肝硬化患者4例。2组患者在性别分布、年龄、病程、腹水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均无明显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均参照201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肝硬化腹水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中关于肝硬化腹水的诊断标准[3]。

1.3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在西医治疗方面,均常规给予保肝、利尿,同时限水、限钠治疗,利尿剂随腹水消退情况予以增减 (注:每日体重减少控制在0.5 Kg以内),必要时辅助予以补充新鲜血浆、血小板以及人血白蛋白,同时给予抗感染及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注射用还原性谷胱甘肽钠(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1.2 g/支)、螺内酯片(杭州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20 mg/片)、呋塞米片(山东云鹏制药有限公司、20 mg/片)、氨苯蝶定片(济南永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50 mg/片)、布美他尼片(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1 mg/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七消饮颗粒及红外线中药(七消饮加减)塌渍疗法。七消饮颗粒药物组成:黄芪3袋、丹参1袋、翠衣3袋、大腹皮1袋、猪苓1袋、泽泻1袋、土茯苓2袋、芦根3袋、大黄1袋、白茅根3袋(免煎药物均来源于江苏省江阴市天江药业有限公司)。随证加减:气滞湿阻证加柴胡1袋、香附1袋、白术1袋;湿热蕴结证加茵陈2袋、栀子1袋、黄连1袋;脾肾阳虚证加附子2袋、干姜1袋、桂枝1袋;肝肾阴虚证加生地黄1袋、麦冬1袋、枸杞子1袋。中药塌渍药物组成:芦根30 g,白茅根30 g,大腹皮10 g,猪苓10 g,泽泻10 g,土茯苓20 g,商陆10 g。以上药物打碎研磨,加入少量姜汁及蜂蜜调至糊状,用保鲜膜及纱布制作成大小约16 cm×16 cm方形溻渍贴。功能主治:利水消臌。敷用方法:贴于腹部 (脐周),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每次30 min,1日2次。2组均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主要的症状、体征,治疗前后腹围、体重及消化系彩超腹水积分的变化情况。腹水的分级参考欧州肝病学会制定的腹水分级标准[4],按无、少量、中量、多量分别计为0、1、2、3分。

1.5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中的数值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治疗前后对比,应用配对设计t检验;组间前后对比,应用成组设计t检验;分类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综合疗效 经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治愈4例,有效8例,显效14例,无效4例,显效率为26.67%(8/30),总有效率86.67%;治疗组临床痊愈8例,有效16例,显效4例,无效2例,显效率为53.33%(16/30),总有效率93.33%。经χ2检验,χ2=10.222,P=0.017,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治疗后2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 [例(%)]

2.2 腹围、体重变化情况 结果显示:2种治疗方法在缩小腹围方面均有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组间比较表明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2组患者腹围均值比较 (±s,cm)

表2 治疗前、后2组患者腹围均值比较 (±s,cm)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94.017±4.352 89.960±3.320 4.059治疗组 91.910±5.874 87.280±4.347 3.470组内t值 P值组间t值 P值0.000 0.0012.684 0.010

结果显示:2种治疗方法在减轻体重方面均有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组间比较表明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2组患者体重均值比较 (±s,kg)

表3 治疗前、后2组患者体重均值比较 (±s,kg)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75.037±8.767 70.607±8.103 2.033治疗组 71.973±8.323 66.700±7.102 2.640组内t值 P值组间t值 P值0.047 0.0112.046 0.045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消化系彩超腹水积分的变化情况 结果显示:2组患者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均有效果,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中医症状(腹大胀满、神疲乏力、浮肿)和腹水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表4 治疗前、后2组患者症状、消化系彩超腹水积分的比较

3 讨论

肝硬化腹水(臌胀)是肝硬化失代偿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是古代四大顽疾之一。其病理是气血水互结于腹,病机核心是“毒损肝络”的发展,“毒损肝络”的基本理论认为毒邪作崇、阻滞于肝络,出现络虚、毒侵,而化毒为害则是络病迁延和深化的关键所在,此时疾病处于正虚邪实、病势胶着状态。其中,“毒”是启动因子,即“肝络之损”由“邪毒”启动,最终引起“肝络之变” (一是癌变,二是坏证之变)。“瘀”是其枢纽因子,是各种慢性肝病的中心环节,也是“肝炎一肝硬化一肝癌”三步曲的关键环节[5]。因此,治疗上采取标本兼治,以补脾气、化肝瘀为本,佐以利水、解毒、通络等法。

七消饮颗粒由黄芪、丹参、翠衣、大腹皮、猪苓、泽泻、土茯苓、芦根、大黄、白茅根组成。该方补气药与活血药相配,气旺则血行,活血而又不伤正,同时佐以利水解毒除湿之剂,共奏益气化瘀、利水消臌之功。消水臌而不伤正,扶正气而不恋邪气。肝病邪毒由气累血,因虚致瘀,蕴久留恋于络。瘀毒互结,水湿泛滥发为臌胀。因此治肝补脾,宿邪缓图方为上策。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能作用于肝脏,促进肝脏白蛋白的合成,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丹参能提高肝脏内皮细胞的活性,促进血液循环,减低肝纤维化的速度。土茯苓中可以提取到利尿作用强的落新妇苷,且有剂量反应关系,给药1 h能增加尿中钠离子的排放,但是对尿钾排放不影响[6]。张国升等[7]通过实验证实了芦根多糖可增强肝细胞抗损伤能力,并指出能够保护肝细胞受损,抑制肝脏纤维化形成,同时芦根还具有减低转氨酶、退黄的功效。大黄具有活血的作用,能够通过改善血浆胶体渗透压,使得部分细胞外液转移至血管内,达到稀释血液的作用,这样将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环,起到化瘀的效果[8]。

本研究在采用西医综合疗法的同时,以七消饮颗粒益气化瘀、利水消臌,结果表明在改善症状和体征、腹围、体重及消化系彩超腹水积分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因此,七消饮颗粒对肝硬化腹水(臌胀)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仍需扩大样本量,以及进行细胞因子、免疫学等方面的检测,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理,为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新药开发奠定基础。

[1]ErwinBiecker.Diagnosisandtherapyofascitesinlivercirrhosis[J].WorldJGastroenterol.2011,17(10):1237-1248.

[2]Runyon BA.AASLD practice guideline:management of adult patients with ascites due tocirrhosis:an update[J].Hepatology,2009,49(6):2187-2107.

[3]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肝硬化腹水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9):1171-1174.

[4]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ofthe Liver.EASL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ascites,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and hepatorenal syndrome in cirrhosis[J].J Hepatol,2010,53(3):397-417.

[5]周晓娟,聂广.“毒损肝络”假说及其应用价值[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10,12(2):45-49.

[6]王建平,张海燕.土茯苓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Strait Pharmaceutical,2013,2(25):37-38.

[7]张国升.芦根多根多糖对四氯化碳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2,18(3):354-355.

[8]李强.大黄药理与临床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2):2741.

The Clinical Study on Qixiaoyin Granules in the Treatment of Cirrhosis Ascites

WANG Yahong1,JI Xingwang2,CHEN Xinyu1,LIU Tiejun1
(1.DepartmentofGastroenterology,theAffiliatedHospitalofChangchun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JilinProvince,Changchun130117,China;2.Jilin Provincial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ine,Jilin,Changchun 130021,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Qixiaoyin granules o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ascites.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cirrhotic ascites (meteorism)were selected,and the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was mild and moderate.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and the treatment of qi decanting granul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for 4 weeks.The effects of comprehensive curative effect,peritoneal circumference,weight and symptom,and the color of the digestive system were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Resul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the improvement of the overall efficacy,peritoneal,weight and digestive system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Qixiaoyin granules o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ascites has significantly clinical effect.

cirrhosis;ascites;meteorism;Qixiaoyin granules;therapy of Chinese patent drug

10.3969/j.issn.1672-2779.2017.24.033

1672-2779(2017)-24-0076-03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No.20150204071SF】

*通讯作者:jxwjxwjxw1981@163.com

张文娟 本文校对:邓厚波

2017-09-19)

猜你喜欢

腹围腹水肝硬化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
孕中、晚期不同特征胎儿超声生物学指标Z-评分的差异性
超声测量胎儿腹围预测出生体重的探讨
肉鸡腹水咋防治
胎儿超声生物学指标Z-评分值评估胎儿生长发育效果
一例黄颡鱼腹水病的处理案例
包头地区不同性别痛风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藏医对肝硬化的认识及治疗研究
活血化瘀药在肝硬化病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