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收费背景下地方高校研究生生源分析与对策※

2018-01-04张彦红邝卫红许能贵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24期
关键词:生源考研中医药大学

朱 磊 张彦红 邝卫红 许能贵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广州 510006;2 广东省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广州 510180;3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办公室,广州 510006)

全面收费背景下地方高校研究生生源分析与对策※

朱 磊1张彦红2邝卫红1许能贵3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广州 510006;2 广东省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广州 510180;3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办公室,广州 510006)

研究生招生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前提,生源质量往往会影响整个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文章从整体概况、考生情况、毕业院校、学缘结构等方面介绍了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2017年硕士生源情况,并对实行全面收费政策后的生源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针对相关变化提出了进一步强化内涵、提升特色,关注特殊群体、加强引导沟通,促进校际交流、优化学缘结构等应对措施。

收费;研究生;生源

研究生招生作为研究生教育工作链条的起点,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前提。吸引优质生源,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基础,生源质量往往会影响整个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切实做好研究生招生工作对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至关重要。下面就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报名生源情况做简要分析和总结,以期为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1 概况

1.1 整体情况 广州中医药大学是全国四所最早创建的中医药院所之一。近6年来的硕士生报考人数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从2038人左右逐年上升至2911人。招生学科专业基本稳定,包括医哲管法4个学科门类,主要涉及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临床医学、药学、护理学、哲学、管理学、法学9个一级学科和中医、中药学、护理3个专业学位类别。2012—2017年报考我校人数与全国考研报名人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1],2017年增幅最大,达到388人。从同比增长率来看,2014年全面收费后对考生报名人数有一定影响,2013年增幅为14.18%,2014年增幅为4.21%,2015年增幅为2.47%,2016年增幅为1.53%,2017年增幅为15.38%。见表1。

表1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2017年硕士报考生源情况总表(人)

1.2 考生情况 从性别来看,2012—2017年报考女生数始终多于男生数,女生占每年报考人数的比例分别为56.08%、59.48%、58.72%、60.24%、61.04%、65.20%;从年龄上看,报名考生的平均年龄变化幅度较小,均在25岁左右,但全面收费以后渐有年轻化的趋势;从婚姻状态看,报名考生未婚者占绝大多数,比例均在96%左右;从政治面貌来看,中共党员 (含预备党员) 比例依次分别为32.92%、34.21%、30.35%、24.91%、22.12%、19.10%;从民族分布来看,考生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考生占比无明显增减;从毕业时间来看,应届生比例明显高于往届生,增幅变化与总人数增幅趋势基本一致。见表1。

1.3 毕业院校 近几年报考我校的考生毕业院校总数大致在155~230所高校范围波动,特征是2012—2015年毕业院校基本稳定,分别为224所、221所、247所、228所;2016年变化明显,下降至150所以内。毕业于“985”“211”高校的人数尽管整体不多,但也与院校总数的变化趋势相同,从2016年起开始减少。而来源于有硕士招生权单位和推免权单位的考生人数与总报名人数变化趋势相同,逐年递增。见表2。

表2 考生毕业院校统计与人数分布 (人)

1.4 学缘结构 2012—2017年来自于本校的报名考生数分别为668人、748人、695人、722人、905人和1000人,在当年报名总人数的占比为32.78%、32.14%、28.66%、29.05%、35.87%、34.35%,14、15年降至30%以下,2014年全面收费后,本校考生所占比例短期下降,2016年起回升企稳。

2 分析与应对

2.1 生源情况分析 我校考生主体在医药相关学科,生源增幅也主要体现在医药类专业。收费政策短期内确实影响到考生的报名热情,这从2014—2016年连续三年的生源人数增幅放缓可知一二。说明收费改革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部分大学生考研意愿,比如本校应届生群体,以及来自低收入家庭的考生[2]。但2017年生源总数大幅回升,似乎表明收费制度对考生读研、报考的影响是短期的。我们认为是受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影响和医生职业高学历门槛的要求,考研仍然是医药本科生毕业后的优先选择,读研既能缓冲直接就业压力,也可提升就业竞争力。国内同行调研显示,实行收费政策后,对当地医药门类专业的大学生考研意愿没有显著影响[3]。加上招生单位奖助体系的不断完善,考生、家庭和社会已逐渐适应并接受了现行的多方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回归到学校情况,医药学科总体生源相对充足,表明学校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尚可,因此在保持规模稳定的前提下,研究生工作重心应当是坚持强化内涵建设、进一步提升主体学科的办学特色和优势,以质取胜、保证口碑,以求长期、可持续发展。招生工作的重点在于进一步优化生源结构,提高生源质量,从而为本地区、本单位的中医药人才选拔把好关口。人文学科生源不足,报名规模较小,尚未实现考录自己自足,通常需要跨学科调剂和校外调剂完成本专业招生任务,提示学校学科发展尚不均衡,非医类学科的竞争力不强,对考生吸引力也不高。这也是当前医药类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应对策略拟内外兼修,即对内学院、学科务须深入加强专业建设,注重学科交叉渗透,发挥师资影响力,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对外学校招生应利用好地域和经济优势,健全多元的学业保障机制,积极主动地进行多形式、多渠道地招生宣传,通过加大力度、增强覆盖来达到提高吸引力、扩充生源的目的。

2.2 考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我校近年来研究生生源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政治面貌、民族、应届等几方面既保持一定稳定性,也出现一些新变化。主要表现在女生占比始终高于男生、考生平均年龄有年轻化趋势、未婚考生与汉族考生比例依旧占绝大多数、考生中党员身份者有减少趋势、应届考生还是考研大军主力等。首先医药类专业的硕士考生呈现阴盛阳衰的态势,女生的比例伴随学历的增高而增长。但女性研究生的特殊身份以及外部原因,使其在招录、培养和就业等方面,或多或少会受到一定不利因素的影响。另外,调查发现未婚考生研究生这一群体普遍存在的婚恋压力及其对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影响[4],故对在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维护的过程中,应该重视研究生的婚恋问题,根据研究生自身的特点对其婚恋心理进行必要的辅导。尤其是对于女性研究生这一特殊群体,可以考虑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以帮助他们解决恋爱和婚姻中的困惑,引导女性研究生理性面对婚姻与事业的双重压力。其次,考生年轻化趋势要求我们研究生教育工作中更加重视加强对青年学生思想状态、心理健康等方面情况的关注。而且应当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做到与时俱进,针对年轻人的学习生活习惯,主动学习并习惯使用新媒体、新渠道的沟通交流方式,以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的服务与管理的效率。

2.3 考生的毕业院校分析 我校考生毕业院校数量以2016年为分水岭,2016年以前基本稳定,维持在230所左右的院校,其中不乏北大、中科大、浙大、复旦等综合性大学;2016年下降至147所,主要以国内的医药类院校或综合性大学的医药、生物、生命科学等相关学科的二级院所为主。生源院校数量整体减少的原因,一是自2016年起我校暂停了本科毕业专业来源丰富的非医攻博考生群体的招收,从而导致生源单位集中到数量有限的医药院校,也直接造成了985和211毕业院校数量的减少;二是收费及规培政策的变化,优秀考生向行业口碑较高、办学资源较好的高校集中,进一步增加了学校本身考试竞争压力,其他学校的一般考生为降低考试竞争压力和争取专硕读书机会,从而放弃了对报考我校的尝试。但从目前国内中医药学科的人才培养现状和学校办学定位,追求短期内扩大985、211类高校的生源比例既不现实也非必要。数据显示考生来源硕招单位和有推免权高校的比例均维持在较高水平,说明我校当前的硕士生源规模和结构均在良性轨道上发展。故而从学校发展上,更应当找准自身定位,继续坚守学科特点与稳固办学特色,将注意力和关注点放在继续保持高校特色和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上。

2.4 从学缘结构来看 本校毕业考生整体占到全部考生的1/3左右,是比较理想的数值。2014年实行研究生全面收费上学,对本校考生的报考积极性造成一定影响,但很快在2016年出现反弹,重新恢复到稳定水平。每年考生的大部分人来自外校,一方面证明了学校办学实力和良好口碑,另一方面对促进校间交流、优化学缘结构,避免近亲繁殖,会起到积极作用。

3 结语

2013年2月28日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多方投入机制,全面实施研究生教育收费的制度[5]。新政落地并全面铺开后,地方高校由于国内国际影响力不足、行业区域特点过分突出、学科发展不均衡等一些因素,比较担心本校的招生工作将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6]。但通过学校6年招生报名数据比对分析,我们发现收费政策对硕士生源的负面影响并不十分显著,也非长期持续。新常态下,研招工作的重心应当是从源头服务好研究生教育供给侧改革大局,优化生源结构和抓好生源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与社会各方的需求方面相互协调地运行。

[1]中国教育在线.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EB/OL].http://www.eol.cn/html/ky/2017report/page1.shtml.

[2]杨馥溢.研究生全面收费背景下应届生考研的可行性分析[J].大学教育,2016(11):62-64.

[3]覃彩霞.基于研究生收费改革的民族地区大学生考研意愿调查分析[J].智富时代,2016(10):190-191.

[4]周永红,黄学.研究生婚姻态度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5):53-57.

[5]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EB/OL].(2013-03-28)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9/201303/148129.html.

[6]姜云飞.收费政策对地方高校研究生招生的影响及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7):158-159.

The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Local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Overall Charging

ZHU Lei1,ZHANG Yanhong2,KUANG Weihong1,XYU Nenggui3
(1.Graduate School,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dong Province,Guangzhou 510006,China;2.TCM Department,Guangzhou First People's Hospital,Guangdong Province,Guangzhou 510180,China;3.Headmaster's Office,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dong Province,Guangzhou 510006,China)

Postgraduate enrollment is the premis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education.Enrollment qualities tend to affect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education in the whole quality and level.From the general situation,examinee situation,graduate school,college structure,etc.,the situation of 2012-2017 year master's applicants in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is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And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is made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verall charging policy.Meanwhile some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further strengthening connotation,enhancing features,focusing on special groups,strengthening guiding communication,and promoting intercollegiate communic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learning edge structure were put forward.

charge;postgraduate;applicant

10.3969/j.issn.1672-2779.2017.24.017

1672-2779(2017)-24-0038-03

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立项重点项目【No.2014JGXM-ZD08】

张文娟 本文校对:史亚飞

2017-09-25)

猜你喜欢

生源考研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我的考研故事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论高职院校农村生源班级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路径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