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A评估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急性脑梗死病人的侧支循环及其与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

2018-01-04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23期
关键词:代偿溶栓脑梗死

CTA评估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急性脑梗死病人的侧支循环及其与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

高冬艳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评估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性急性脑梗死病人侧支循环,并分析侧支血流与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61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的急性脑梗死病人行静脉溶栓治疗的病人,行CTA检查后依据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区域软脑膜评分(rLMC)分为侧支循环代偿较差组和侧支循环代偿较好组,分析两组侧支血流范围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侧支循环代偿较差组病人比较,侧支循环代偿较好组病人NIHSS评分更低,高血压病史、3个月改良Ranking量表(mRS)与侧支循环血流状况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侧支循环好的急性脑梗死病人经静脉溶栓治疗后临床预后好,应用CTA可为评估侧支循环临床预后提供参考。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侧支循环;临床预后

脑梗死(cerebralinfarct,CI)又称为缺血性卒中,是指脑血供突然中断后导致的脑组织坏死,急性脑梗死(acutecerebralinfarct,ACI)是CI的常见类型[1]该病通常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或血栓堵塞,致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引起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脑组织发生缺氧缺血短时间内造成不可逆性损害,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与脑组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目前发现早期建立侧支循环可减少梗死面积,改善临床预后,降低复发风险[2]。准确评估侧支循环状态可指导临床治疗及为预测预后提供参考。为进一步了解侧支循环在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本研究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CTA)评价的区域软脑膜评分(regionallepomeningealscore,rLMC),分析63例静脉溶栓病人的侧支循环状况与预后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9月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确诊为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的急性脑梗死病人63例为研究对象。病人均系首次发病,男40例,女23例,年龄47岁~82岁(61.32岁±8.76岁)。记录病人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病史(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侧支循环评分等。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病人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 ①根据第六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诊断为ACI病人;②发病48h内;③入院后行CT或MRI检查确诊为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④年龄>18岁;⑤无心肺、肝肾、血液系统并发症。

1.3 排除标准 ①有既往脑梗死病史或3个月内有颅内出血病史;②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病人;③CT或MRI检查显示脑出血、颅内肿瘤、脑动脉瘤或动脉畸形等症状;④近期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病人。

1.4 分组及给药 根据rLMC评分,按治疗前侧支循环代偿情况分为侧支循环代偿较差组(A组)和侧支循环代偿较好组(B组)。参考文献报道用法及用量,选用静脉滴注阿替普酶(爱通立,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每支20mg),按0.9mg/kg给药,总量不超过90mg,静脉推注10%,剩余90%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输注,2h内滴完。

1.5 研究方法

1.5.1 侧支循环的评估方法 采用rLMC评估侧支循环血流。将大脑分为前动脉供血区、基底节区、ASPECT区域的M1~M6区等区域,rLMC基于对软脑膜动脉和豆纹动脉的分级(0分:未见;1分:较对侧少;2分:等于或多于对侧相应区域)。大脑外侧裂区评分分别为0分、2分和4分,总分为20分,得分越高表示侧支血流越丰富。根据评分情况,0分~10分表示侧支循环代偿较差;11分~20分表示侧支循环代偿较好。

1.5.2 神经功能评分方法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ofhealthstrokescale,NIHSS)评定病人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于治疗前及溶栓后24h、1个月各评定一次。评定标准:正常:0分~1分;轻度神经功能缺损:2分~4分;中毒神经功能缺损:5分~15分;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16分~20分;中毒神经功能缺损:>20分。

1.5.3 预后评估方法 采用改良Ranking量表(modifiedrankinscale,mRS)于病人治疗后3个月进行评定,根据3个月mRS情况将病人分为结局良好组及结局不良组,结局良好组定义为mRS评分0分~1分,结局不良组定义为mRS评分为2分~6分。

2 结 果

2.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共63例病人符合纳入标准,2例由于介入手术治疗脱离,最终纳入研究61例,A组27例,B组34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比、发病至溶栓时间、糖尿病史、房颤史、高血脂、冠心病史、血尿酸、总胆固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血压病史、入院NIHSS及rL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2.2 影响急性脑梗死病人预后多因素分析 对一般资料中有统计学意义的3个因素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OR=0.322)、入院rLMC评分(OR=1.35)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影响急性脑梗死病人预后多因素分析

2.3 静脉溶栓相关因素分析 61例病人中,29例(47.5%)病人3个月临床结局良好,32例(52.5%)病人临床结局不良,6h内治疗结局良好病人21例,结局不良20例;超过6h结局良好病人8例,结局不良12例。发病到溶栓时间分析可见,不同时间窗静脉溶栓良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24)。

3 讨 论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具有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特点,是全球第二大致死病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研究发现侧支循环状态与最终梗死面积、疗效、预后均有相关性[3-5],但目前国内对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的重要性及临床意义认识不足,在评估方法、评估标准及干预措施上缺乏共识[6-9]。

既往急性脑梗死诊治重视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判断,而对侧支循环认识不足。MRI检查所见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脑梗死形态,主要是取决侧支循环的代偿程度。若侧支循环代偿好,梗死灶就小;侧支循环代偿差,梗死灶就大。侧支循环代偿差的病人溶栓、取栓效果较差,因此积极进行侧支循环评价非常重要。目前临床研究评估侧支循环的方法及技术多种多样,常用方法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u,DSA)、常规CT、MRI等,由于有些方法具有创伤性及潜在风险,不易为病人接受。无创性、可视化分辨率高、操作简单、风险低的方法逐渐为人们接受,如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CT灌注成像(CTP),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等。评估的手段较多,有助于医生进行合理的临床治疗。评估病人潜在加重的风险,尤其在病人刚起病的几个小时,通过完整、客观评估,尽早采取合理治疗,将有助于阻止病情进一步进展,促进病人恢复,使病人得到最大获益[10]。

本研究根据早期rLMC评分,将61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的急性脑梗死病人根据侧支循环状况分为两组,一般资料结果显示:两组病人高血压病史、入院NIHSS评分及3个月mRS评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有高血压病史、入院NIHSS评分高病人早期侧支循环血流代偿程度差,早期侧支循环代偿程度越好;入院NIHSS评分低,且会显著影响溶栓治疗的预后。对影响病人预后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高血压病史及入院时rLMC评分对病人远期预后有影响。本研究结果发现,高血压病史是ACI的危险因素,与无高血压病史病人比较预后较差,而早期建立侧支循环可缓解病人病情。入院时rLMC评分越高,病人预后越好,侧支循环的代偿状态对病人早期神经功能有保护作用,有效开通ACI病人侧支循环可提高静脉溶栓的疗效及预后[11]。

分析静脉溶栓治疗效果发现6h内溶栓治疗效果最好,临床结局良好72.4%,而超过6h溶栓良好率为37.5%(P<0.05),验证溶栓治疗的时间依赖性,超过6h的溶栓治疗无法获得良好治疗效果[12-15]。

本研究中样本量较少,且均为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的ACI病人,缺乏采用多因素分析侧支循环相关因素条件。相较DSA的创伤性、费用高、实用性低等缺点,采用基于CTA技术的rLMC评分系统评估侧支循环简单、直观,本研究结果较准确地反映病人的侧支循环状态及预后,为病人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

[1] 陈会生,刘梦婵.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5,40(6):427-432.

[2] 陈伟莉,丁信法,张圣,等.动态CT血管造影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侧支血流与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3(1):14-19.

[3] 张岐平,陈英道,李育英,等.侧支循环的建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7):1040-1043.

[4] 王富鑫,李龙宣.脑侧支循环与缺血性脑卒中[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5,42(1):77-80.

[5]BrunnerF,TomandlB,HankenK,etal.Impactofcollateralcirculationonearlyoutcomeandriskofhemorrhagiccomplicationsaftersystemicthrombolysis[J].IntJStroke,2014,9(8):992-998.

[6]KucinskiT,KochC,EckertB,etal.Collateralcirculationisanindependentradiologicalpredictorofoutcomeafterthrombolysisinacuteischaemicstroke[J].Neuroradiology,2003,45(1):11-8.

[7]SaarinenJT,RusanenH,SillanpaaN.Collateralscorecomplementsclotlocationinpredictingtheoutcomeofintravenousthrombolysis[J].AmJNeuroradiol,2014,35(10):1892-1896.

[8]TanBYQ,KongWY,NgiamJN,etal.Theroleoftopographiccollateralsinpredictingfunctionaloutcomeafterthrombolysisinanteriorcirculationischemicstroke[J].JNeuroimaging,2016,27(2):217-220.

[9]YeoLLL,PaliwalP,TeohHL,etal.AssessmentofintracranialcollateralsonCTangiographyinanteriorcirculationacuteischemicstroke[J].AmJNeuroradiol,2015,36(2):289-294.

[10] 文婉玲,张永巍,杨志刚,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术预后的初步分析[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5).

[11] 孙勇,魏微,李莹,等.CTA-MIP对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侧枝循环及预后的评估[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31(3):196-199.

[12] 刘欣,Liebeskinddavid,刘丽萍.急性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建立的评估及其对预后的影响[J].中华内科杂志,2014,53(5):416-418.

[13] 鹿树军,陈金波,刘庆新,等.软脑膜侧支循环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相关性研究[C].济南: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2013:1.

[14] 梅雨晴,恽文伟,张敏,等.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对预后的评估作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4):346-350.

[15] 王武华.多模式CT评估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对脑灌注状态的影响[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15.

R743 R255.2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7.23.038

1672-1349(2017)23-3063-04

北京市平谷区医院(北京 101200),E-mailgaodongyan@2980.com

信息:高冬艳.CTA评估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急性脑梗死病人的侧支循环及其与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23):3063-3066.

2017-03-24)

(本文编辑 薛妮)

猜你喜欢

代偿溶栓脑梗死
抗病毒治疗促进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再代偿研究进展
首次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获得再代偿的影响因素分析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凝血相关检测指标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带虹膜隔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0年角膜内皮失代偿1例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