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应用奥美拉唑致不良反应分析及应对策略

2018-01-04车明杰

关键词:奥美拉唑毒性口服

车明杰

(辽源市中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临床应用奥美拉唑致不良反应分析及应对策略

车明杰

(辽源市中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目的 分析临床应用奥美拉唑致不良反应的因素,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方法 共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4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观察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 420例患者中有98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3%,其中胃肠道副反应占比最高,达29.59%;口服给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静脉给药(P<0.05);男性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36~50岁的青、中年人群为奥美拉唑不良反应的最高发人群。结论 在使用奥美拉唑出现不良反应后应立即停药,并给予对症处理,同时注意合理使用奥美拉唑、注意奥美拉唑与其它药物的合理联用等是有效避免发生奥美拉唑不良反应的应对策略,值得推广。

奥美拉唑;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分析;应对策略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常见疾病,是由于胃酸、胃蛋白酶等导致胃肠道黏膜受损而出现的溃疡[1]。其治疗方法及药物较多,其中奥美拉唑是治疗本病的最常用、且效果较好的一种药物,该药物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其进入人体后,通过选择性的抑制胃粘膜壁细胞表面H+-K+-ATP酶活性,阻断壁细胞分泌盐酸,使细胞内的H+不得释放,故而升高胃酸内的pH值,发挥治疗消化道溃疡的作用,其抑酸力强、起效迅速、作用持久、停药后无反跳现象[2],故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药物剂型包括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但无论采用何种剂型,都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这与多种因素有关。本文即对消化道溃疡患者临床应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时出现的不良反应做一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某院收治的消化道溃疡患者共420例,其中男256例,女164例,年龄23~66.5岁,平均年龄(45.9±3.2)岁,胃溃疡17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08例,复合溃疡41例。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经胃镜检查,明确诊断为消化道溃疡,均给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口服给药或静脉给药,其中口服给药为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每日1次口服,共治疗14 d;静脉给药为奥美拉唑注射液40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共治疗10 d。用药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如出现应准确记录。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良反应发生率

本组共420例患者,其中有98例出现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肝脏毒性、皮肤毒性、肾毒性、神经系统毒性及其它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3%。其中胃肠道副反应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腹胀、便秘及口干、恶心等,共出现29例,占比29.59%;肝脏毒性主要表现为血清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等,共出现16例,占比16.33%;皮肤毒性主要表现为红斑、荨麻疹等,共出现12例,占比12.24%;肾毒性主要表现为血尿、水肿、排尿困难、尿闭等,共出现9例,占比9.18%;神经系统毒性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失眠、活动减退等,共出现10例,占比10.20%;其它副反应包括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出汗、过敏反应、脱发等,共出现22例,占比22.45%。

2.2 给药途径与不良反应

本组共98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口服给药发生不良反应者65例(占66.33%),静脉给药发生不良反应者33例(占33.67%),两种给药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给药明显高于静脉给药。

2.3 性别及年龄分布

性别、年龄与不良反应的的分布关系,详见表1。

表1 性别、年龄与不良反应的的分布关系 [n(%)]

由表1可知,本研究纳入的98例不良反应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36~50岁的青、中年人群为奥美拉唑不良反应的最高发人群。

2.4 奥美拉唑不良反应的处理

本组共98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在出现不良反应后立即停药;多数患者的不良反应在停药后一段时间内消失,少数不良反应严重病例,在给予地塞米松、盐酸异丙嗪、肾上腺素及升高白细胞药物、保肝降酶药物后均痊愈,无死亡病例出现。

3 奥美拉唑致不良反应分析

3.1 性别、年龄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98例奥美拉唑致不良反应的患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男性多为一个家庭的主要人员,其所承受的社会压力、经济压力、生活压力较大,故而“酸相关性疾病(如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其应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的次数较多有一定关系[3]。而在各个年龄段中,以36~50岁的青、中年人群最多,其次为51~60岁、20~35岁人群,这可能与此类人群为家庭、社会的中坚力量,承受压力较大,“酸相关性疾病”发生率较高,使用奥美拉唑的几率高等有密切关系。

3.2 给药途径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口服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静脉给药者(P<0.05),分析其可能与奥美拉唑口服剂型携带、应用方便,且费用相对低廉,患者易于接受,使用几率大有关。

4 应对策略

4.1 奥美拉唑致不良反应的常规处理

如使用奥美拉唑后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同时观察患者的表现,多数患者在停药一段时间后,不良反应可自然消失;而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其可能在用药后出现肝肾功能损害,故而应注意提检肝功能、肾功能等,如出现应给予保护肝肾功能、降酶等治疗。

4.2 正确使用奥美拉唑

使用奥美拉唑治疗的部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可能与奥美拉唑的使用不当有关,如给药剂量过大,未按疗程用药、使用时间过长,或可口服者为给予口服药剂型而选择静脉给药者。因此在临床应用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剂型用药,同时注意严格遵照药品说明书,按疗程给药,用药剂量适当;同时在停药时注意不可突然停药,应逐步减少剂量,直至停药。

4.3 注意奥美拉唑与其它药物的合理联用

鉴于奥美拉唑自身的药学特点,其可能与多种药物产生协同作用、药物间不良反应等,因此在联合使用药物时,应注意合理选择。如奥美拉唑与华法林、抗血栓药物等,奥美拉唑可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亦可引起造成血栓不良反应发生,故而需要谨慎。另外,由于奥美拉唑具有肝肾毒性,故而同时在给予造影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何首乌等具有肝肾毒性药物进行治疗时,应注意密切观察肝肾功能的变化,避免出现肝肾系统的损害。再者,奥美拉唑的作用会受到pH值的影响,pH过高会影响奥美拉哇的稳定性,因此再联用维生素B6、维生素C、止血敏等药物时,应注意分别给予,不可混用。

[1] 刘宝丽.奥美拉唑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对策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4,13(2):31-32.

[2] 郭 晶.35例奥美拉唑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7):225-226.

[3] 朱平根,雷招宝.奥美拉唑致214例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分析[J].中国执业药师,2016,13(4):53-56.

[4] 蒋志强.浅析奥美拉唑的不良反应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J].大家健康,2015,9(7):138.

R969

B

ISSN.2095-6681.2017.32.51.02

刘帅帅

车明杰(1974.5-),男,吉林省辽源市人,朝鲜族,主管药师,大专学历,研究方向:药学研究

猜你喜欢

奥美拉唑毒性口服
“60%敌畏马乳油”农药对家蚕残毒性调查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应激宁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及亚慢性毒性试验
甲基苯丙胺神经毒性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对止血成功率的影响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研究
经常口服避孕药和使用节育环的女性何时怀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