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埃索美拉唑(耐信)”与“奥美拉唑”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
2018-01-04李朝芬
李朝芬
(江苏省江阴市周庄医院,江苏 江阴 214423)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埃索美拉唑(耐信)”与“奥美拉唑”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
李朝芬
(江苏省江阴市周庄医院,江苏 江阴 214423)
目的 探究“埃索美拉唑(耐信)”与“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 针对4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分组,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采用埃索美拉唑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差异,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85.0%,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埃索美拉唑(耐信)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更好,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因此值得临床使用。
上消化道出血;埃索美拉唑(耐信);奥美拉唑;临床疗效
上消化道出血属于临床常见疾病,病发后患者可表现出呕血、黑便等现象,对其健康状况产生严重影响,所以需要及时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治疗。目前临床对患者使用的主要治疗药物就是质子泵抑制剂,本文我们则着重分析埃索美拉唑(耐信)、奥美拉唑的治疗效果,旨在总结经验,其研究详情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针对4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分组,患者均为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病例。在患者知情并同意参加研究的基础上将其随机均分,对照组患者年龄为50~67岁,平均年龄(49.56±2.04)岁,20例患者中男12例、女8例;观察组患者年龄为51~67岁,平均年龄(49.63±2.11)岁,20例患者中男13例、女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故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针对入选患者均实施常规干预,即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止血等,然后按照组别对患者实施不同用药。观察组采用埃索美拉唑(商品规格:40 m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20035;生产厂家:AstraZeneca AB)治疗,取一支埃索美拉唑即40 mg,和浓度为0.9%氯化钠溶液100 mL进行混合,在半小时之内对患者静脉滴注给予,12小时用药1次,连续用药5天[1]。
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商品规格:40 m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8493;生产厂家: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取一支奥美拉唑即40mg和氯化钠混合,方法同于观察组,12小时用药1次,连续用药5天。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临床情况,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治疗后3天内患者呕血、黑便等症状消失,无出血即为显效;治疗后3~5天患者呕血、黑便等症状消失,无出血即为有效;治疗后超过5天呕血、黑便等症状减轻,即依旧有出血则为无效;其中显效率和有效率两项之和则为总有效率。此外观察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腹泻、恶心、呕吐等现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差异,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n(%)]
3 讨 论
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发病往往较急,因为出血的发生可能在短时间内造成患者失血过多,进而引发失血性休克等现象,故及时治疗是关键[2]。本次针对相关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分组,对两组均给予常规的扩容、止血等治疗,而对照组则加用奥美拉唑,该药物属于质子泵抑制剂,可抑制患者胃酸分泌,控制胃内酸碱值,进而帮助患者出血部位得到恢复[3]。埃索美拉唑(耐信)同样属于质子泵抑制剂,但是该药物的优势在于,作为质子泵抑制剂中唯一的单一异构体,在代谢速度和代谢途径方面均和常规的质子泵抑制剂存在差异,故药物使用后能够现在患者体内维持相对长时间的血药浓度,使得药效发挥更加明显,最终利于患者情况及时改善[4]。本次分组治疗结果则明显为观察组更优,其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差异,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85.0%,两组差异明显(P<0.05)。
综上所述,埃索美拉唑(耐信)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更好,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因此值得优先选择,并广泛应用。
[1] 衣秀岩.埃索美拉唑针剂和奥美拉唑针剂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出血的疗效对照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7,49(03):333-335.
[2] 韩春霞,秦玉成,席 彪,等.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32):134-135.
[3] 李闽君.埃索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4,12(11):46-47.
[4] 赵黎东,唐晓丹,翟东琳,等.不同剂量埃索美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6,37(04):103-106.
R573.2
B
ISSN.2095-6681.2017.31.155.02
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