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腊生:有着武侠情怀的“大国工匠”
2018-01-04■琰利
■琰 利
毛腊生:有着武侠情怀的“大国工匠”
■琰 利
2017年11月9日, 一个鼓舞人心的好消息传到贵州航天风华精密设备有限公司。凭借敬业奉献的感人事迹,给导弹铸造衣服的高级技师毛腊生获得了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
对工作一丝不苟 对家人心怀愧疚
手持锉刀修整工件的时候,毛腊生犀利的眼神容不下丝毫瑕疵,精益求精的态度俨然就是一位艺术家。
然而,生活中的毛腊生,普普通通,不善言辞。遇到记者采访,他只会带着满脸歉疚,操着一口贵州话,钝钝地说:“工作的事都好说,其他的我就说不大清楚了。”
自打干上铸造的第一天起,毛腊生就没有离开过砂子。这一干,就是40多年。 眼下,国内铸造产品的合格率大约在60%左右。毛腊生带领的团队,合格率却超过了90%。
即便这样,毛腊生对自己的质量要求依然没有放松过。为此,他牺牲了太多陪伴家人的时间。女儿谈到父亲,毫不掩饰地承认:“平时跟他的交流确实太少了。”
偶然接触铸造行业
1973年,毛腊生在绥阳县老家上初中。每个假期,学校都会安排学工学农,毛腊生被派到一家农具厂学习铸造。“第一次接触了铸造,没想到一干就是几十年。”这一次偶然的缘分,在毛腊生心中播下了“铸造人”的种子。
1977年4月,毛腊生经过招工考试进入航天企业工作,意味着这位农村青年正式进入国营军工厂,可以踏踏实实吃“国家饭”了。
进厂选择工种时,同伴们抢着挑选车、钳、铣、刨、磨这些大热门,毛腊生偏偏挑了又苦又脏又累的铸造,做了一名翻砂工。
铸造,俗称翻砂,是一门传统的工艺。砂型铸造成本低、生产周期短,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铸造方法。全世界的铸件生产中,70%的铸件是用砂型生产的。把调配好的砂子做成铸件的形状,浇灌金属熔液,冷却后打开铸型,就可以得到最终的铸件。在这个过程中,配制砂子是至关重要的工序,质量好坏最终决定着铸件是不是合格品。
如今的毛腊生,只要抓起一把砂子,就能够分辨出质量的好坏。但在当时,他还只是一个学徒工,专业储备不够,只能“打下手”,还常常被老师傅厉声责备“不开窍”。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毛腊生憨憨地笑着说:“那时没少挨骂,被说的最多的就是——笨!”
先天不足怎么办?当然是用尽所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两年以后,毛腊生便成为业务骨干,参与当时难度极大的差压铸造技术研究。直到现在,这项技术在国内仍处于先进水平。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看图纸都吃力的小学徒,慢慢成长为有色合金铸造领域的特级技师和高级专家。从修型、合金熔炼、浇注到产品设计,毛腊生在铸造的各个重要环节都有了出色的造诣。
希望带出更多的人才
全国劳动模范、航天技术能手……展览室里,陈列着毛腊生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我的目标就是把铸造干好,干好的标准就是产品的合格率不断提高。”在毛腊生看来,再多的荣誉都没有自己的目标重要。
“在我们这行,能说会干的叫师傅,能说不能干的叫老师。”贵州航天风华公司铸造车间技术组组长刘健说,大家都把毛腊生叫做毛师傅,因为他把自己积累的经验和技能无私地传给徒弟。如今,他所带的徒弟中,有两人成为国家技师,6人成为高级技工。
退休后的毛腊生返聘回厂,仍然坚持奋战在铸造一线,继续为航天事业贡献余热。他说:“趁现在还干得动,多给企业做点事情,为厂里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
徒弟心中的师傅
“做技术的,就应该做到极致,做到最优、更优,精益求精。”作为毛腊生众多徒弟中的一位,于丹用三个词汇评价自己的师傅——奉献、精益求精、善良。
“每年,我们这些徒弟徒孙都要去给师傅拜年。我是北方人,最喜欢吃的就是师娘做的糯米丸子。我的小孩出生时,师娘还亲手织了毛衣。师傅很少过问我们的生活,但是师娘默默帮助师傅做了很多。”在于丹看来,家人的支持是毛腊生几十年如一日敬业工作的动力。
现在已经成为车间技术组组长的刘健,也是毛腊生的徒弟。“我们从小就认识,他做事一直就是这样一丝不苟。”刘健说,毛腊生能够在技术上不断突破,和他的工作态度分不开。每天下班后,大家都休息了,毛腊生却在做小工装,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在《大国工匠》节目的解说词里,有这么一句:“他们数十年如何一日,专业技能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毛腊生喜欢武侠郭靖,他质朴的外表下也有藏着一脉武侠情怀。日复一日,他就是用这份担当和坚持,锻造着属于产业工人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