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纳米二氧化硅、聚氨酯弹性体增韧改性聚苯硫醚

2018-01-03张群安杜朝军汪世龙

山东工业技术 2018年24期

张群安 杜朝军 汪世龙

摘 要:经表面处理后的纳米二氧化硅、聚氨酯弹性体、聚苯硫醚在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挤出,而后制备出标准样条,测得其力学性能,结果显示:PU对于体系的韧性提高起主要作用,而纳米二氧化硅在保持体系韧性的前提下,对于提高体系的强度所起作用更大一些;纳米二氧化硅在含量为3%时,PU含量范围在5%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较好。

关键词:聚苯硫醚;纳米二氧化硅;聚氨酯弹性体;增韧改性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24.018

1 概述

无机纳米刚性微粒是近几年逐步成为研究热点的新兴材料。由于纳米粒子尺寸小、比表面大,表面能很高,其表面的原子所占比例大、活性高。

2 实验部分

2.1 原料

聚苯硫醚(简称PPS)粒料,外观棕色透明,内乡县乌克生物化学制品有限公司提供;PU:杜邦Dow弹性体公司;其它各类试剂及助剂,均为市售。

2.2 试样制备

实验设计聚氨酯(简称PU)弹性体加入量三个水平:3%,5%,10%;加纳米SiO2三个水平:3%,5%,10%;将PU、PPS及处理后的纳米SiO2按表1的配方比例在高速混合机(SHR-10A型)内与助剂混合10min。然后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造粒,样品干燥后在注塑机上注射成标准样条。

2.3 样品的分析与测试

冲击性能:按GB/Tl843-80测试;拉伸性能:用深圳新三思电子拉力机(4045型)按GB/T1040-1992,GB/T1042-79测试,拉伸速度为50mm/min;彎曲性能:由日本岛津公司出产的AG-10TA按GBl039-79测试。

3 结果与讨论

3.1 PU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对于纳米二氧化硅含量为3%二元体系,添加第三组分PU后,比较序号为2、8、15、13的样条,其冲击强度提高特别明显,其含量与体系的冲击强度近乎呈线性关系,当PU含量为10%时,体系的冲击强度为85.70KJ/m2,对于PPS/nano-SiO2两相体系,其冲击强度为69.59KJ/m2,提高了约23%。

从表1还可以看出,添加少量PU对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影响不大,随PU含量的不断增加,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则下降。

3.2 纳米SiO2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对于PPS/PU/纳米SiO2增韧体系,冲击强度是表征其性能的重要指标,由表1可以看出,对于PU含量为3%和10%的复合体系,随着纳米SiO2含量的增加,复合体系的冲击强度不断降低,这是因为随着纳米SiO2含量的增加,分散在基体中的刚性粒子数目越来越多,导致材料的脆性增加,韧性降低。

3.3 纳米SiO2与弹性体PU对PPS的协同增韧作用

综合分析数据以后,认为PU对于体系的增韧贡献较大,而纳米SiO2在保持体系韧性的前提下,对于提高体系的强度所起作用更大一些。为此,我们将纳米SiO2的含量确定为3%,将PU的含量设为3%、5%、10%对比其性能。

4 结论

(1)PPS/PU/ nano-SiO2三元共混体系中的纳米SiO2和PU对基体PPS的刚性和韧性均有显著的改变。通常PU对于体系的增韧贡献更大,而纳米SiO2在保持体系韧性的前提下,对于提高体系的强度贡献更大一些。

(2)综合PU及纳米SiO2对复合体系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等的影响来看,纳米SiO2含量为3%、PU含量为5%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较好,存在一个最佳值。

(3)PU与纳米SiO2粒子对PPS基体起到协同增韧作用。由于PU与纳米SiO2粒子形成核-壳结构,一方面提高了纳米SiO2粒子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同时也增大了弹性体PU在复合材料中的有效体积,相当于增加了弹性体的含量。

参考文献:

[1]陈广玲,杨杰,肖炜等.聚苯硫醚结构功能一体化纳米复合材料的研制[J].功能材料,2004(35):799-802.

[2]郭刚,于杰,罗筑等.纳米SiO2粒子与聚烯烃弹性体协同改性聚丙烯的研究[J].现代化工,2004,24(07):40-43.

作者简介:张群安(1966-),男,河南新野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分子材料、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