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熬”出来的语文“读”占鳌头
2018-01-03白莉
白莉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教学观念也发生着重大的改变。课堂从以教定学的方式转变成以学定教。钱梦龙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碧波深处有珍奇。”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潜向课文文本的碧波深处,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理解、体悟,让学生真正抵达课本深处,使学生体悟到课文思想和情感的碧波深处,只有这样才能求得教学的真谛。
在某次听课中听到了两位老師讲《天上的街市》这一课。甲老师在介绍了郭沫若的生平及写作背景后,跟同学们说:“课前我们已经进行了预习,那么你们认为文中最能表现街市特点的词语是什么?请从文中寻找。”其实这是要找寻总括街市的词语,问题刚抛出,老师又追问:“我相信大家通过预习,心中已经有答案了,那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其实这个问题听课的老师也在思考中,就有一些学生率先回答到:“美丽。”紧接着其他的同学也跟着回答:“美丽的街市。”老师自然在这样整齐的答案中顺利进行着下一个环节的讲授。
乙老师让同学们寻找天上的街市都有什么,当同学们正要回答时,老师说:“同学们先不要急,请大家在昨天预习的基础上,再次进入课文,精心再读一遍,想一想,并用笔画出描写的景物。然后用自己理解的感情去朗读句子。”老师一声令下,班里出现了不同情感的朗读声,一时显得课堂有些杂乱。然后,老师带着同学们分别来分析这几种不同的答案,还安排了男女生分段落读课文,最终通过谈论、赏析、反复试读,逐步勾勒出天街的特点和手法。
通过两位老师的不同处理手法,我深刻地感受到,语文教学是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作为教师更应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重视引导学生的交互式多重对话,这就需要我们创造一堂“小火慢炖”的语文课,让课程的有效生成慢慢“熬出来”,那么什么样的方式是最有效,最直接的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想课堂朗读是大多数老师的不二之选。
一、读在内容之上
我们一线语文老师,必须耐得住性子,放慢脚步,容得下“慢慢欣赏文字”的过程。在上文的实例中我们说到了甲老师一开篇就抛出核心问题,让学生们在自己预习的基础上快速作答,课前预习固然是很重要的一环,能为课堂铺垫并省去大量的时间,可是由于学生的现实差异,即使是进行了课前预习,课堂上仍然应该回归语文本真,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文字亲密接触,书读百遍,自然会像乙老师一样,其义自见。建立在朗读基础上的课堂,让文字触动学生的心灵,学生自然会情动词发。
二、读在方法之上
掌握好的朗读方法是成功的关键。“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声音洪亮是我们在朗读教学过程中的常规要求,但是想要让孩子们理解更深入,就要在朗读技巧上交给学生处理好停顿、重音、语调、语速等问题。乙老师在带领学生分析情感的过程中不断强调请同学们用重音符号和停顿符号划分课文,辅助学生理解文章,除了朗读技巧方面的指导,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读出来,让更多同学参与其中,互相纠正指导,激励学生从想读到爱读,活跃课堂气氛,内容理解自然水到渠成。除了教师对学生的鼓励,代课教师也可以身先士卒,富有感情的示范朗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从而带动学生的情感,使文章的要点更好地被提取领会。乙老师在课堂中注重了学生的朗读,如果在关键的句子上能够自己反复示范,我想对学生快速地理解课文主旨一定有更直接的作用。
三、读在任务之上
课堂上学生的自由朗读是体现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教学思想的一种形式。但是这种形式并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读,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和课堂生成,需要老师提前设计一些问题,如朗读之前可以设计几个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性,如:天上的街市都有什么物品?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朗读?这首诗写了哪几个场面?作者使用了什么手法描绘天上的街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等等。对于一些美文,我们也可以直接提出朗读要求:“一切景语皆情语,今天就让我们深入课文,寻美,品美,读美。”老师提出要求,学生也有了清晰的方法,这样的课堂既高效又简洁。
四、读在评价之上
纵观当前的课堂,不论是哪种形式的阅读,直接影响或推动对话的往往是“教师评价”和“生生评价”,所以在把控课堂对话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朗读的评价反馈。对话过程是学生对课文独立反思后的自主性和评判性表述,所以课堂对话过程必须要关注学生个体对话的评价,以引导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教会学生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以便教师能更好地把控课堂。
吕叔湘先生曾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每一位园丁都是艺术工作者,而精彩的课堂更需要有效的对话,“朗读对话”是发挥师生双方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过程,放慢语文课堂的步伐,做一位静待花开的有教育智慧的工作者,让朗读在“小火慢炖”的语文课堂中“读”占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