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2018-01-03张莉李红艳
张莉 李红艳
[摘 要] 社会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意味着我国社会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同时也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出发点。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反映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方向,凸显了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内容和方法,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指导和行动指南。本文通过分析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对此作出回应,以期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依据。
[关键词] 社会主要矛盾;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11-0052-02
社会主要矛盾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具有契合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以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即决定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为前提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的政治判断和理论创新,不仅深刻地揭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和新特点,而且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一 社会主要矛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性
一方面,社会主要矛盾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方向和发展趋势具有决定作用。马克思指出:“一切劃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人们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内在需求即解决认识过程中主观与客观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重要根源,而社会主要矛盾对这种内在需求做出了根本性的规定,它指出了我国已进入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现实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内在地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要为谁服务以及用何种方式来发挥它的育人功能。因此,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社会主要矛盾为导向,要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发展大局,树立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的意识,以更有效的方式提高公民的综合素质,使其更自觉积极地参与社会时代化的发展和国家现代化的建设。
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具有价值导向和协调的反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而社会发展能否顺利实现取决于社会矛盾是否得到妥善处理和解决。当下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表明更多的价值重构和利益分化将在更多的领域内产生,社会思想和社会利益也将变得更加复杂化和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团结人民完成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对社会发展具有方向引领、动力激发、力量凝聚和矛盾化解的重要作用。
二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要求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做出的重大政治决断,是我们党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不断深化表明其科学地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阶段性特征,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们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贯彻和落实这一重大判断必不可少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要加强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所提出新要求的研究,以更好地契合真实的社会存在,发挥其解决人们认识困惑问题的作用。
首先,由“物质文化需要”转变为“美好生活需要”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需求有了新的变化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对象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决定了其主客体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表明人们不再仅仅追求物质上的温饱和小康,而是在精神上提出越来越多的需求。从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即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在其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是这一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者、接收者和反馈者。而在其教育客体的需求发生变化的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必将呈现出新的形态。
其次,由“落后的社会生产”转变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主题需要进一步精确。“落后的社会生产”是指主要解决社会温饱问题的时期,而步入“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新时代的现阶段并不是所谓的理想状态,一些地区、行业和城乡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也进一步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上,进而导致了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等思想的理解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打折扣,同时还制约了全民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
再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我国基本国情的“不变”意味着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侧重点需要做出调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面对这一复杂的国情和社情的情况下,必须要统筹全局,善于发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真正把握这一阶段特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能在改进中加强其教育效果,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
三 思想政治教育对新时代主要矛盾变化的回应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的许多工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分析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所带来的要求和挑战,并对此做出科学的回应和调整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为指导,实现其深度人本化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不仅是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的重要内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价值标准和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基本遵循。从认识层面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更加关注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在社会思想和价值观方面所呈现出的差异。思想的先进性不仅体现为人们政治方向的正确、品德的高尚,还体现为思想的上进、情绪的积极以及创新的意识,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在思想先进性上所呈现的特点不尽相同,其精神状态和需求也大相径庭,这些都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制约因素。从实践层面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以人文关怀为原则,推动基层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从而将社会发展要求与个体发展需要间的差距缩小工作落到实处。同社会贫富差距一样,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着两极分化的现象,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缺乏,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始终差强人意,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发展的必要突破口。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实践中将工作重心向基层转移,积极组建基层思想政治教育专职化队伍,开展党中央的形势与政策学习活动及相应的志愿活动,将国家的最新理论和思想融入基层群众的实践活动之中,从而指导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进而达到全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要创新教育方式,实现其信息全面化
新时代要用新理论指导实践,用新方式教育人民。社会信息化是新时代所呈现出的重要特征之一,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信息环境的发展方式、交往方式及思维方式。同时,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应用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拓展及教育方式创新提供了天然的契机。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和教育。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基于新媒体技术方便快捷的优势,不仅要综合利用各种媒体、各种渠道、各种载体,形成宣传教育合力,增强其教育执行能力;还要将新媒介、新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落后地区,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积极推进其社会传播建设能力。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创新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个性的群体都乐意接受和喜爱的新方法、新路径。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涌现为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兴自媒体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将理论渗透于人们实际生活实践之中,使其能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且自觉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 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其融入广泛化
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是全中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价值公约数”,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进步的价值引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牢牢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将其深深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之中,通过理论翻新、载体更新、方法创新等多种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成果深入群众,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和人们的自觉行动。首先,认同认知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第一步要从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入手,家风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群众中的渗透提供了重要抓手。因此,无论时代和生活发生多大变化,思想政治教育都必须密切关注家庭道德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社会的每个细胞之中。其次,付诸行动是关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程度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高的关键步骤,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是群众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社会和国家的实际积极组织社区文化建设、社会志愿服务等活动,重点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在过程中准确掌握动态信息反馈,密切关注广大群众的思想动态,不断进行相关制度的完善,以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即时性。最后,道德模范是必须。思想政治教育要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加强和推进各行各业的美德建设,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公众人物、先进模范的表率作用,让广大民众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使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更接地气、更有人气。(责任编辑:王义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