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长大了
2018-01-03徐善景
徐善景
44年前,我4岁,大姐带着我和母亲去小城照相。老十字街最热闹,那里有座两层高的百货楼。就是在百货楼前,大姐用两分钱,买了一小勺红彤彤的炒河虾,那香喷喷的滋味在我脑中也飘浮了近四十年。之后十多年间,我进城的次数极其有限,对于小城的印象,也不过是个略大些的村子罢了。
十几年前,我才迁居小城,新家就安在小城东北角的一栋五层楼上。那时候,我依然感觉小城真小。从三楼下来,往东走不远就是郊村,往北走三分钟可到野外,往南走十分钟就能走到北汝河。北汝河河道很宽,河水却不大,河滩上一片荒芜,还有很多取沙留下的沙坑。
贯穿小城的主街道,东西有三条,南北只有一条。我住的那条街在最北边,路况还最差。它像一条猪肠子,不仅弯曲,而且宽窄不一:中段是菜市场,可往西到县高中,却一下子变窄了,这里天天都会“肠梗阻”。中间是人民路,也不太畅通。那里有个花坛,堪称小城的中心区域,因为三大购物商场都在那里。人多车多,占道经营的小摊小贩也多,经常会堵个一塌糊涂。
小城里的楼房呢,普遍不高,12层的杜康大酒店算是最高的。如果站在楼顶,可一览小城全貌,四周多是平房瓦房的建筑,平常无奇,跟乡镇的区别在于面积大了点。
然而这才几年时间,小城就在我的目光中,突然变大了,长高了,变靓了。
我家往东、往北,抬眼全是高楼。东边的郊村与小城已连为一体,北边绵延的也是高楼。往南走,要先穿过秀丽的滨河公园,才能走到河边。河对岸也成了城,一条河,把小城分为老城和新城。新城的楼房更高、更大、更多,鳞次栉比,30多层的也屡见不鲜。
新城崭新的面貌不用细说,老城的改造也全部完毕。除了楼房更高、街道更加开阔外,布局也更加合理了,大型生活超市也多。贯穿东西和南北的街道,都多了两条,还增添了环城路。更值得一提的是,城北紧邻的凤凰山,已开发成为森林公园;城南的瑞云山也修建了一条健身步道,小城人随时都可以登山远眺,休闲健身。而城中心的刘伶广场、北汝河边的滨河公园,也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那里绿植遍布,四季如春,还配套有健身器材、娱乐设施、球类竞技场所等。
北汝河的变化更是有目共睹。三级橡胶坝已全部建成蓄水,极目望去,碧波荡漾。野鸭在水中嬉戏,白鹭在浅滩游戏,鱼儿时不时跳出水面,似乎也想要看看小城的变化。岸边,自东向西也是一条健身步道,要么沿岸平行,要么顺河绕行。步道上还标有行程刻度,提示健身人对自己走了多远更加明了。
然而,最令人欣喜的变化是在大小街道上。行驶线、标示牌、停车位、交通信号灯越来越完善,横冲直撞的行人和车辆少了,私停乱放的现象没了,遵守公共秩序的多了,街道一下子顺畅起来。每日里,洒水车、扫尘车、喷雾车不停地穿梭于大街小巷。就算被水洒在了身上,也不会有人抱怨,還有什么比吸上清新空气更令人舒爽的事呢!迁居县城以来,我从没见过像现在这样干净整洁的城市面貌。这些美好,像春风拂面,让每个小城人都赞叹着,惬意着。
令人感叹的,还有小城之夜。华灯初上,霓虹闪烁,大街小巷里流光溢彩。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刘伶广场和滨河公园,那里灯火闪烁,一如仙境。穿梭其间,赏夜色、谈生活、话人生,也可以聆听灯柱音箱播放出来的轻音乐,甚至可以踩着乐点,跳起来、舞起来……
小城的变迁,见证了时代的发展。老百姓舒坦生活,是改革开放带给百姓的福祉。如今的小城人,正携手共进续写新的诗篇,小城人的生活,也必然会更加甘甜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