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机食品:有机?玄机?

2018-01-03董忱

齐鲁周刊 2018年45期
关键词:绿色食品有机农药

董忱

提起绿色有机食品,我想起了前几年在市场上销售很火的一种蔬菜“有机花菜”。这种长得松散的花菜,标上“有机”二字和令人咂舌的价格,显得非常“高大上”,也一度成为菜品中的“贵族”。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增强,绿色健康食品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似乎各种蔬菜只要被冠上“有机”二字,就能在市场上赚足风头。那么有机蔬菜为什么会这么贵?是不是真的物有所值呢?市场卖的贴有绿色认证标签的蔬菜就一定是有机食品吗?

可疑的“贵族身份”

水蜜桃18元/斤、葡萄20元/斤、白菜5元/斤、雞60元/只……这些价格不菲的食品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外包装上标注了“有机认证”。只因贴上了这种标签,立即就变身“贵族”。

“有机大米”“有机蔬菜”“有机猪肉”……近年来,有机食品以安全、健康、营养的形象赢得广大消费者的心,越来越多的“有机食品”出现在各大超市和电商平台,且价格昂贵。在人们心目中,有机就意味着更天然、环保、健康、安全,但是,这些打着“有机”的食品真是有机的吗?

记者在淘宝网上输入“有机食品”进行搜索,发现有机食品涵盖了大米、粗粮、牛奶、红枣、蔬菜以及水果等多个品类。在一家专营有机食品的店铺里,“天然有机食品1000克特级红枣”标价136元,“宁夏顶级有机大米2500g”标价498元。

日前,记者走访济南多家大型超市发现,在多个大型超市的生鲜蔬果区域,有机、绿色蔬果的价格比普通蔬果的售价要高出数倍甚至十几倍。在粮油区有几十种不同种类不同价位的大米在售卖,便宜的普通散装米只卖2元多/斤,贵的品牌大米可以卖到20元/斤以上,有机大米身价更高,一斤要卖到四五十元。

在京东、天猫、苏宁易购等大型电商平台上,记者同样发现,一些打着“有机大米”“生态大米”“绿色大米”标签的大米,价格往往是普通大米的2-3倍,甚至更高。

“绿色有机蔬菜能改善体质,因为有机蔬菜中抗氧化剂的含量比常规产品高,可以降低患癌症和心脏病的风险。”在银座超市一位正在挑选有机蔬菜的王女士告诉记者,三口之家,平时蔬菜吃的并不多,一直坚持在超市买绿色食品,感觉比较放心。

像王女士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尤以年轻人居多,而近年来,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对于追求健康的上班族来说,绿色食品就成了必需品。

正在超市专心为老人挑选绿色有机水果的刘先生告诉记者,“电视台养生类的节目一般都会介绍说,绝大多数绿色食品含有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 有利于人类的视力,缓解压力,增强自身免疫力,听时间长了就感觉还是绿色有机食品比较好,主要还是只买给老人和孩子吃,毕竟价格是普通食品的几倍。”

当记者问刘先生:“你为什么认定大超市这些贵的蔬菜水果就一定是绿色有机的呢?”

刘先生笑了:“真不清楚有什么标准,没有研究过,只是看贴着‘绿色食品的认证标签。”

记者随机询问多个消费者,没有一人知道有机食品真正的标准。

林巧是济南的一名自由职业者,他说买有机食品主要凭感觉,“我一般会看生产日期等基本信息,还有包装是否精美”。他坦言对市场售卖的有机食品不是特别信任,“我购买后会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上网查询资料看自己买的是不是真正的有机食品,总感觉不是太放心,即使是所谓的有机蔬菜,买回来还是要仔细洗一洗、泡一泡。”

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产品,这三个产品构成了一句说起来很连贯的句子:绿色、有机、无公害。但对于三者之间的差别,却鲜有人能说清楚。

“偶尔会购买有机食品,我主要是看产品的包装上有没有圆形的‘有机标志,但又听说不少有机认证标志花钱就能买来,所以对这种标志的真伪也不是很确定。”消费者高女士说,销售人员总是将有机食品说得天花乱坠,但有机食品到底是真是假,心里总是有疑问。“我也买过有机大米和鸡蛋,但口感也不好。买过一次,就不想买了。”

“‘有机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科学的概念,比如说欧盟的标准:只有当某一产品100%的配料,农产、非农产和添加剂均符合该法令要求时,该产品才能在销售标签上注明为有机产品。”食品专家郑风田介绍。

该法令就是欧盟于1991年7月22日就已开始实施由欧洲共同体颁布的NO.2092/91农产品有机生产法令,从而统一了有机生产的农产品和食品的生产、加工、标签和认证标准。它规定100%的配料为有机成分,少一点都不行。

我国在有机食品的规定上也参照了国际标准:生产基地在三年内未使用过农药、化肥等违禁物质;种子或种苗来自自然界,未经基因工程技术改造过等。在这种严格的标准之下生产的“有机食品”才可以称之“绿色有机”。

郑风田直言,无公害与绿色食品的概念在未来都可能会消失。绿色食品的概念最先出来,实际上是学习国外的,但是拿过来之后我们把这个概念泛化了,本来绿色食品的认证标准就比国外有机食品的还要低,后来又出来一个更低标准的无公害认证。这样就形成了三个不同的标准一起存在的现象,而且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就是认证之后缺乏监管,且不跟国际接轨。

“无公害本身的标准就很模糊,不禁止使用化肥农药,想用多少谁来管?绿色食品有两个标准,高标准的相当于有机食品,低标准相当于无公害食品。比如绿色食品分为A级产品,允许限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一些毒性低微、残留时间短的、容易清除的低毒高效的农药。AA级有三年的转换标准,很多东西不让使用,已经接近于有机食品标准了。所以这个事情总有些奇怪的地方。”郑风田认为,有机食品的概念最先在国际发端,但是这个概念漂洋过海来到我国之后,实际上延伸出三个概念,“绿色”的概念已经泛化了,和普通食品相比,高到什么地方很难说出来。

傍名牌、买证书、蹭“有机”

最近一篇新闻这样报道:央视记者在某全国知名连锁超市购买某品牌的胡萝卜等有机蔬菜,根据查询有机码追溯生产基地,竟然发现该生产基地根本就没有种植过胡萝卜,而且更诡异的是该基地还囤积了大量的化肥和尿素。随后央视记者对购买的有机蔬菜进行检测,发现多种有机蔬菜中存有禁用的农药残留。

从这个事例以及自己身边的感受发现,当下市场上的一部分有机食品都应该存有玄机。真正符合标准的有机食品应该不是太多。从这种现状可以发现市场的监管部门工作力度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企业的良心需要进一步提升,不要出现像前段时间火爆朋友圈的“假疫苗”事件。

有机食品认证“归市场”,也就是说是由第三方机构来完成。但是这些认证机构同时也是商业机构,他们同样需要营利,这就有可能产生认证机构自律不足,商家花钱买认证的问题。

记者找到一家可以代理有机食品认证的咨询公司,这家公司明確表示,可以帮助客户“在3个月内完成现场检查及产品检查工作,并拿到有机转换证书,第二年即可拿到有机证书”。据了解,与这样的机构合作,只需要缴纳5万元费用,全部由他们“一条龙”服务,而客户所做的只是提供企业证照和盖章签字等工作。

“绿色食品证书分各种级别,一般便宜的花6000元钱就能把认证办理下来。”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食品加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有机食品认证发证后,有的认证机构可能每年最多去企业检查一两次,而有些企业在幼苗时喷洒农药,检测时很难查出。

“现在虚假标称有机食品的现象特别多。”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告诉记者,虚假标称有机食品的现象主要有两种:一种根本不是有机食品,既没有遵循有机耕作规范也没有进行认证,只是将普通食品进行简单地漂洗和包装;一种是“挂羊头卖狗肉”,形式上符合“有机”的标准,也贴上了“有机”的标签,但实际上产品不是“有机”的,被调包了,这一类现象最多。

“产生这种现象,首先是利润驱使。真正的有机食品虽然价格高,但是生产成本也很高,真正的有机食品行业应该是微利行业。但是用普通食品冒充有机食品,生产成本会低得多。”专家介绍,有机食品凭感官难以分辨,而且真正的有机是生产全过程的有机,检测有难度。再者,对有机食品的监管主要依赖认证机构和行业自律,监管机制还不够完善。

据悉,我国目前对有机认证采取的办法是先认证,后生产。认证机构对土壤、空气、水和种植方式进行认证后,发放证书,核准产量,确定期限,批准生产,这就可能会产生认证之后疏于过程管理的现象。

有机食品比普通食品在价格上要高出一大截,但很多消费者对于有机食品缺乏足够的了解。利润驱使下,这些不良商家在“有机”身上动起了歪心思。傍名牌、买证书、蹭“有机”,“挂羊头卖狗肉”,滥竽充数、以次充好、名不副实,也就造成了市场上有机食品乱象丛生的现象。

记者调查发现,有50%以上的消费者表示不能分辨出哪些是有机食品;近70%的消费者觉得“有机食品”名不副实的现象比较多;有近50%的消费者表示平时基本不购买 “绿色有机食品”;有70%的消费者建议认证机构要在事前、事中、事后每个环节都严格审查监督。

营养误区:有机食品好在哪?

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常规食品相比,在营养方面并没有差异,只是对农药残留物、食品添加剂及转基因成分等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保证了食品的天然状态。

业内专家表示,真正的有机食品应是天然生产、无污染加工、有完整生产和销售记录,并通过环境保护部下属的国家有机食品发展中心认证。它杜绝使用化学物质、非天然转基因物种、辐射、激素等非自然生产方式,避免农药残留、人工添加剂、抗生素等安全隐患。而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允许使用农药和化肥的。但总的看,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常规食品相比,在营养方面并没有差异。例如,有机蔬菜与普通蔬菜在微量元素上差别并不大。有机食品从本质上来说只是在生产方式中对于农药残留物、食品添加剂及转基因成分等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保证了食品的天然状态。

据了解,由于许多消费者对绿色食品不甚了解,目前在认识上还存在着四大误区。

首先,误认为纯天然食品就是绿色食品。其实,一些纯天然食品,由于生长环境属于高铅、高汞或高氟、缺碘地区,在生长过程中吸收了土壤中的有害元素,食用后不仅没有好处,还会对人体造成很大危害。其次,误以为不加添加剂的食品就是绿色食品。须知,目前我国食品工业中使用的添加剂,有些是无害的,如火腿中使用淀粉作添加剂。第三,有的人误认为绿色食品不使用化肥和农药,但不使用化肥和农药的食品不一定是绿色食品,而某些化肥和农药是可以限量使用的。第四,误以为端上餐桌的野菜也属于绿色食品。自然生长的野菜,如没有经过专门机构安全认证,也不能称为绿色食品。

上海营养研究所2016年曾对若干名经常食用绿色食品的志愿者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跟踪观察。结果发现,轻者染上暴饮暴食的习惯。重者则开始寻求精神刺激,抽烟,酗酒,甚至吸毒,健康水平严重下降。

研究所专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与分析后,得出结论:因长期食用所谓的绿色有机食品导致人体摄入硝酸盐严重不足。

其实,大家在长久的生活中已经接受和习惯了日常食品中所含的硝酸盐,人体还在基因水平上发生了适应性变化。硝酸盐如维生素和矿物质一样,已经成为人体的必需物质。

但是由于绿色食品中只含有少量的硝酸盐或不含硝酸盐,所以即使经常吃绿色食品,也无法保证人体的正常需要,如果长期只食用绿色食品,还会破坏人体的营养平衡。

大家在生活中不应该只看重绿色食品对人体有利的一面,更要考虑单一摄入绿色食品中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正确的做法是在吃绿色食品的同时,也应该常吃一些大众化的食品。

另外,业内专家也提醒大家,平时在购买绿色有机食品时可以利用目前手机上的一些小程序,如“溯源码”“农业安全信息”等,可以直接扫描认证信息。

在济南家家悦超市,记者就对着一棵白菜包装上的二维码,用手机扫码可以看到,这棵白菜的出产地是山东济南历城区唐王镇、种植区域是山东万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有机白菜地块,有机认证的机构是北京万丰。像这样简单识别也很有必要。

“从总量上看,我国已经是有机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有机市场规模位列世界第四,但有机产品生产面积占农业生产总面积的比重还很低,人均消费有机产品的金额也很低,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非常需要绿色有机产品来保障消费安全。”山东省农技协蔬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臧虎表示,一方面,需要在消费端科普宣传有机标识和理念,让消费者了解有机生产方式;一方面,还需要引导消费行为,为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搭建信任的通道。

猜你喜欢

绿色食品有机农药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绿色食品工作指南》(2018版)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如何养一条有机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