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660年济南的高考落榜生

2018-01-03吴永强、

齐鲁周刊 2018年45期
关键词:渔洋蒲松龄济南

吴永强、

1660年,一个20岁的高考生迈着欢快的步伐,走在济南大街上。此前的小升初、中考,他都考了全市第一,看来高考过重点线是小菜一碟。更重要的是,他还得到了省教育厅厅长施闰章的青睐:“小伙很不错,前途无量!”

然而,这一次他高考失利。从此,他开始年复一年复读。直到1711年,71岁的老头最后一次走进考场,这次不是正规的高考,是委培,读的是大专,学习挖掘机修理技术,只发毕业证,没有学位证(一个带有荣誉性的贡生头衔)。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复读生——蒲松龄。

每次来济南参加高考,他都会在大明湖畔租房居住,在湖边游荡。他想到了同乡王渔洋,24岁的王渔洋在大明湖畔组织秋柳诗社,即景赋秋柳诗四首,名冠全国,发表、获奖、入作协,一路凯歌。凭着这次逆袭,王渔洋成为少年天才的代名词,名声赛过韩寒。

而蒲松龄,不光高考失利,就连写诗投稿也石沉大海,连退稿信都没有。

他一辈子都在想,我什么时候能像人家24岁时的样子,也就死而无憾了。

大明湖的烟波里,落榜生蒲松龄的身影显得孤单寂寞,若有一个夏雨荷聊聊人生也好啊,可惜,那些后来进入他小说里勾引书生的美女,现实中一个也没出现。他只有一个丑妻刘氏,爱了他一辈子,盼望了一輩子,辛苦了一辈子。

而他自己,一生向往远方,却止步于高考,在故乡淄川的山水间逡巡了一辈子。

只有一年,31岁时,应好友、江苏宝应县知县孙蕙的邀请,到宝应做了一年县委办公室主任。孙蕙的小妾顾青霞进入了他的世界,两人却没有发生任何故事。顾青霞30多岁郁郁而终,后来蒲松龄写到了无数鬼狐仙女,应该有此女子的影子。

聂小倩月下来到宁采臣床边,柔声说:“月夜不寐,愿修燕好。”宁采臣义正词严将她痛斥一番,对美色无动于衷——只可惜,聂小倩并非顾青霞。

他加入了县作家协会,和一帮文友吟诗作赋,诗歌只能发表在县里的自办刊物上。他做了民办教师,一做就是几十年。

漫漫长路,从家里到授业的毕际友家,几十里路,勾勒了他孤独的一生。

有一天,已身居公安部长兼国家级作协主席的王渔洋荣归故里,来到隔壁淄川县亲切接见本县基层作者。蒲松龄抱着一摞诗稿屁颠颠跑去——小作者面见大文豪,那种腾空的飞跃感,我见莫言时也曾有过。县作协主席毕际友介绍说:“这是民办教师蒲松龄同志,括弧,高中毕业许多年,还在努力备考中。”

王渔洋接过蒲松龄的诗稿,心想,基层作者的水平肯定好不到哪里去。看过后,渔洋先生很为自己的认识感到欣慰,捋了捋胡须,本想说你还是好好教书吧,诗歌真的不是你的菜,脱口而出的却是:“你还写别的东西吗?”

蒲松龄嗫嚅道:“写点儿……小说。”

在诗歌一统江湖的年代,写小说是不受待见的,兰陵笑笑生同志写小说不留名,曹雪芹留了名字却也让人捉摸不透:这个曹雪芹是不是西山村卖菜的小芹?这还是好的,有人诅咒施耐庵子孙三代皆哑,王实甫嚼舌而死,金圣叹评而刻之,被官府所杀。不像现在,小说家的名头盖过了诗人,小说成为文学的核心。

王渔洋按捺不住好奇,让他快拿来一阅。蒲松龄战战兢兢递上刚写就的几篇,盯着大佬的脸。只见大佬拍案而起,叫了几声好,连连嘱咐蒲松龄继续写下去,后生可畏。

乡村教师蒲松龄的心脏几乎跳出了胸膛,这是真的吗?

第二年,王渔洋寄给蒲松龄一首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

在之后每个《聊斋志异》版本中,蒲松龄都把这首诗放在序言或后记里。有名人撑腰也好,小说或许能多卖出去一些。

可惜,在他生前,小说一本也没卖出去。

猜你喜欢

渔洋蒲松龄济南
王士禛“渔洋说部”研究综述
蒲松龄:努力换来逆袭
渔洋山人的三大癖好
——成功男士必备
Paving Memory Lane
济南
蒲松龄
渔洋河畔的铭记——湖北省财政厅倾情帮扶五峰老区纪略
王士禛《唐人万首绝句选》选诗特征与诗学思想考析
Hi济南
Hi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