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APP:诲人不倦还是“毁人不倦”?
2018-01-03董忱
董忱
随着在线教育的蓬勃发展,在线学习类APP也得到了快速扩张,从在线辅导到在线写作业,可谓“应有尽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享受到这些软件提供的便利。然而,这些学习类APP也暴露出诸多乱象:有的APP涉嫌诱导消费,有的暗藏不良内容,有的变成了学生“交友”聚集区……这些打着学习幌子开发的APP,对学习是否真有效?
质疑:学习还是游戏?
“很多与学习无关的广告推送越来越多,比如‘三分钟挣大钱、自拍交友……”“‘趣味文章设置在搜作业按钮下面,经常查着作业就看起文章来”……最近有家长反映,原本功能齐全、体验良好的学习APP平台“作业帮”,加入太多让人分心的元素。
在一段时间狂飙突进的发展之后,现阶段鱼龙混杂的学习类APP正遭遇越来越多的质疑。诚如最近媒体所一再披露的,某些学习APP藏污纳垢,各式三俗内容充斥其中,令人不得不忧心忡忡。
不久前,一名小学生家长向记者反映,她的儿子经常要用某英语学习APP平台查询作业答案,可孩子近来总是避开家长躲在自己房间里捣鼓。一检查,发现原来该软件中嵌入了多款游戏。家长愤怒质问:到底是学习软件还是娱乐软件?
学生家长刘先生说:“以前从来没在意过‘成长世界这个板块,以为就是一个和学习有关的内容,有一天无意中点击进去后发现里面其实就是一个游戏社区,各种手游五花八门,而且很多东西,都要花钱充值去买,这个让我感觉到有些意外,这本来是一款给孩子做作业的APP,里面怎么竟然内置了游戏功能呢?”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四十二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今年6月,中国手机在线教育课程用户规模为1.42亿,用户使用率为18.1%,分别比去年末增长19.6%和2.3%。
但是,质量参差不齐的教辅APP滋生不少问题,不容忽视。程序设计不够人性化,做題被强制升级到最新版,一耗就是半小时;教学内容跟进不够快,网络课堂千篇一律没特点,习题答案常出错;掺杂游戏广告和低俗内容,开设“异地零距离”等交友圈,推送文章公然涉黄……
“优质内容缺乏和商业运营能力不足,是造成乱象的重要原因。有的为激发学习兴趣开发益智类游戏,但对学习心理和教学内容研究不足;有的则把学习工具纯当作商品,用不正当手段吸引和留存用户。”教育专家表示,这些乱象的一个后果是家长可能对智能化学习产生抵触心理,阻止孩子接触新型学习方式。
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如今许多所谓的学习类APP尽管打着“学习工具”之名,其骨子里却有一颗跨界做社交的心。于是乎,成年人的微信中有朋友圈,孩子的学习APP里则有同学圈。这样,APP黏住了用户、积攒了人气,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却是以耽误学业为代价的。久而久之,原本的学习交流平台,变成了一部分学生们相互撩拨的暧昧地带。
对于涉世未深的学生们来说,此类APP中的某些内容确实显得太多、太杂、太乱了。是真正用心做教育还是只是投机打擦边球?近期有关学习APP各种质疑声一波接着一波。
争议:使用还是卸载?
近日,本刊记者调查了市面多款热门在线学习APP,发现某知名学习作业类APP中真是包含大量游戏成分,甚至助推孩子成为“氪金“玩家,有的APP内发布大量明星榜单和打榜攻略,引起老师和家长的反感。
“作业帮,本来就是一个学生搜题APP,现在怎么成了娱乐游戏聊天购物的中心?”市民王先生是一位初三学生的父亲。他告诉记者,自己家的孩子上初中后一直使用“作业帮”APP进行学习。后来王先生发现这个APP上有聊天、论坛甚至有些不堪入目的涉黄文章,而且这种文章的点击率都上万,当时作为家长他很生气,现在慢慢开始控制孩子使用。王先生表示,“首页上全是娱乐信息,或者直接说全是游戏,根本不是在认真学习。”一怒之下,王先生将其卸载,禁止孩子使用。
“拍照搜题”是作业帮主打的功能之一,但在其客户端首页上,该功能仅占据了小小一角,呈现的大部分都是平台的推荐内容。在记者的调查中,很多学生家长表示不满,称“本是用来学习的软件,把广告文章直接放在搜题页面,逼着学生分散注意力。”
“之前老师要求安装的是‘一起作业用来布置作业。后来觉得广告、游戏等太多了,就换了‘一起小学学生,现在我手机上有十几个不同的学习APP,各科都有。”家长赵先生告诉记者,平时这些学习APP使用率非常高,老师不仅在上面布置作业、下通知、批改作业,有一次期末考试的英语口语测试都是通过APP进行,如果不是这些原因,会选择卸载,现在即使在使用也会对孩子进行严格地监督。
记者在APP商城中搜索“作业”或“学习”等关键词,有“一起小学学生”“作业帮”“小猿搜题”“作业盒子”等多款学习APP,其中下载量最大的是“一起小学学生”,显示有95.3万的下载量,其他几款也分别有25万、27万等不菲的下载量。
登录某学习APP后发现,内容涵盖了星座、明星、美食、笑话、段子等多个领域,也有游戏广告在首页出现。随机选取了20条滚动内容,里面仅1条与学习相关,19条都是无聊的内容。不少帖子阅读量和评论量还特别高,页面显示,一条关于星座的内容阅读量达23.3万,而关于化学的内容阅读量仅为3620。在一条动漫内容的评论中,一位用户留言评论“作业没写完,我还在这看”,下面多个跟帖回应“我也是”“看完再写作业”“看这比学习更有意思”……另一条明星内容的评论中,一位用户表示“浪费了宝贵的好长时间”,另一条评论则称“沉迷其中,突然想起,我是来搜作业的。”
针对“作业帮”APP首页充斥各类与学习无关的内容及广告,记者也电话联系了该软件的客服人员,回复是:上述内容确实会滚动出现在首页,暂时无法关闭,将会把家长的投诉反映给技术人员。
讨论:收费合理不合理?
学习APP除了内容遭到质疑以外,其收费模式也引起家长的不满。济南一高中家长称,高一至高三年级的学生都下载了这款APP,可查阅考试成绩、考试报告、题目解析、错题汇总等内容,但每一项服务都要掏钱,且开通会员套餐才能查看全部科目成绩。
“班里的同学都在比排名、赚学豆,拼学霸榜单,有同学为了冲学霸榜单,赚学豆,按月充值花钱买学习模块,买学习模块赠送虚拟宠物,为了让宠物长的又快又好,继续花钱买模块。就这一款中小学学习类APP,仅在智慧岛和我的任务板块,就有10来个学习模块需要支付才能使用。”这让学生家长李女士非常反感。
记者发现,打着辅导作业“必备神器”名号的APP“作业盒子”,在收费方面的问题也很多。签到和学习卡要充值,作业APP内购太多;买了180天英语课,没用到一个星期课程入口不见了;改错题要用体力值,体力用完得充会员或买体力卡才能继续改错……
说到底,教辅APP是投入研发成本的产品,大多数家长并非不能接受为知识付费,但收费项目需公开且合理。
有教育专家提出,个性化学习由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学习情况自愿购买,未尝不是一条合理途径。但总体上,这类软件必须把握好“教育工具”的核心定位,减少使用成本,提升使用体验。
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公办教育收费实行的是“一费制”,其中不包括教辅材料费,教育部门也明令禁止校方统一征订教辅材料。不管是以前的纸质教辅书,还是现在流行的教辅APP,要想管住、管好,除了对开发机构的资质等严格把关,还要彻查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利益输送问题,斩断以此牟利、互相勾结的灰色利益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