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镇青年金庸阅读简史

2018-01-03赵瑜

齐鲁周刊 2018年44期
关键词:乔峰大侠徐志摩

有一次看金庸先生的采访,他说他喜欢的作家是沈从文。便想起,他的表哥是徐志摩,而徐志摩差不多是沈从文的贵人。金庸的喜欢,或者和自己表哥的专门帮助有关系。

又有一次看一个关于金庸的评论,说,金庸该有多不喜欢自己的表哥徐志摩啊,他在很多个小说里,都将表哥的角色设定为人渣。我想到了慕容复,这是金庸小说中最为著名的表哥了,虚荣,且极端,最后为了权力直接疯了。

这些情节,大多是成年以后的事情了。

作为一个乡下孩子,我对金庸先生的阅读,始于《射雕英雄传》,那时候在乡下看书,一本书往往不知出处,那是多卷本中的一卷,封面也全都佚失,待我看到最后一页,黄蓉和郭靖躲藏在牛家村里暗墙里疗伤,要七天七夜的时间不能分开。可是,后面的内容却找不到了。我边看边觉得前面看这本书的人可恨,为什么要将这后面的内容撕下来呢?七天七夜,他们两个吃什么?会不会因为谈恋爱而走火入魔?最重要的是,他们被人发现了怎么办?

然而,等到我再一次看金庸先生,已经是《天龙八部》中的一本了。记得我刚上初三,课程颇紧张,老师发现了我在上课时偷偷看小说,没收了。没有想到,那老师也是一个金庸迷。过了几天,就问我,下一部呢?你手头没有了吗。

老师差不多每过一个礼拜就会问我一次,找到没有,下一部。他甚至还将没收我的书还给了我。然而,我终究也没有找到下一部。

我有时候看完其中的一本,却又找不到下一部的时候,会自己在夜色里想象小说人物的命运,也会和同学交流。如果恰好,我的猜测是正确的,我便觉得自己无比厉害。我对人物命运的合理猜测,差不多,也是我写作的开始。

念了高中,搬到了一个小镇上。有一家租书店。这是我熟悉金庸的开始。

然而,借书的人多,总是等我看完了第一部,第二部还没有归还。我只好从第三部开始看,等看完了第三部,第二部还回来了。我就再看第二部。这种顺序颠倒的阅读,十分有趣。往往在看第三部的时候,有些情节我只能靠猜测和推理。而等到第二部到了的时候,才知道,原来我猜错了。

最好玩的是在书中做笔记的一些人,还有个别人,会在第一卷结束的时候,问各种各样的问题,杨过找到小龙女了吗?马夫人到底喜欢不喜欢乔峰啊?游坦之是不是最痴情的金庸小说人物?

好玩的是,这些问题的后面,一般都会有另外的人写的答案。现在想来,这便是中国早期的网络论坛吧。因为提问题和回答的人,均匿名,所以这个论坛还不用实名注册,实在是自由极了。

看《射雕英雄传》的时候我喜欢上了黄蓉,而看《神雕侠侣》的时候,我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喜欢上了小龙女。我为我自己如此喜新厌旧而焦虑过。在我念中学的一九九零年代初期,在河南省东部的一个贫穷的小镇上,我把一册金庸夹在腋下,趁着放学的时候,去镇上的租书店还书。那时候,乡镇里汽车很少,小饭馆的老板娘和别人私奔了,还没有回来,常给我们煮面条吃的老板在路边哭。

理发店的中年妇女有一个漂亮女儿,如果我去理发的时候,是她的女儿给我洗头发,我便会和她说起我正看的小说。然而,她并不感兴趣,这多少让人忧伤。

那个年纪,我自然喜欢那些大侠,郭靖、乔峰、令狐冲。也喜欢世外的高人,周伯通、风清扬,又或者是张三丰。然而,多年以后,我发现,我所喜欢的这些大侠或者高人,大都是人性的单一的侧面,甚至在现实中,这些大侠和小说中的蠢货常常粘在一起,成為一个无法拆分的整体。

金庸在小说中,多次质疑名门正派。这对于在小镇上成长的我来说,是第一次思想观念的修正。他让我知道,掌握真理的人,也有可能是岳不群。而和邪教交朋友的人,也有可能充满了理想。

再以后,念了大学,工了作,娶了妻,生了子。世界由单一的视角,变成了更加复数的声音。才知道,金庸先生最早在小镇的租书店里告诉给我们的,我们并没牢牢记住。

多数人的一生,都是分裂地活着,阅读是阅读,而生活是生活。阅读里读到的东西,转眼便忘记了。尤其是小说里学到的,那是别人的生活。

而我仔细梳理我的阅读史的时候,发现,其实,在我很青春的时候,我已经从金庸先生那里获得了一种怀疑一切的动力。或许,这些年来,我所有的用自己的亲历所得来的认知,都源自中学时阅读金庸小说的片断。是他用英雄来告诉我们,哪怕你是郭靖,蠢笨,贫穷,漂泊,只要你诚实,守诺,执着,那么,你一定会成为一代宗师。

尽管,那些英雄是虚构出来,而他们背后传递出来的,对规则的遵守,对情义的重视,对权威的质疑,甚至他们一点点克服自己生命的障碍,去实现自己理想的样子,都是一种价值观念的传递。

什么时候,当我们可以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那么,我们所有的阅读都是有价值的。从这一点上来说,我的启蒙老师,应该是金庸先生。

(赵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

猜你喜欢

乔峰大侠徐志摩
花牛歌
黑熊大侠
三角龙教你做大侠
成年人的平庸,从合群开始
本地杀手
乔峰
小评《徐志摩论》
绝世武功
徐志摩的诗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