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研究
2018-01-03李小凡
李小凡
【摘 要】本文结合盐城工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说明了产教融合培养的重要性,并对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构建进行了探讨。通过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实施,不仅能解决新能源产业人才需求与学生教学之间的矛盾,而且能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产教融合;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TK0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24-0087-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4.041
【Abstract】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new 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cultivating model based on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teaching, and probes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ltivating model based on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teaching. It can not only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talent needs of the new energy industry and the students teaching, but also increase the students manipulative ability and stimulate the students' creative ability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and training mode.
【Key words】New 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teaching;Cultivating model
0 引言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我国为适应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于2011年设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本科专业,主要学习各类新能源的特点、利用的方式和方法以及新能源应用的现状、未来发展的趋势,旨在为新能源产业培养和输送高质量的专业人才。
鹽城工学院是江苏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为办学定位,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作为学校主要工程学科类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设有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是全国较早设置该专业的高校之一。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为加快发展壮大现代产业体系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同时,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
综上所述,深化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新能源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新能源人才的教育质量、推进盐城当地新能源产业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1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产教融合必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是盐城市四个主导产业之一,盐城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将新能源产业功能定位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创新型新能源产业制造基地、国家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东部沿海重要的新能源产业临港型服务基地。盐城市新能源主要有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还有盐城特色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其中,盐城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起步发展的关键阶段。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正处于加速发展的起步阶段,尤其是沿海风电场的建设,盐城风电装备产业发展迅速。
因此,为积极响应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如何摸索出一套适合盐城工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教育与盐城当地新能源产业进行有机融合培养模式是本专业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2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产教融合培养目标
学校从2011年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成立起就开始对盐城地区的新能源产业进行广泛的调研。通过调研,我们知道盐城市作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截止今年1月份,盐城市新能源装机容量达486万千瓦,新能源发电企业发电62.5亿千瓦时,实现产值294亿元,增长30.7%,新能源装机总量、发电量均居全省第一。2005年,东台国华风电场特许权招标项目落地,盐城清洁能源的发展大幕开启。亚洲首台套6.45兆瓦风机在盐城下线,亚洲规模最大的海上升压站在响水安装成功,总装机规模800兆瓦、全国最大海上风电场落户滨海,世界首个分体式海上风电升压站在大丰成功受电。
在当地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学校邀请新能源企业一线的专家召开座谈会,并对学校开设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体系、课程大纲等各个教学环节进行论证,确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紧密结合盐城市新能源企业特别是风电和光伏企业人才需求及行业发展趋势,以培养本专业学生面向实际新能源设备的动手能力,以新能源产业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作为本专业的办学定位,坚持以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开展了人才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并将其纳入专业教学计划,构建出特色鲜明的人才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
3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3.1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鼓励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任教师参加国家工程师职业执业资格考试,截止2018年,学院已有三位专任教师获得国家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另外,学院聘请新能源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人员担任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学任务,充实本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校为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工程实践和管理实践能力,扎实推进新工科建设,专门制定了《盐城工学院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试行)》(盐工发[2018]16号)文件,并积极开展教师进企业实践锻炼工作,有计划地选派专任老师进驻新能源企业去实习锻炼。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近三年共派遣了6位教师去江苏金风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中车电机有限公司等新能源企业挂职锻炼,学校并给予相应的课时补贴。
3.2 建立与新能源企业的联合培养关系
学校按照“产教融合、知行合一”的要求,积极融入新能源产业的发展。2010年,学校与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共建数字信号处理方案实验室。2012年,学校与国家电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合作建立国家风电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电气性能实验室。2013年,学校与西门子公司合作建成先进自动化技术联合示范实验室。2013年,学校与新能源龙头企业江苏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定全面合作协议。2015年,学校成为西门子工程联盟单位。此外,新能源科學与工程专业已还与悦达起亚、华锐风电、许继集团等30家新能源企业建立了良好的联合培养关系,并签署了产教融合教学实习基地,正式建立校企联合培养关系。
3.3 设立企业导师制
学校定期从合作新能源企业中选拔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师作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新生的企业导师。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一进校,即为其指定企业工程师担任其企业导师,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企业导师的科研和日常企业工作。此外,从大二开始,企业导师可引导学生参与到企业课题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强化学生将课堂中学的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相结合,为学生的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础。
3.4 增加企业实践环节
深化校企合作,有效发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企业生产一线,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熟悉产品开发与生产经营过程。学校不断优化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让学生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企业学习和实践锻炼。充分利用校外科研与制造实施、企业导师资源,进行面向生产实际的项目设计、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企业实践感知与技能,聘请行业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学校的实验实践教学和改革。
3.5 建立校企联合考核机制
学校联合培养新能源企业共同全程参与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和学生反馈体系,并定期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从毕业生用人单位得到学生工作情况的反馈,以及与第三方机构合作评价,形成人才培养的全程跟踪机制。根据反馈信息定期对培养计划进行修正与优化。
4 结束语
学校以后准备更加深入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进一步精心设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结构、技术能力和教学实践深度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进一步加强新能源企业高层次人才参与学校本专业的课程教学活动和课程建设工作。力争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新能源行业、服务流程和价值创造过程相融合,将新能源企业元素植入培养过程,将人才培养由传统课堂教学为主转换到产教融合的企育人模式。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本文结合盐城工学院该专业实际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表明了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是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健,许秀清,詹友基.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J].中国高校科技,2016(7):55-57.
[2]黎宾,周丽琴.基于产教融合的新能源产业高技能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装备制造技术,2017(3):199-202.
[3]黄帅,商明蕊.“产教融合”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机制及其构建[J].高教学刊,2016(6):6-7.
[4]陈星,张学敏.依附中超越:应用型高校深化产教融合改革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38(1):46-56.
[5]胡青华.应用型大学转型背景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选择[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3(2):38-41.
[6]李亚茹,陈波,刘志峰.产教融合优化专业设置校企合作实现协同发展[J].高教学刊,2017(6):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