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最接地气的歌曲 感恩改革开放

2018-01-03阙政

新民周刊 2018年50期
关键词:上音改革开放创作

阙政

林在勇(右一)为得奖者颁奖祝贺,右二为一等奖获得者代表徐唯尊。

提起坐落于汾阳路20号的上海音乐学院,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高大上”。的确,这座中国音乐教育重镇,建校90多年来,培养出了几代卓越的作曲家、音樂理论家、表演艺术家,创作出了一大批代表中国、影响世界的音乐杰作,最近10年来,师生们更是先后获得1000多项国内外重要赛事奖项,不断问鼎桂冠,在世界舞台上奏响了中国的时代音符。

不过,这座高等音乐学府并不因为卓越的国际成就,而将自己闭锁在象牙塔中。无论是星期音乐会、公益演出,还是即将对公众开放的崭新歌剧院,不断打开校门,才是上音新时代的关键词。

今年5月,上音面向全校举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歌曲创作”征集评选活动——这又是一次植根生活、面向老百姓的创作。活动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师生们的踊跃响应,48首投稿作品涵盖上音教师,作曲系、音乐工程系、数媒学院等本科、硕士、博士相关专业学生,不少上音校友也投稿了自己的创作。

12月12日下午,入围决赛的14件优秀作品,由上音师生自弹自唱,在学校北楼报告厅隆重献演。经过现场的最终角逐,《相约虹桥》和《音梦启航》获得了比赛的一等奖。

上音之声让人“耳朵一亮”

上音党委书记、院长林在勇也在现场观摩了整场演出:“今天我很感动,上海音乐学院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运用专业的音乐技能,唱响时代的旋律,唱出人民的心声,在歌曲创作的道路上取得越来越大的成绩。看到那么多年轻的同学在征集比赛中脱颖而出,我很欣慰,你们像改革开放40年一样,不断取得进步,不断迈向未来。”

在林在勇看来,上音的音乐事业包括很多方面,既要打造一流的学科,在音乐专业上不断勇攀高峰,也要深扎群众,唱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歌曲。“和从前相比,今天我们有了更好的条件,要用我们手中的笔,用我们的歌喉歌唱时代,作出自己对于人民、对于祖国的深情承诺。”

作为此次活动的示范作品,由上音青年教师田汨作词谱曲的《眺望》,已经入选中宣部、教育部首批新时代优秀原创校园歌曲,还参演了在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举办的第一、第二次全国大学生青春歌会。歌词里写道:“穿过雨中漫长的街巷/钟声敲响上课的学堂/这段青葱时光散落午后热闹操场/你我同窗少年清澈的目光……”

“田汨老师的这首作品,把个人的感受充分融入其中——把学生们的刻苦学习、对音乐事业的热爱都写了进去。这首歌曲还拍摄了MV,在MV中还有山区贫困孩子受到音乐感染追逐梦想的故事。我觉得和改革开放40周年的主题很贴合——扶贫攻坚是我们的共同使命,全面建成小康、让更多中国人幸福起来是我们的目标,歌词写作未必要将这些直白地写进去,看似无意的句子,更能让人感受到改革开放让身在其中的每个人都能获益,从而形成了艺术作品独有的感染力。”

在上海音乐学院,有一个名为“青年作曲家学社”的社团,社员们大都是青年学子,林书记却也经常“出没”其中。“成立这个社团就是希望鼓励大家进行歌曲的创作,社员们经常一起去采风,比如重走虎门销烟路、去深圳感受和上海不同的改革开放前沿等等。我希望让学生们明白,拥有家国情怀对于创作是非常重要的。”

曾经,社团组织过一次主题为“恋上这座城——上音学子的上海之歌”的歌曲创作,但林在勇却对大家的作品不够满意:“有些学生写了弹格路,写了雨巷……让人分不清楚这到底是哪个时代的上海,或者说,这是写的上海还是写的江南水乡?现在的上海要做卓越的全球城市,如果不能在创作中写出新时代的上海我觉得是不够的。”

林书记经常带着社员们一起研讨,请知名作曲家作词家来讲座,努力提高大家的歌曲创作水平。多年坚持之下,如今的“改革开放40年”主题创作终于让人“耳朵一亮”。

改革开放带来最大的变化,还在于国力的增长,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对更美好生活有了越来越高的追求,也为音乐艺术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这次我本来担心题目比较大,学生们可能无从下手。但是我很高兴看到许多学生选择了从自己小小的角度切入,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比如说柳江虹作词、张展作曲的《土地是爷爷的梦》,从亲情的角度写出了时代的变迁;刘世军作词作曲的《逛上海》聚焦了不夜城的新地标‘城市阳台滨江大道;周温玉作词、徐唯尊作曲的《音梦启航》则把眼光对准了自己在上音学习成长的经历,让每个上音的师生都很有共鸣。”林在勇不希望大家一看到“改革开放40周年”的主题就创作一些流于口号的歌词,“希望每个人都从自己本人可以感知的那部分去感受大时代,捕捉时代特征。”

用歌曲感恩时代

今年正逢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文艺界的纪念活动如火如荼一整年,各大高校的纪念活动同样此起彼伏。但像上音这样,融纪念于原创歌曲创作的方式,在全国倒并不多见。为何选择歌曲创作来纪念改革开放40年?

“因为在我们学院,老中青三代,可以说都是改革开放不同阶段的见证者和受益者。”林在勇表示,“我们想用音乐人的专业能力,唱出时代的新歌声,既是感谢改革开放40年带给我们的幸福,也表达出我们对于未来成长的自信。”

上海音乐学院已是一座有着90多年历史的高等学府,一直都被视为中国现代以降专业音乐教育的发源地,为全国输送了大量的音乐人才。但在林在勇看来,“上音之所以变成今天这么好的一所学校,和新中国是密不可分的,解放以后,上音得到了真正长足的发展——在城市最核心的中心地带拥有这么好的校园,在国际音乐院校中都是值得羡慕的。上音能有今天,和陈毅市长,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上音的关心分不开,也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历任领导,和无数热爱音乐、热爱城市的人们的努力分不开。汾阳路的校区之外,我们又有了零陵路的新校区,使得原本几百人的办学规模,发展到了今天师生超过3000人。”

“如果说新中国70年带给上音长足发展的话,那么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又更不得了——没有改革开放,不可能有上音那么快和国际打通艺术上的气脉,让一批优秀艺术家从世界音乐的最新发展中获得借鉴、取得成就;没有改革开放的政策,也不会有海外学成归来的专家,为上音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让青年学子不断在世界上取得巨大的荣誉;而改革开放带来最大的变化,还在于国力的增长,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对更美好生活有了越来越高的追求,也为音乐艺术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你无法想象在万恶的旧社会,吃都吃不饱的年代,音乐可能得到什么发展,它再好也只是小众的;今天就不同了,人民群众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才真正可能带来音乐的大发展大繁荣。”

以往,上音在国际赛事和专业艺术创作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绩,但林在勇觉得,还缺少群众喜闻乐见的创作,缺少可以传唱一时的好歌。于是,他一力策划了本次歌曲原创征集活动,希望师生们可以用更接地气的创作,满足广大普通受众的音乐需求。

不仅如此,在上音校园,记者看到,筹备建造了五年之久的上音歌剧院已经结构封顶,正在进行最后的内部装修。未来,这座崭新的歌剧院将面向群众开放。“我们相信凭借歌剧院世界一流的硬件设施,会更好地带动音乐艺术迈向更高的水平——歌剧院未来不仅是国际一流音乐院校的教学实践基地,也是把高雅艺术变成城市文化品质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它将辐射的不仅是国际舞台,更是城市精神。”

据悉,歌剧院未来的演出场次很可能达到每年四五百场之多,对此,上音方面甚至已经开始罗列演出计划,林在勇信心十足:“保证是高质量的专业演出,其中用于社会公益的场次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有我们上音的驻场剧目,也有各种声乐、器乐、民族乐的演出,不仅是国际知名演出会落户于此,校际的艺术演出交流也会面向公众开放,表达我们上音对于社会的感谢和回馈。”

从日常点滴感受时代脉搏

“当梧桐落叶时候/当阳光洒满校园街头/听着人来人往的喧嚣/念着不舍泪流……”

本次比赛的一等奖获得者徐唯尊,也是“上音青年作曲家社团”的社长。谈到创作这首《音梦启航》的经历,他坦言,一开始也挺棘手的。1994年出生的他,看到这个相对宏观的题目,觉得有点无从下手。“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个题目对我来说有点大,90后的我可能没有那么深刻的感受,但我作为一个上音人,在学校从本科读到研究生,亲眼看到了学校的发展和变化,一步一步为我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打造国际一流的教学,于是我想,我就从上音出发来创作这支曲子,写出自己的感受,以学校为切入口,感受时代的脉搏。”徐唯尊说,“我跟自己说,上音人写上音,更要真诚。”

歌曲究竟為谁而写?写歌曲就是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传唱的。

“不要流于喊口号”,这也是林在勇书记对于师生们的创作期望。身为书记、院长,林在勇也积极参与此次活动,亲自作词,创作了一曲《相约虹桥》:

“我从天上来/你坐高铁来/相约是上海/虹桥有你在

过眼的是烟云/前面的是风景/梦想七彩虹/结缘一座城

没有什么更合拍的时间/好过虹桥见/没有什么要跨越的空间/不能虹桥见

听说上海新雨后/虹霞常满天/想必虹桥明月夜/星星会相伴”

“作这首词,是有感于前不久在上海举办的首届进博会。”林在勇告诉记者,“虹桥本就是世界上主要的枢纽港之一,如今又在进博会上迎送全球客人,这里还有我们的国家品牌高铁,可以说,像虹桥这样重要的枢纽港,全世界都没有几个。写作这首词,我主要想表达的意思是,无论你从天上飞来还是坐高铁来,相聚在这座城市都是缘分——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故事来上海,也许是为了做成一单生意,也许是为了度过一段开心的假期,许多感情都可以在此寄托——上海也许见证了你的成就,也许见证了你的快乐,这些和老百姓关系最密切的,恰恰也是改革开放带来的福利。”

“过眼的是烟云,前面的是风景。”写作这句词的时候,进博会刚刚开幕,世界格局风云诡谲,特朗普正掀起一场中美贸易大战,但林在勇相信这一切都将是过眼云烟:“前面都是风景,只要我们坚信自己走的路是对的,就能架起七彩的虹桥。”

创作歌曲时,林在勇也给自己提了一个要求:主诉对象不要直接出现在歌词里。“我们要歌颂伟大的上海、伟大的祖国,未必就要直截了当地唱,每个人从自己日常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去感受时代——我们坐着世界上最好的高铁,会产生自豪感;我们看着彩霞满天管理有序的都市,产生对国家进步、对改革开放40年、对未来道路的认同——这样表现出来不是很好吗?每个人都能在日常生活的情感状态下,感受到生活的进步,未来的美好,国家的希望,这样的情感难道不是对新时代的赞美吗?如果我们现在身处的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上海,恐怕看到的只是帝国主义的军舰、灯红酒绿中人民的痛苦。所以我希望大家都能从自然的感情出发来讴歌时代。”

除了上音师生踊跃参与,本次比赛还收到了来自校友的投稿——在徐汇区文化馆工作的陈欣,就献上了自己作曲的《一路欢歌》:“摸过几颗石头/蹚过几条河/架过几座桥梁/造船又几艘/埋着头爬过了几道坎/直起腰迈过了几道沟……哎呀嘿/我的哥/撸起袖/加满油/追梦路上/咱一起走/一起走……”

徐坚强为上音学子们讲座辅导。

“这首歌曲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撸起袖子加油干。当时就觉得这句话特别有节奏感,好像有音符的律动在其中。”陈欣毕业多年,仍然关心上音,看到征集歌曲的消息就投稿来了,“这句话也很接地气,所以我创作的时候就告诉自己不要写得太过于艺术歌曲化,而是着重于表达一种情绪和号召力。一开始的歌词是‘你摸过几颗石头,你蹚过几条河,后来我们商量决定把‘你字去掉,这样更能代表整个族群在改革开放40年中的筚路蓝缕。”

不要闭门造车,要竞相传唱

认真投入的不仅是创作者,还有评委。一边征集歌曲,一边上音还为师生们请了著名作曲家徐坚强老师和著名词作家甘世佳老师进行了词、曲创作的专题讲座和“词曲创作研习营”辅导活动,场场都座无虚席。

“这个活动的意义不是求一个比赛的结果,而是通过比赛这件事来推动歌曲创作,让大家看到上海音乐学院既有艺术上的高度,又接地气,并不是关在象牙塔里闭门造车的。入围决赛的14件作品形式多样,有独唱、合唱、二重唱、男女声对唱,还有美声、民歌风格的艺术歌曲、通俗歌曲,让现场观众感受到参赛者中间既有学院派的功底,又有潜在的非学院派的创作能力。”徐坚强告诉记者,“我们都说要接地气,但同样是接地气,穿着鞋和赤脚踩在地上不一样,赤脚下河摸鱼和站在岸上又不同,接地气是有深浅的,我希望学生们的接地气是真正的接地气!——什么是真正的接地气?就是要下生活,去亲身体验最普通的人民群众的风土人情。我们每年组织学生下生活采风不是单纯的旅游,而是用音乐的眼光去观察采风目的地的一切人和事——看到放牛的牧民,看到农民赶鸭子,听到蛙叫蝉鸣,都要将其化作音符。”

歌曲創作并非上音的主流音乐,但在院领导的引导和多年努力实践下,如今,上音的歌曲创作被重视,正逐渐迈上常态化的正规。在徐坚强看来,歌曲创作具有两种功能:一是给人听,二是给人唱——后者更为重要。“歌曲不同于交响乐或其他类型音乐作品的意义就在这里,从古到今,从外到中,能留下来的歌曲,都是朗朗上口让人传唱一世的。比如说聂耳的《卖报歌》,多简洁,但是过了将近一个世纪了我们还在唱。所以我一直和学生说,我们要理顺创作上的观念——歌曲究竟为谁而写?写歌曲就是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传唱的,你要搞清楚哪一段旋律能让你的歌很快被大家记住并能传唱起来——比如说罗大佑作词作曲演唱的《未来的主人翁》,副歌部分就是简单几句词和旋律,‘就这么飘来飘去,但是唱到了听者心里去。”

徐坚强认为,从利于传唱的角度而言,上音师生在此次比赛中的创作稍显不足。“有些作品过于追求学术性,旋律转调虽很丰富,是典型的学院派,却因太复杂而造成主题旋律不集中,不易记、也就不利于传唱。艺术歌曲和流行歌曲最大的区别——艺术歌曲字少腔多,而流行歌曲字多腔少,少拖腔、甩腔,我们要很细致地了解并把控好这些特征,尽量做到朗朗上口。”

徐坚强是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节歌《地球是个美丽的圆》的创作者,一曲让大家传唱了20年,可谓妇孺皆知,就是因为歌词简洁、旋律易学易唱,简单而不俗。他相信,将来上音在歌曲艺术领域里一定能创作出脍炙人口的好歌,让音符飘出校园,让人们竞相传唱。

猜你喜欢

上音改革开放创作
上音歌剧院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一墙之隔》创作谈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上音二胡”与“海派文化”——上海音乐学院二胡教学的实践与理念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