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洲为什么唯恐“欠揍”?

2018-01-03朱国顺

新民周刊 2018年50期
关键词:中程导弹中程核导弹

朱国顺

12月21日,联合国大会投票否决了俄罗斯发起的支持“中导條约”的决议。这份决议呼吁联合国成员支持条约,并将其作为欧洲和国际安全的基石之一。

对俄罗斯决议草案,43个国家赞成,46国反对,78国弃权。大家会猜到,投反对票的一定会有美国,但没想到的是,反对的居然还有欧盟国家,这就有点意料之外了。因为,“中导条约”原本是为了让欧洲免遭中程核导弹威胁的。

欧洲为什么唯恐“欠揍”?

俄罗斯有言在先,如果没有“中导条约”,美国就能放手在欧洲部署核中导,那么俄罗斯必将把核导弹瞄准那些部署美国核武器的欧洲国家。这一刻,最着急的应该是欧洲,因为射程在1000-5500公里的中程导弹,美国可以置身事外,欧洲可是尽入囊中。危局当前,欧洲的表现却似乎唯恐“欠揍”:你来呀你来打我呀。

欧洲的心情是几分无奈、几分无脑。

欧洲大陆曾经领人类文明之先,也曾经是人类最惨烈战火的屠戮之地。两次世界大战都起源于欧洲,也整整毁掉了欧洲两代年轻人。也因此,在二战后东西方阵营的对垒中,欧洲各国痛定思痛,即便各为其主,也依然涌动着和平与缓和的潜流。苏联与西德、法国,美国与南斯拉夫、罗马尼亚,都建立了相对不错的双边来往。

在“各为其主、合作为先”氛围中,欧洲努力在核武器环伺之下,尽力为自己争取相对平稳的环境。美苏1972年签署《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后,欧洲各国向各自“盟主”提出,既然没有了反导、确保了“恐怖和平”,何不将部署在欧洲大陆上的中程导弹一并消除呢?这些中程导弹不影响“恐怖和平”,但这些导弹无论谁发射,真正损害的只是欧洲,始终是欧洲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盟主”们觉得不无道理,遂于1987年签署了《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销毁射程介于500至1000公里的短程导弹以及1000至5500公里的中程导弹,包括常规与核导弹。双方至今销毁了2692枚导弹,让欧洲长舒一口气。

如今,在美国主导下一旦正式退出《中导条约》,那么,维持多年的世界核平衡将被打破。由于美俄核力量发展已无任何限制,世界将不得不进入新的军备竞赛。连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也因此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称,美国退出《中导条约》意味着“宣布了新的军备竞赛”。

作为当事方,俄罗斯要求保留《中导条约》,就是希望避免这一状况。一切有良知的国家,也都希望力争减少世界的军备竞赛。欧洲的荒唐在于,它竟然反对不在欧洲部署针对欧洲的中程核武器。

《中导》与《反导》不同,《反导》是美俄两家的事,兼会波及其它国家;《中导》则主要是欧洲与俄罗斯的事,对其它国家影响不大。在攸关欧洲生死的大是大非问题上,虽有美国霸权,但欧洲也不得不硬一些才是!“中导”的射程,对美国是“纸上谈兵”,美国可以置之度外;打欧洲的各个角落,可都是绰绰有余、“弹弹见血”。

更加令人警惕的是,以退出《中导条约》为标志,特朗普政府正在加快“退群”的速度和力度,加快破坏以合作为主流的世界格局。“退群”常常被认为是特朗普个性使然,但实质上是美国政府将对外交往从世界主流的合作前行,改变为制造彼此对立,这不能不引起高度关注。作为世界一极的欧洲、曾经饱经战火的欧洲,更应该体现自己正确的取向。

彼此对立的结果,令人难以想象,两次世界大战就是最好的注解。在最近举行的第十五届瓦尔代年会上,针对美国发出的种种挑衅,俄罗斯领导人就表示,任何对俄罗斯侵略,俄军都会在“短短的几秒钟之内”做出核反击。俄罗斯领导人曾经表示,“如果俄罗斯不存在了,那么还需要这个世界做什么?”

即将过去的20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年。百年来的历史表明,没有良性的国际合作,不会有各国光明未来。在斐迪南大公遇刺的消息传出之际,磨刀霍霍的人很多还充满了欢喜,以为开疆掠土建立功业的机会来了。但大战打响之后,“在佛兰德斯战场,罂粟花随风飘荡”。

历史已经告诫了欧洲两次。欧洲不应该“事不过三”。

猜你喜欢

中程导弹中程核导弹
民用飞机设计参考机种之一 伊尔-18四发涡轮螺旋桨中程旅客机
核导弹安全发射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