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陋室铭》为例分析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式
2018-01-03唐小林
唐小林
一、要重视文言文的诵读
文言文和现代文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无论是在诵读还是理解上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古人曾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也从一个侧面说出了诵读的重要性。诵读最为基本的就是要读准音,读准字,读准词。文言文当中有很多古今异义字、生僻字、通假字等不常见的字词,如果无法准确地掌握字音,就很难理解透彻一篇文章。所以,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首先引导学生诵读。诵读的方式有很多,可以让学生单独读,也可以所有学生齐读,或者是通过一些有趣的方式来分角色读。通过反复诵读,学生们嫩巩固掌握文言文的语感、重音,停顿等规则,更能够理解文意,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诵读是一种沿用时间较长的学习文言文的方式,一定数量的诵读积累才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水平的前提。
就如文言文《陋室铭》这篇文章,诵读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初读。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找出韵脚,男、女生接读。其次,译读。学生运用“替、留、调、删、补”的翻译方法,借助注释、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再次,疑读。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探讨。最后,畅读。学生流畅的读文后,积累重点文言词句。包括一词多义、重点语句的翻译等。
二、教会学生积累知识的方法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知识的积累,必然不会有能力的提升。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有计划地积累,必然会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于文言文来说,在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们用专门的笔记本来记载文言文中一些词语的读音和用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才能有重点、有针对地进行积累。文言文中无外乎就是一些常见的实词、虚词的结合。学生的积累需要将横向积累和纵向积累相结合,不仅要学会新的词汇,还需要将之前学过的文言词进行复习巩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选择一些典型的词语来让学生比较。
在学习《陋室铭》时,教师可以选择几组带有同样字词的句子,让学生们来思考同样的字不同的意义,然后进行积累。比如,“有仙则名”、“故虽有名马”、“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等句子中,都有一个“名”字,但是意义却截然不同。又如,“斯是陋室”、“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是吾剑之所从坠”等句子中,“是”字是相同的,但是也有着不同的意义。可见,能够将同样或者是同类的词汇进行比较是掌握文言文字词的重要方式。
三、设置导语激发学生兴趣
无论是对于现代文还是文言文,导语的设置大有妙用。教师比较常见的导语引入的方式有很多,包括创设情境、讲故事或者是利用名言警句等等。导语是学习课文的先导,导语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作用。在文言文的教学当中,教师如果能够巧妙地设置导语,课文的讲解也会显得更加简单顺畅。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还没有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因此,教师在进行导语设置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心智特点。比如在学习《陋室铭》这篇文言文时,教师可以用作者的故事来引入:
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给他小鞋穿。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的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劉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转眼千年已过,策知县早已化作一抔黄土,而刘禹锡的《陋室铭》却代代相传,流芳百世,成为一篇脍炙人口的不朽之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
这个故事十分引人入胜,学生们会不自觉地被老师的故事所吸引,精力会直接进入到课文的学习当中来。
四、利用多媒体手段来展现文言文的内容
单纯地通过课文中的文本来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具体内容确实十分枯燥。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配乐朗诵,在讲到《陋室铭》的时候,“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等文字意境非常的美,可以配一首比较优雅的古曲音乐,在这种情境下,学生很容易进入状态。为了对这种感觉进行强化,老师也可以反复的进行乐曲的重播,并让学生闭上眼睛进行感受,这样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者写这篇文言文时的一些情感波动,真正地做到和作者的心灵相通。尤其是当文言文课文中的句子读起来能朗朗上口,教师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试听技术相结合的特点,在课堂上播放优美的古筝乐曲旋律,然后通过影像来播放松、竹、梅的图画,然后带领学生进入到一个情景当中来。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人竹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陋室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陋室不陋。作者的这种生活方式以及作者自身的感受完全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声音和画面展现出来。让学生们认识到作者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生的情感也会被带到课文当中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跃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