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首富”周莹的真实人生
2018-01-03冯仑风马牛
冯仑风马牛
她是一个不幸的女人:婚后不久,公公遇难,丈夫病逝,花样年华开始守寡并守节终身;她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将一个行将倒闭的商业大厦建成商业帝国,生意遍及全国;她还是一个官居胡雪岩之上的女官吏:因捐资助饷,被慈禧封为一品诰命夫人,并认作义女。
《那年花开月正圆》自开播以来,引发了无数热议,孙俪饰演的女主角周莹进入人们的视野。历史上,周莹确有其人。
周莹17岁嫁入泾阳县安吴镇安吴堡,婚后不久,公公遇难,丈夫病逝。她临危受命掌家。面对掌柜们侵吞资产以及家族内部的明争暗斗,她以过人的智慧成功地化解了家族商业危机,将一个行将倒塌的商业大厦建设成为商业帝国,创造了一部荡气回肠的秦商神话。
安吴寡妇、慈禧义女、陕西女首富、一品诰命夫人……历史上真实的周莹的人生比孙俪演绎得还精彩。
命运多舛,临危受命
秦商也称陕商,被认为是中国按地域亲缘关系最早出现的商帮,历史上“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走西口”这些家喻户晓的词都是因秦商而来,可以说秦商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一块“活化石”。周莹就是一代秦商中的传奇女子。
关于周莹的身世,历史上有多种说法。流传甚广的一种说法是,周莹出生于1869年,时为同治九年,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清朝政府,已经显露出末世的破败和荒凉。时局的动乱,也带来了思想的变革,以前“重农抑商”的传统受到挑战,商人成为社会上活跃的群体。
周莹是三原县鲁桥镇孟店村人,父亲名为周海潮,周家在当地也是富商之家。周家在明代是以贩卖布匹和瓷器发的家,明代之后,周家的生意渐渐衰落。由于父母早逝,周莹由其兄嫂抚养长大。17岁时,周莹嫁给泾阳县首富吴蔚文的独生子吴聘,二人可谓是门当户对。吴蔚文既在朝为官,也是著名盐商,承办江苏、安徽、江西等三省的盐业专卖,是与胡雪岩同代的红顶商人。
嫁入吴家本是万人艳羡的事情,可周莹并不知情自己的丈夫身患重病。吴蔚文有意隐瞒了儿子的病情,想通过婚庆“红鸾照命”来冲散“白虎凶星”。所以周莹结婚就是为重病缠身的吴聘“冲喜”。
大婚当日,吴聘由别人搀扶着与周莹拜了堂,且向周莹坦白了病情:“我活在世上18年,喝了15年苦湯。我自知命在踏薄冰踩浮萍,若小姐不愿与吴聘结为秦晋,我愿打开后花园门送小姐回孟店村逃婚。”
尽管周莹既惊又怒,但多年的家庭教养,令她很快冷静下来:“我今日既和相公拜了天地入了洞房,我周莹就是你吴聘的结发妻。今日大喜,望相公能以万利之语戒心猿意马,与我周莹同挽命运之车……”
但在安吴堡村也流传着另一种说法,称成亲之时,吴聘已经病入膏肓,吴家便找了只公鸡披红挂彩与周莹拜了堂。
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为什么会嫁给一个将死之人“冲喜”呢?这个问题令许多人感到疑惑。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为周莹是周家的养女,仅是为了门当户对,将其嫁给了吴聘;另一种说法是,当时周家家道已经衰落,经济窘迫,兄嫂为了经济利益,将周莹嫁给了吴聘。据说,周莹过门第三天,吴聘便撒手西去了。祸不单行的是,一年之后,周莹的公公到河南去收账的时候,掉到黄河里被淹死了,而且,记载重要商业信息的账本也被大水冲走。因东院吴家再无其他男丁,家族重担全部落在周莹一个小女子身上,她无子守节,得到家族的赏识,被称为“安吴寡妇”。
对这一说法,周莹的后人吴国华并不认同,她说,“周莹原来的墓志铭写着,吴聘和周莹结婚3年后,吴聘才去世。吴聘和周莹曾有过一个女儿,不到一岁就夭折了,这在《吴宓日记》中有记载。”吴国华说,吴聘在世时,周莹便过继了两岁的侄儿吴怀先做儿子。
丈夫离世、家业下滑……年纪轻轻的周莹成了东院吴家的掌门人。
在清末那个动乱的社会里,女人要抛头露面立足商场需要很大的勇气,她却毅然决然地承担起这份责任。她临危掌家后,为维持吴氏家族的商号、店铺、土地、房产等商业资本的运作,展现了惊人的商业天赋,她的阔斧改革可谓前无古人,很多商业规律至今仍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
有原始资本做支撑,她身边围绕着几十个能人谋事,其中尤以扬州总管罗天增与杨茂亭、王子绪、王幼农等人最为突出,他们个个多谋善断,经营有方。当时周莹在陕西主要做棉布生意、棉花生意、茯茶生意,仅泾阳的裕兴重商号就掌握着泾阳茶票的百分之六十,所以富甲全省。
初掌家业显智慧
周莹初掌家业时,当时支撑吴氏商业半壁江山的成都山货药材店“川花总号”主管和扬州“裕隆全”盐务总号主管想趁老东家去世将商号据为己有,她知道后,对此暗中展开调查,掌握了大量证据,在与两位总管交锋的过程中,如山的铁证和对仁义礼智信的义正词严让两位主管败北。
在与成都“川花总号”总管厉宏图的斗争中,周莹展现了应对危机的公关能力。首先她击破了厉宏图“吴蔚文赠予他川花总号”的谣言;其次,打点了四川成都府各有关官吏衙门;再次,在道德和法律的立场上彻底打败厉宏图,使他失去人心。随后,诚实守信的伙计被她提拔为商号管理层。
刘强东曾说过,公司管理的核心就是管人,管人的核心是怎么选人,怎么用人,怎么留人,怎么防止“大企业病”,保证信息通畅,减少部门扯皮。
古代的经营管理也是一样,周莹深谙管人的方法。为了稳定人心,她实行“阳俸阴俸”,提高伙计薪酬两成,增加年终奖。当“裕隆全”全体店员薪俸提高了两成后,他们的薪酬高出扬州商界最低年薪三成,加上每年分红,“裕隆全”的员工薪俸在江南同行中算是超群。
这一决定将员工收入与商店利益挂钩,如今大部分企业白领的收入分配也与之很相似。这种近于现代企业经营中的股权激励制度极大调动了店员的积极性,这样一来,“裕隆全”的生意没有因掌柜易主而受损,反而蒸蒸日上。
周莹因个性重情重义,所以身边愿意追随她的能人不少,这也是她能集思广益,迅速掌握市场运作的前提。她把他们视为兄弟姐妹,把管事伙计们视为手足,对始终跟随她的丫环书童,更是知恩图报,不但为他们成家立业,而且为他们教育子女。
如今不少企业重视员工关系,而周瑩无疑是建设员工关系的先行者。
经过周莹的苦心经营,吴家的生意达到顶峰。各大商埠、码头都有吴家的生意,南通北达,连成一气。全国108家分店,涉及淮盐、布匹、药材、米粮、油坊等各行各业。长篇小说《安吴商妇》的作者王芳闻说,由于奉行“诚信仁义”,周莹逐渐在商场站稳了脚跟。
关于周莹的诚信经营,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有一次,吴家高陵南糖商号食盐专卖店误将海盐当晋大青盐卖,让一老者发觉,找到商号总管提出批评。周莹知道后,立即命盐店贴出告示,承认错误,以三倍价格赔偿给老者,高陵县人们听闻后,纷纷为周莹这一做法点赞。事后,周莹还让商店在门口挂了一块“诚实无诈自律自戒”的木匾作为警示,这也是中国商业史上仅有的两块“诫欺匾”之一,显得弥足珍贵。她为商业注入了传统道德的力量。
为商人赢得尊重
土地问题一直是中国“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农村经济的核心。周莹深刻地认识到土地对于农民的重要性后,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还田于佃,减免租金,自负盈亏,20年不变。她将属于自己管理的土地分给佃农几乎无偿耕种,因为当时农业经济只能养家糊口,更有前途的是商业经济。从此她赢得了乡亲的拥戴。
让她真正成为“首富”的秘诀,是对市场经济的规律的应用。在市场经济的理念还没有出现在中国时,她便知道要按市场规律出牌。当时吴氏家族的产业涉及棉花、油坊、烧酒坊、粮店、米店、布匹……很多产品的价格会根据市场的规律上下浮动。一年秋天,棉花喜获丰收,但是关中的棉花行想趁机杀价,引起棉农不满,有的棉农干脆不卖。她提出“以丰补歉”,并用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棉花,结果垄断了棉花行业。西安棉花业的龙头老大因无法向客户供货不得不求助于周莹,只能高价从周莹手中买棉花。第二年,棉花歉收,因上一年棉花库存,周莹又战胜了其他人。7年时间里,她由每年进出3000来担棉花到一年购进11万多担棉花,由小打小闹成为关中地区棉花买卖大户。
她的身上有太多商人不具备的优点:重诚信、善用人、善于审时度势、求新求变,甚至具有跨国意识,吴家的商业版图在她的运营下延伸至海外!
作为晚清时期的女商人,能够在动荡混乱的时局中找到一次次商机,足以让她成为秦商领跑者!
与慈禧间的秘闻
在周莹的一生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她与慈禧的关系。
1900年,庚子国变,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流亡到陕西,史称“慈禧西狩西安”。
当时周莹是陕西商会的会长,住在泾阳安吴堡。她闻讯后,在泾阳买了5头壮硕的奶牛,连夜驱赶到慈禧的行宫所在。第二天当惊魂未定、寝食难安的慈禧刚起身,周莹就献上了一桶热腾腾的鲜牛奶,并捐资朝廷20万两白银(亦有说10万两白银)。据说亡命逃难中的慈禧见状,感慨万千,一边喝着鲜牛奶,一边泪流满面地说:“看来,还是陕西人与朝廷一心呀!”
随后,慈禧太后召见了周莹。周莹对这次觐见相当重视,带了很多珍贵的礼物送给慈禧。据《泾阳史话续集》中,孙杰曼先生罗列安吴寡妇给慈禧的进献物,就包括“哮珠手串一件、象牙凉席两件、金佛像一尊、景泰蓝香炉一个、楠木卧床一张、楠木小圆瓶八个、金猴一个、景泰蓝食盒一对”,如此丰厚的礼物,对如丧家之犬的慈禧来说不能不大受感动,于是,慈禧认周莹为义女,并亲手题写“护国夫人”牌匾。
《辛丑条约》签订后,周莹又向清政府捐资了50万两白银,同赴国难,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慈禧和她一见如故不仅是因为她捐了钱,也是因为她们同是寡妇,却同样在男人权力圈中立足。
其实向当时的政府捐银子,吴家是有不同意见的,但周莹的家国观很朴素:“这个朝廷不在了,国家不在了,家也就不在了。”
慈禧在陕西流亡了一年多,在过六十大寿的时候,周莹又送给她一幅由十二个屏面连接成的屏风做贺礼,金镶玉雕,价值连城,慈禧很是喜欢。后来,慈禧离开西安回京,由于屏风太大了,不好携带,就没有拿走。现在,这件屏风被收藏在陕西省图书馆内,是他们的镇馆之宝。
一个寡妇写就的史诗
在离世之前,周莹将挣来的财产分完后,还留了些日后重修郑白渠所用资金。只是,后来漫长的战争岁月和荒诞的政治斗争,重修郑白渠成了她的未竟之愿,那些用于修渠的金银财宝也随着她的死不知所终。
周莹42岁时去世,从守寡到去世二十几个春秋的短暂时光里,成功地扭转了吴家商业衰落的趋势,赢得了世人的尊重,也为自己赢得了举世无双的名声。
百姓因为她做的好事,如建文庙、办义学、开仓放粮、施粥赈灾、捐银打井、引水修渠等善举不断,将她称为“活菩萨”。
当她走完坎坷而传奇的一生时,不禁让后人肃然起敬。
“诚信无诈,自律自戒。以智取材,以商事国,以丰补歉,月初一、十五与下人共食……”每一条对于公司管理者都是很大的启示。
“椎埋去就,与时俯仰,变化有概”。她的成功不只是将一个行将倒闭的商业大厦建成商业帝国,生意遍及全国,更是她在商人趋利的传统概念里,以自己的商业智慧为自己也为商人群体赢得了无与伦比的尊重。
(综合摘编自《时代人物》、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