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基书法研究
2018-01-03何占福
【摘 要】在清代碑派书法发展过程中,何绍基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处于金石考据学勃兴、碑学兴起的书法变革时代,他于篆书、隶书、楷书、行草诸体均有精深的造诣,并能将诸体融会在一起,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本文试图从何绍基书学思想、书法实践以及对清代碑派书法的影响来展开论述,以对何绍基的书法研究作出比较全面、客观、明晰的认识。
【关键词】何绍基 重骨轻姿 横平竖直 中锋用笔 回腕高悬
何绍基处于金石考据学勃兴、碑学兴起的书法变革时代,这造就了他对碑学极力的提倡和独辟蹊径的创新。作为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独创了为人称道的“何体”,对晚清书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何绍基的书学思想
何绍基在书学思想上有很大的成就,他不但继承了阮元对碑学的复古思想和包世臣在北碑笔法上的开创,还在此基础上传承和发展。
(一)书须存篆意
在何绍基的书论中有许多关于篆书的思考,其中尤为典型的是“书须存篆意”,甚至是把它作为书法之秘。何绍基曾云:“余学书四十余年,溯源篆分,楷法则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绪,知唐人八法以出篆分者为正轨。”又云:“真行原自隶分波,根巨还求篆籀蝌。”何绍基还对颜鲁公、欧阳父子的楷书格外推崇:“窃谓两公书律,皆根矩篆分,渊源河北(魏碑),绝不依傍山阴。余习书四十年,坚持此志,于两公有微尚焉。”何绍基在给(祁)叔和张荐山学书的建议中强调:“荐山又有志学书,余劝其多看篆、分古刻,追溯本源。”何绍基书法追求“篆意”,在书写各种书体时也尤其注重与篆隶的结合。凡能体现其风格的楷书、行书、草书及隶书作品中,均参篆意。
(二)重骨轻姿
何绍基对中国书法很有研究,对其中许多书法现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曾说:“学书重骨不重姿,早窥古意薄献羲。”“重骨轻姿”则是何绍基的另一典型书学思想。其实在此之前,历代书家都很看重“骨”,对“骨”的论述也有很多。如卫铄《笔阵图》:“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王羲之《书论》:“大抵书须存思,余览李斯等论笔势,及钟繇书,骨甚是不轻,恐子孙不记,故叙而论之。”王僧虔《笔意赞》:“骨丰肉润,入妙通灵。”关于“骨”的论述遍及历代书论中的重要作品,足见“骨”在书法中的地位。何绍基总结历代书家关于“骨”的论述,得出学书应“重骨不重姿”的结论,这在书法上起到了点睛之笔。同时,何绍基又指出“昧本详末,舍骨尚姿,此后世书律所以不振也乎”,强调“骨”在书法中的重要性。何绍基认为,“书虽一艺,与性道通,固有大根巨在”,因此,要学书就要“竖起脊梁,立定脚根”。他还认为,“要之浩然气,方寸贵直养”。何绍基的这一思想既不同于晚明书家的极力张扬个性,也与其时馆阁书家的墨守成规有别。马宗霍更是把何提到“有清二百余年一人”。
(三)横平竖直
“横平竖直”一直是作为何绍基书法评论的四字准绳,同时也是何绍基另一个学书思想。起初何绍基论书重视横平竖直是由于他父亲“每一个以横平竖直四字训儿”,因此,他“仰承庭浩,惟以此四字为律令”,他作书恪守此律令,论书也以此为律令。这一思想观点与其诗“直起直落,独来独往,有感则通,见义则赴”有一致性。
(四)自立门户
“书家须自立门户,其旨在熔铸古人,自成一家,否则习气未除,将至性至情不能表见于笔墨之外。”这是何氏一生书学的心得,也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概括。从书法起源到晚清,中国书法经历了2000多年的历史。期间名家辈出,书法家林立。要想树立起自己的旗帜,就必须继承传统,不断创新。他以此态度来临习碑板,从他传世的临本来看,还没有发现与原碑完全形似的,全是自己笔法。“无与原碑完全相似,但又具汉碑神韵”,他反对墨守成规、不求创新的一味临摹的方法。对于他这种遗貌取神所创的汉碑综合体,关键在于多思考、多练习、多研究、多实践,才能在书法历史上开辟新天地。何绍基正是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一改常规书写方式,创“高悬回腕”的执笔方法。
二、何绍基的书法实践
何绍基的成功不仅仅在于他在书学思想上的成就,更在于他坚韧不拔、不断拼搏、不断创新、不断实践。而他的巨大成功正是我们应当学习和借鉴的。
(一)中鋒用笔
在书法的用笔法中,中锋用笔是最基本的笔法,也是最重要的笔法,特别是在篆隶书中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包世臣早年学书努力探索中锋用笔法,常自云:“锐精仿习一年之后,画中有中线矣。每以熟纸作书,则其墨皆由两边渐燥,至中一线细如丝发,墨光晶莹异常,纸背状如针画。自谓于书道颇尽其秘。”对于中锋用笔,何绍基是高扬鼓吹、果敢提出的第一人。正如他所称颂智永中锋用笔那样,“至于楷法精详,笔笔正锋,亭亭孤秀,于山阴几,直造单微,唯有智师而已”。
(二)回腕高悬
回腕高悬的执笔方式是何绍基潜心研究出的,为达到“生拙迟涩”的效果,将整个手臂一直处于运动与僵硬的互相对抗中,是一种违反人体自然习惯的书写姿态。一方面因何绍基使用长锋的羊毫笔,羊毫弹性较差,为避免笔锋倒伏,势必要求肘腕高悬;另一方面碑学理论要求点画有金石味,为达到这种金石气何绍基更加肯定了这种执笔方式。何绍基的楷书和行书除了追求篆、隶笔势外,因其独特的回腕高悬执笔方法,他的行书还表现出下笔坚实遒厚、力重势沉、以浓墨涩行为要的特点。
三、羊毫笔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历来书家、书论都十分重视毛笔的作用与品质,因此毛笔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何绍基选择的是羊毫笔,他充分利用羊毫蓄墨多、出水少的特性,饱蘸之后一气呵成,一连数字或涨墨、或枯墨、或晕染、或飞白,极富变化。
四、何绍基对清代碑学理论的丰富
在碑学理论方面,何绍基不但继承了阮元对碑学的复古思想和包世臣在北碑笔法上的开创,还在此基础上传承和发展。何绍基广临汉碑,掺以己意,“用笔灵空、洒脱,更非常人所能望其项背”,被后人称为“晚清书坛第一人”。何绍基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提出了一系列书学思想。在思想上,不断挖掘开新。“书须存篆意”强调学习篆书对学习书法的重要性,这在清代碑派书法上有重要的意义。何绍基还对阮元提出的“反对姿媚、追求古质”观点进一步深化,提出了“重骨轻姿”,进一步丰富了碑学理论。“横平竖直”是何绍基书法评论的一条准绳,为篆分古法找到了一条具体的标准,在清代碑派审美观上有重要的指引作用。何绍基提出了书家应“自立一家”,强调了书家要立于书法艺术之林而不倒,就必须自立一家。这也给以后书家在开宗立派上起到了点醒作用。endprint
五、何绍基对清代碑学技法的创新
何绍基在书法实践上也有很大的创新。他提出书法实践讲求中锋用笔。中锋用笔强调中锋用笔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篆隶书上。何绍基结合自己的实践,从李广“猿臂善射”法中悟出了回腕高悬的执笔方法,打破常规执笔方法。何绍基独特书风的形成,就得益于他的悬臂回腕执笔法。何绍基不愧为近代书坛上的一位大名家,其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刘恒.中国书法史·清代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2]何书置.何绍基书论选注[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88.
[3]衡正安.试论何绍基篆书[J].中国书画,2008(03).
[4]曹建.何绍基学政四川及其回腕执笔书法风格形成的文化渊源[J].艺术百家,2011(02).
[5]邹建利.篆分古意:何绍基毕生审美追求[J].甘肃社会科学,2008(03).
[6]楼晓勉.承传·变古·出新[J].艺术理论,2009(09).
[7]钱松.何绍基碑帖观的意涵及其思想渊源[J].艺术史研究美苑,2011(05).
[8]李名.论何绍基的书法实践及其对当代的启示[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7(12).
[9]田绍登.赵之谦、何绍基比较论[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5(01).
[10]罗永荣.浅谈何绍基的书法艺术[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論版),2009(02).
[11]任军伟.篆分贯真草散漫脱拘绳[J].视野书法史资料,2012(03).
[12]刘荣军.何绍基书艺大成缘由之探究[J].文史博览·理论,2007(01).
[13]李丹颖李建中.何绍基晚年的书法作品分析[J].文博考古,2012(01).
何占福 1965年生于宁夏石嘴山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自治区人大代表,石嘴山市政协常委,中国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画家,石嘴山市文联副主席,石嘴山书画院院长,华夏城乡文化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山水画创作院画家,大地山水画研究院副院长,宁夏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副秘书长,石嘴山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华环保公益艺术家,宁夏文史馆研究员,被自治区评为“四个一批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