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美国文学中的“个人主义精神”

2018-01-03王宏杰

小说月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利己主义个人主义

摘 要:论述以安兰德为领头人的美国文学中“个人主义精神”的主题,并以《源泉》《阿特拉斯耸耸肩》为例,结合文本进行具体的分析与探究。分别从人物设定、哲学起源以及文学的角度三方面来阐述“个人主义精神”的主题,通过分析主人公的经历、情感的内外在因素影响、个人精神与集体意志的冲突在作品中如何展现以及该主题的产生原因。据此来揭示二十世纪美国文学中“个人主义精神”主题盛行的原因。

关键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集体意志

1 个人主义精神及其作品简述

二十世纪,“个人主义精神”如异军突起于美国文坛,以《源泉》《阿特拉斯耸耸肩》为代表作品。不仅诉说了当时个人主义对社会的强烈诉求,反对权威经典,追求创新。值得注意的是两部作品都有一个贯穿文本始终的主题——“个人主义精神”。

在许多伦理学家的潜意识中对“自私”和“自利”持否定的态度,把它们看成是与社会和文明相互对立的东西。利他主义者认为,人们存在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是在于能够更好的服务他人,其最高的道德责任就是能够达到自我牺牲。与之相反,安·兰德却非常彻底的提倡利己主义的伦理学,所谓个人主义精神她指出人们只有为自己而活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就是不损害他人的前提下进行的自我价值的实现。

《阿特拉斯耸耸肩》的主题为描绘了一个由自私而精明的商人、科学家、艺术家等社会精英组成的世外桃源,有着田园诗般的诗意和现实社会中的欲望的满足。维系着一切的不是道德而是金钱,金钱被视作为崇拜的偶像,是自由交换和公平正义的象征,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创造者和思考者。小说结尾,由于强者罢工、抛弃了弱者,世界陷入了无边的黑暗,而乌托邦里则是一片和谐幸福。

《源泉》中的男主人公霍华德·洛克拥有不羁的建筑才华,但他坚持现代主义风格,不肯对流俗中趋奉、满足简单拙劣建筑风格的客户、建筑界主流人士妥协。尽管有不多的几位力挺他的客户朋友,但在世俗的浊恶激流的冲击下,以及精致利己主义者彼得·吉丁、埃斯沃斯·托黑等人的挤压下,公司曾倒闭,洛克到采石场打工度日。但他的精神从未被击溃,他的灵魂是高蹈的,他保持着建筑师应有的自尊和才华不坠。

两则文本看似交际不多,却都展现了“个人主义精神”的共同主题。

2 “个人主义精神”哲学起源简析

兰德的哲学观受到亚里士多德的极大影响。兰德的哲学是属于启蒙时代以及理性时代的哲学,如斯宾诺莎、阿奎纳等。她似乎也相当欣赏美国的理性主义哲学家勃兰德·勃兰夏,勃兰夏就如同兰德一般,认为理性和理性行動。

她认为亚里士多德是最伟大的哲学家。特别是她的哲学反映出了亚里士多德学派的知识论和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和兰德都主张“世界上存在着一个客观而独立于心灵以外的现实,而这种现实是可以为人所察觉的。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说,接一种指引人类活着成功而繁荣的生活的制度,要‘作为一个人的生活。

兰德相当欣赏尼采的著作,认为他的哲学是强调情感超过理性、对现实的主观解释超过真实现实的。在《源头》里,发现诸如威纳德这个角色:为了试图获取权力,他们操弄群众,但却牺牲了他们原有的理想和价值观,也因此成为了‘那些群众的奴隶。也因此,一个独立的人并不会将他的胜利隶属于群众之上。”兰德将她的哲学观改变和尼采对她的影响和平共存,在《源头》纪念版本的引言里以尼采的名言总结道:“灵魂高尚的人必先自尊。”

3 “个人主义精神”文学简析

首先就人物而言,主人公的设定,两个主人公都是精神自我完全独立的个人。

从情感上讲,两部文本通篇弥漫着一种集体意志对个人精神的压制和个人被迫向社会妥协,主人公都怀有一颗保持自我的心。这种相似情感一来自于内心,二来自于外在环境。

从内心来说,《源泉》中霍华德洛克的“独立自我”精神源自于三方面。(一)自己学院的认可,后来遇到导师当时受到社会的压制,不与建筑界主流人士的妥协;(二)反对一切形式的抄袭,坚持自己做开创性工作而非复制前人。(三)内心深处认为人类最大幸福是自我的价值实现。

从外在环境而言,(一)以洛克‘好友皮特和界内权威托黑所代表的社会集体意志对于洛克和他导师压制,目睹才华横溢的导师不愿向社会妥协而穷困潦倒,以及后来托黑设局,公司倒闭,被迫到乡下采石场工作,这些经历早就他。(二)真正意义上与洛克志同道合的人,他的女友多罗米克,用她自己的方法鼓励并督促的洛克坚持自我(三)是和男主洛克有着相似品德但无奈屈于社会变成极端利己主义者的威纳德,试图操纵社会舆论,凌驾于大众集体之上,却成为了集体的奴隶,最终被迫向社会集体低头。

4 “个人主义”情精神出现的背景原因

首先,从社会背景看,兰德与家人早年在俄国深受十月革命等动荡局势的迫害,后迁居美国,自由主义氛围的美国给予了她实现梦想的动力。其次,当时的国际局面,美国强调自由个人主义精神与苏联集体主义相对应,是个人意识与集体主义文化冲突的结果,兰德的理性利己主义不同于传统个人主义的特点就在于她同时也坚决反对通过“损人”来“利己”。安兰德认为利己主义不是极端自私自利,而是在理性的方式下寻求在社会中自我价值的最大实现,而自我价值的实现就是最大的美德。最后,这种精神对于当时的美国乃至世界人民都提供了一种理想的人际关系,在不损人的情况下利己,最大程度实现个人的价值,鼓励人以理性的方式追求自我的梦想。

时至今日,兰德的作品仍然活跃在文学界被更多人的所熟读,她的思想观念仍然影响现代青年,使他们对个人精神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安·兰德.自私的德性[M].焦晓菊,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王宏杰(1995-),男,汉族,浙江温州,就读于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猜你喜欢

利己主义个人主义
世界上不是只有利己主义一条路可以走
精致利己主义的欺骗性及其批判
论精致利己主义对青年使命担当意识培养的危害及化解策略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反对个人主义做合格共产党员
鲁迅的个人主义思想初探
——以《文化偏至论》为例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流变的历程
概念起源时间错了
个人主义能不能一分为二?
个人主义能克制得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