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主旨形象解读
2018-01-03杨旗
摘 要:《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是张贤亮的一部作品,作者思索人生哲理并关注知识分子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生存境况和感受。有许多专家学者已经从各种角度对知识分子章永璘进行分析。笔者打算从男女形象切入点来阐释对“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主题的理解。
关键词:张贤亮;章永璘;黄香久
1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解读
但丁曾经说过:“我这部作品的意义不是简单的……第一种含义是按照文字上的意义;第二种意义是照文字所表示事物的意义。第一种可以称为字义的意义,第二种可以称为讽喻或神秘的意义。”对于“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主题含义亦可采用这种方法。字义的意义和事物的意义相互补充来更好地说明其主题。
对于“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第一种理解是男人只有拥有了那一半的女人才能成为真正的男人,这样的理解则强调的是女性在男性成长过程中拥有不可或缺地位与作用;也可以简单的认为是“男孩”到“男人”的转变,男人在成长过程是需要女性这个角色的。当然也应该看到这个“女人”在男人看来应该不单单是指妻子,而应该扩展到所有的女性,比如母亲、妹妹,或者抽象地说是所有女人身上一种特性——母性。在刘大磊的《张贤亮创作心理论》中:“男人在人世间肇事闹腾其实都是在母腹之中折来折去,母亲娴静地看着一切、包容一切、宽恕一切。”也有表明男人与女人的关系。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是在表达男女之间的关系,且是男性視角下的男女关系。在书中女性黄香久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女性的全部是男性。黄香久的全部生活都是在围绕着男人,前面的两次婚姻到和章永璘的结合都是在与男人打交道。以下将从男性形象章永璘、女性形象黄香久来进行分析。
2 无意识下的渴求——幻想、碰撞、斩断
“在人的无意识中存在着动机、欲望和压抑力量之间的激烈冲突。”这也就造成了书中章永璘一些怪异的想象和性格的复杂。小说从一开始也极力描写劳改队员们因为整日见不着异性而苦恼,他们会在晚上讨论男女之间的一些荤段子等等。这些都在刺激着章永璘,这个不曾碰过女性的章永璘,而也因为没有见过具体的女人使他可以自由幻想。比如,章永麟对女鬼的想象,把他平时常用的香烟、馒头、书籍、铁锹等这些东西和女人联系起来。在与一些有家室的劳改犯交往中,他对性开始了自己的幻想,与之而来却是性的苦闷。
张贤亮在他的小说《青春期》中也写道:“世界如果没有女人便不成其为世界,如果我在摇篮中发现这个世界没有女人,我一定在摇篮中就自己窒息而死。”这可以充分了解作者对女性的态度,是作者惯有的思想。文本中的章永璘在极度的性压抑下,表现出来的也是这样一种“女人观”——女人在男人生命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他第一次在河边看到赤身裸体的黄香久后,便进入了一种无边无际的幻想之中。他开始蔑视他过去所受到的全部教育。各种观念在他的头脑中搅成一团,搅得他头疼欲裂。女人的出现让他对自己以往的一切都在否定,或许只有女人对男人有这种影响,雄性激素下的冲动与悔恨。
书中是通过对章永璘的塑造,在他俩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女性重要性的一面,又有诸多烦恼的一面。章永璘表现出来对家的概念和对家庭压力的认识中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书中用“梦境一旦变为现实,现实却又仿佛成为非现实的梦境了”使得章永璘在再次遇到黄香久时,两个人因为时间的沉淀似乎成为了聊得来的朋友,却也在有心无心中怀念着那第一次的邂逅。作者没把以前的偶然邂逅仅处理为偶然,进一步加深来展现两个人物的发展。女性和男性来了一次更加激烈的碰撞——结婚。
3 主体性的缺失——善良、冷漠、泯灭
“女性主体意识指的是女性……又清醒地知道自身的特点,并以独特的方式参与社会生活,肯定和实现自己社会价值和人生需要。女性主体意识将‘人和‘女人统一起来,体现着包含性别又超越性别的价值追求。”在《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黄香久是读过初中的,在对待自己的遭遇和自身所处的时代时,她没有明确认识的,也没有表现出她的智慧。黄香久在男人的一步步成长中丧失自己的主体意识。
黄香久,有着女性特有的温柔与美丽。经历过两次婚姻,一次是别人抛弃了她,一次是她踹了别人。在黄香久的世界观中,她认为家里应该有个男人,所以生活的主题就是找个男人踏踏实实地过日子。黄香久把女性的善良展现给了章永璘,让章永璘感觉到了家的味道,他也不由的赞叹女性的伟大创造力。章永璘在物质上是得到了满足。
黄香久在性的追求下逐渐泯灭了自己的主体性,在她完全被男人征服时,开始丢失了自己。当章永璘是真正男人的时候,她开始安排家里所有的事情;她把仅有的米饭留给章永璘;她会拜托黑子给他带收音机作惊喜。这些表现展现了她女性独特温柔的一面同时蕴含着女性主体性的泯灭。但在这种婚姻是没有安全感的,所以她会近乎疯狂的和章永璘抢日记本,幼稚的说抓住了章永璘的把柄,希望两个人在婚姻中能平等的走下去。主体性泯灭之后的疯狂举动。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成为了全书的主旨,男人离不开女人,同样女人也离不开男人,男女在各自促进,各自发展自己。
参考文献:
[1] 刘继阳.浅析神曲主题的隐性意义.[J]吉林:中国西部科技,2011.12
[2] 刘大磊.张贤亮创作心理论.[D].南京:南京大学,2013.5.25.
[3] 张贤亮.青春期[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8.1.
[4] 张贤亮.张贤亮精选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5
作者简介:杨旗(1994 -),女,汉族,江西丰城,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中国现当代文学。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