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湿热蕴中型疗效观察
2018-01-03王萍,蒋翔
王 萍,蒋 翔
(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河南 安阳 455000)
安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湿热蕴中型疗效观察
王 萍,蒋 翔
(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河南 安阳 455000)
R256.327.332
B
1004-2814(2017)12-1361-02
目的:观察安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126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3例给予安胃汤治疗,对照组63例给予胃复春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实验组85.7%、对照组8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较好。
慢性萎缩性胃炎;安胃汤;对照治疗观察
安胃汤为名老中医林沛湘教授研制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经验方[1],由黄连、干姜、制半夏、百合、乌药、丹参、白芍、薏苡仁、木香、甘草组成,有行气化湿、祛瘀止痛、平调寒热、消痞健胃功效。本研究中用安胃汤治疗CAG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26例,均为本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诊治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63例,男23例、女40例,年龄平均(32.3±4.2)岁,病程平均(3.1±4.2)年。对照组63例,男26例、女37例,年龄平均(33.1±2.3)岁,病程平均(4.2±1.4)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诊断标准:①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中《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湿热蕴中型。根据西医《内科学》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
纳入标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严重肝肾损害,较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严重精神疾患,辨证不属于湿热蕴中型。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国药准字Z20040003,由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提供)3粒,1日3次口服。
实验组给予安胃汤。黄连12g,干姜9g,制半夏12g,百合15g,乌药9g,丹参30g,白芍30g,薏苡仁30g,木香15g,甘草6g。水煎400ml,日2次,饭后1h服用。
两组均7天为一疗程,两个疗程后统计结果。
3 疗效标准
临床疗效评价参考《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公共意见》制定症状观察评分表,根据胀满、反酸、烧心、嗳气、食欲不振等症状采用积分法分为无,轻,中,重4级,主要症状分别记录为0.2.4.6分,次要症状分别记录为0.1.2.3分。
疗效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痊愈:主要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疗效指数大于等于95%。显效: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指数为70%~94%。有效:症状明显好转,疗效指数为30%~69%。无效:症状无变化或者加重,疗效指数小于30%。
用SPSS17.0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5 讨 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 ”胃痛”、”痞满”范畴。主要病机为气机不畅,升降失常。为本虚标实或虚实夹杂之症,本虚为气虚、阴虚、血虚,标实为痰饮、瘀血、食积、湿热等[5]。临床中以湿热蕴中型常见,湿热蕴结中焦,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出现腹痛、腹胀、嗳气、食欲不振等,湿热熏蒸肝胆,出现反酸、烧心、黄汗出等。安胃汤方融合半夏泻心汤、芍药甘草汤、丹参饮、百合汤,有行气化湿、祛瘀止痛、平调寒热、消痞健胃功效。方中半夏消痞散结、燥湿和胃,黄连泻火解毒、清热燥湿、清中焦湿热,干姜温中散寒,乌药温中散寒止痛,百合缓急止痛、益胃生津,丹参活血化瘀,芍药缓急止痛,薏苡仁健脾祛湿。诸药合用,降气和胃、活血化瘀[6]。
药理研究发现,干姜提取物能够增强胃肠动力,增加机体抗氧化及保护胃黏膜能力,调控相关代谢基因发挥抗细胞损伤、消炎镇痛作用,从而抑制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和肠化[7-8]。百合具有消炎镇痛、抗肿瘤、抗抑郁的作用[9]。
白芍提取物白芍总苷能够增强胃肠动力,促进胃肠排空,对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10]。甘草提取物甘草总黄酮能够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消炎镇痛[11]。因此,安胃汤治疗CAG效果较好。
[1]朱永钦,朱永苹,林寿宁,等.安胃汤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方药机制探讨[J]. 辽宁中医杂志,2017,48(03):644-647.
[2]国家药品监督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24-159.
[3]国家药品监督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124-159.
[4]朱永苹,韦维,林寿宁,等.安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对EGFmRNA的影响[J]. 广西中医药,2012,35(02):8-11.
[5]韦维,林寿宁,朱永苹,等.安胃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TFF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J]. 四川中医,2014,33(10):59-63.
[6]沈丽萍.从”虚、瘀、热”病机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机制[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6,3(1) :194-195.
[7]于华芸,吴智春,季旭明,等.干姜温中功效的分子机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1):181-183.
[8]史琪荣,于少云,孙晓迪,等.黄连干姜药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排空和血清胃泌素的影响[J].中国药学杂志,2012,46(13) :988-992.
[9]李艳,苗明三. 百合的化学、药理与临床应用分析[J].中医学报,2015,30(7):1021 -1023.
[10]冯文林,伍海涛,罗超华.白芍总苷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药理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 7) :1778 -1779.
[11]尤丽丽,曹东慧,姜晶,等.18β-甘草次酸对K19-C2mE 转基因 鼠胃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J].吉林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6,42(2) :221 -225.
2017-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