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城媒体同题新闻报道研究
——以榆林产妇坠楼事件为例

2018-01-03何雨蔚

视听 2018年1期
关键词:坠楼京报榆林市

□何雨蔚

同城媒体同题新闻报道研究
——以榆林产妇坠楼事件为例

□何雨蔚

媒体是现实的镜像,新闻真实是对客观事件的全面、平衡的反映。框架是媒体的惯用手法,对客观真实进行有选择性的、部分的反映,不利于受众看到媒介拟态环境之外的真实图景。考察同城媒体对于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可以综合多种框架下的信息与解读,拼凑现实的全景;也可以分析不同媒体在面对“一窝蜂新闻”时所选择的差异化策略和扮演的角色。本研究选取榆林产妇坠楼事件为切入点,对比十家北京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在报道热点中的表现与得失。

同城媒体;同题新闻;榆林产妇坠楼事件

一、研究背景

新闻真实的敌人是报道的“倾向”,而实现新闻真实与细节相关,例如新闻报道框架中的素材选择、报道均衡、观察角度等。媒体的专业精神也体现在平衡报道以及以判断和洞察寻求真相上。1947年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出版《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新闻界》,成为新闻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该报告书首次将“社会责任论”的明确意识呈现到世界面前。提倡自由而负责的报刊,主张新闻自由应以社会责任为规范,媒体在享有报道自由的同时还有责任向社会提供真实和重要的消息。这就要求新闻媒体在行使社会责任时,要自律,要致力于客观公正地进行报道,使新闻传播成为社会公器。

二、事件选择

2017年8月31日,榆林产妇坠楼事件经由传统媒体曝光、网络新媒体发酵后成为一时间瞩目的医患关系新话题。在整个事件发酵中,医患双方及媒体对话语权的博弈在舆论场掀起了几次观点交锋的舆论热潮。本文通过分析北京市十家主流媒体的相关报道,探寻同城媒体对同一新闻事件的差异化报道策略以及对真相把握的情况。

三、研究方法

(一)媒体选择

1.传统媒体:《新京报》《法制晚报》《联合早报》《北京青年报》

2.网络媒体:《人民网》《中青在线》《中国青年网》《环球网》《北青网》《法晚网》

(二)时间:从2017年8月31日至2017年9月11日

(三)样本收集方法:使用上述媒体门户网站的高级检索功能,通过添加时间与关键词的限定获取新闻文本。

四、事件回顾

2017年8月31日20时左右,产妇马某某在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家医院绥德院区待产时,从5楼分娩中心备用手术室坠楼身亡。事发后,经绥德县公安局现场排查,初步排除他杀。

2017年9月3日上午,榆林一院就产妇坠楼事件相关情况发布说明,称院方此前向家属建议实施剖宫产遭到拒绝,产妇最终因疼痛难忍跳楼身亡。不过,产妇此前家属表示并不认同此声明,并称曾两次提出通过剖宫产减轻产妇痛苦,但医生回复说检查后一切正常,不用剖宫产。

2017年9月6日凌晨,榆林一院就时间相关情况及大众关注的事件疑点再次发布说明,还公布了监控录像截图,并称是产妇家属下跪要求剖腹产。对此,家属称产妇并非下跪,而是疼到下蹲。当日,榆林市卫计局介入调查。

2017年9月7日上午,国家卫生计生委就“榆林产妇坠楼事件”首次表态。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副司长宋树立表示,已责成当地的卫生计生部门认真调查核实,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晚上,榆林市卫计局公布《关于榆林市第一医院绥德院区产妇坠楼事件有关情况的说明》,称产妇死亡与医院诊疗无因果关系,但暴露出医院相关工作人员防范突发事件的意识不强、监护不到位等问题。

2017年9月10日,榆林市卫计局决定对榆林一院绥德院区主要负责人和妇产科主任停职,并责成医院即刻对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整改。

2017年9月11日,榆林一院杨院长表示:“院方已和家属方达成赔偿协议,但具体赔偿金额不便透露。”

五、统计与分析

(一)内容与倾向分析

统计分析媒体评论从“医疗制度”“医院管理”“产妇权利”“家属伦理困境”等不同角度对该事件的剖析和反思,得出结果如上图所示。

1.家属和医院就剖腹产各执一词(占27%)

例如,《北京青年报》9月6日的《疼痛难忍产妇坠亡家属医院各执一词》:8月31日,在陕西榆第一医院绥德院区,一名产妇在待产时,从医院五楼坠亡。产妇坠亡前曾因疼痛难以忍受要求进行剖腹产,家属方面称,他们同意了剖腹产,但遭到院方拒绝。而涉事医院方则表示,拒绝剖腹产的并不是医生,而是产妇家属。

2.聚焦涉事医院公布视频截图(占24%)

例如,《人民网》9月6日的《榆林一院公布视频截图:产妇坠亡前两次下跪》:9月6日凌晨,陕榆林市第一医院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布消息,对备受社会关注的“8·31产妇跳楼事件”再次作出说明。说明中,榆林一院公布视频截图,显示产妇两次下跪要求剖腹产,均遭到拒绝。

3.卫计委回应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占19%)

例如,《中国新闻网》9月7日的《卫计委回应产妇跳楼事件: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在今日举行的国家卫生计生委例行发布会上,主持人表示,卫计委对榆林产妇跳楼事件高度重视,已经责成当地卫生计生部门认真调查核实,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4.涉事医院主治医生被停职(占13%)

例如,《新京报》9月7日的《榆林产妇坠楼事件主治医生已停职》:8月31日20时许,26岁的产妇马芳(化名),从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绥德院区住院部5楼跳楼自杀。9月6日,新京报记者向榆林第一医院绥德院区了解到,该院坠楼产妇的主治医生李瑞琴已停止工作,配合调查。昨日上午,医院负责人表示,目前警方正会同卫生部门、家属、院方做调查,将尽快给出答复。

5.反思我国现行医疗体制(占9%)

例如,《中青网》9月10日的《孕妇跳楼,究竟谁之过?》:孕妇跳楼事件刺痛了每个人的神经,我们都不是局外人,若不改变现有的医疗制度,悲剧将不会终结。当谴责医院松散的管理时,也应当反思是什么样的医疗制度导致医院不敢实施医疗措施;当抨击孕妇家人冷漠无情时,也应当关注是什么样的医疗制度造成了类似悲剧。

6.其他新闻(占8%)

例如,《法制晚报》9月8日的《产科副主任详述抢救“坠楼孕妇”经过:想赶紧把孩子剖出来但已经没心跳》:据霍军伟回忆,马某某坠楼后,头部破裂,肢体多处骨折。到了急救中心后,霍军伟还担心马某某肚子里的胎儿,想着可以赶紧把孩子剖出来,但他听了胎心之后,发现孩子已经没胎心了,霍说自己慌了,赶紧找来了急诊的B超医生,“但孩子已经没有心跳了。”

(二)舆情发展分析

1.舆情潜伏期:8月31日-9月4日。从媒体报道时间来看,该事件未引发过高关注,处于舆论形成的潜伏期。9月3日,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通过其官方微博@榆林一院,对网络上流传的不实信息进行情况说明,表示产妇因家属多次拒绝剖宫产,疼痛难忍跳楼。

2.舆情发展期:9月4日-9月6日。医患双方说法“罗生门”,引发媒体关注讨论。关于医院对该事件的情况说明,9月5日上午,坠亡产妇丈夫延某某接受《北京青年报》采访表示,自己曾两次主动向医院提出进行剖宫产,并强调,9月1日家属到医院时,主治医生和责任护士“立马跑开”,院方无人解释和安慰。产妇生母也证实产妇丈夫同意剖腹产。

3.舆情爆发期:9月6日-9月8日。讨论焦点向社会因素扩散。根据报道时间集中分布,该事件的热度最高峰出现在9月6日。该日,医院和家属双方均出示相关证据,表明不是自己的责任。由于医院和家属自说自话,且都将争议矛头指向对方,使得该事件的核心事实越来越模糊,舆论争议点也越来越多。北京的媒体对此事件的多次报道集中在这三天内。

4.舆情发酵期:9月9日-9月11日。同题新闻报道增加,加剧舆论发酵,引发更深的社会关怀与思考。例如,《新京报》社论表示:“事实未清楚之前,不论如何关注和表达,都应该有对逝者和生命本身的真正尊重。在真相未明之时,舆论场就迅速集中火力进行道德谴责,也是一种对生命的冒犯。”《中国青年报》报道认为:“整个产妇群体的权益,才是事件真正的核心。”“把讨论的焦点引向如何建立更加尊重产妇权益、更能保护产妇安全内的医疗制度上面,远比把口水浪费在‘选边站队’上有用。”《人民日报》呼吁关注产妇的感受:“应当看到,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有关医疗、法律的常识越来越普及,但一些更加重要的常识同样需要不断重申,比如对生命和个体的尊重,而后者恰恰是现代文明的基础常识。无论是医院还是家属,如果能更多关注产妇的个人感受,尊重她的自主选择,许多悲剧也许就能够避免。”

六、结论与反思

在媒介融合的新旧交替时代,开放的传媒环境给媒体和受众接受信息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众多的消息来源和信息发布渠道加大了媒体检验新闻真实性的难度。传统媒体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只有凭借报道的深度和高度,才能获得权威性和公信力的优势。但是在“求快”与“求真”的媒体之间在对榆林产妇坠楼事件的报道中高下立现。

内容和数量方面,《新京报》《联合早报》对事件的跟进追踪比较迅速。在质量上,《新京报》表现尤为突出,其9月6日的《五问“产妇跳楼”事件:榆林一院什么责任都没有吗?》评论,被多家网络媒体和自媒体转载、引用,并做到了早期关注、中期核实、后期跟进。在准确性上,《新京报》做到了相对客观,在产妇是“坠楼”还是“跳楼”的确证结果出来前,没有草率地定论。相反,《联合早报》在9月6日的《陕西产妇难忍剧痛跳楼身亡,院方与家属各执一词》中使用“跳楼”,其法理问题有不严谨之处,而该报在之后的报道中将用词换成了“坠亡”或“坠楼”,体现出媒体的自我纠偏。

在差异化报道中,《法制晚报》利用自身定位,发表关于事件中法律问题的评论文章,实现差异化生存;《新京报》利用其优势资源,发掘深度报道,将自己的声音主流化,获得较大传播。

虽然此事件还没有完全盖棺定论,但媒体的报道似乎在高峰期过后便告一段落,11日过后便只有一些自媒体或社交媒体在讨论和评价,而没有相关的报道继续跟进。至于此次事件中的疑团,至今仍然没有明确的解答。期待媒体有朝一日能发出证据确凿和铿锵有力的声音,维护公共领域中的新闻真实。

重庆大学)

猜你喜欢

坠楼京报榆林市
叶锐仙作品
建筑工地坠楼案
破解民企“经理荒”——榆林市“云端”培育万名职业经理人
不让脱贫攻坚“踱虚步”——榆林市强化脱贫攻坚督查
《这片黄土地》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黄土画派作品展在榆林市举办
全国结婚率“五连降”
《每日电讯报》和《新京报》关于十九大新闻评论的比较
读书
从2013年《新京报》书香总榜看我国国民畅销图书购阅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