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类APP市场现状研究

2018-01-03杨宇鹤李潇琳崔鹤洋索子桐赵胜兰

视听 2018年1期
关键词:早教软件儿童

□杨宇鹤 李潇琳 崔鹤洋 索子桐 赵胜兰

学前教育类APP市场现状研究

□杨宇鹤 李潇琳 崔鹤洋 索子桐 赵胜兰

当前学前儿童使用教育类APP的现象十分普遍,儿童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消费群体之一,家长工作繁忙,因而希望孩子使用教育类应用,帮助孩子学习和成长。学前教育类APP是学龄前儿童寓教于乐的最佳选择之一,我国家长也逐渐形成了为优秀的学前教育类APP产品付费的意识。本文对学前教育类APP的用户以及早教类软件竞品进行分析,并以“宝宝巴士-宝宝学汉字”为例,探讨学前教育类APP的发展方向。

传统教育;学前教育APP;新媒体

一、学前教育类APP的用户分析

(一)儿童层面

市面上比较受孩子们欢迎的儿童学前教育类APP大多数与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的儿童认知发展过程中的前运算阶段(2-7岁)特征相符,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学习并逐渐能够熟练地运用符号象征事物,并用符号进行简单的思考活动。从2岁到7岁这一时期是儿童正式进入学校以前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从参加社会实践中获得的需要跟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各种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只是刚刚开始发展。

根据这一时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媒体对这一阶段儿童的影响也区别于其他年龄层。媒体主要影响儿童的语言学习,扩大儿童的语汇量,同时也培养了儿童认识实物的能力,帮助儿童认识社会角色和学习相应的行为规范。根据学龄前儿童的日常表现可知,如今1-8岁儿童的父母年龄以25-35岁的白领居多,这类人群工作繁忙,乐意接受儿童教育类软件,以协助自己教导孩子。而现在的儿童“手机瘾”也较重,一天中除了上幼儿园与老师同学玩耍,更多的就是玩手机、看电视。玩手机也多以声音大、互动性强的游戏为重。此类游戏通过刺激儿童的感官,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二)家长层

在今天,儿童教育类应用越来越多地得到家长、研究者以及从业人员的重视,一方面应用开发商希望能够开发出更有助于儿童学习的应用并通过该应用获得利益,另一方面,家长希望能够为孩子找到最适合其学习成长的应用。此次调研,小组成员走访了北京印刷学院康庄校区周边的四所幼儿园,通过向儿童的监护人发放调查问卷并配合网上问卷,调研儿童家长对儿童教育类应用的态度。从消费者定位、消费心理和内容定位三个方面出发,对所调研的总体和样本进行分析。

1.消费者定位

(1)儿童成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消费群体之一

儿童目前已成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消费群体之一。在美国2-14岁儿童中,52%有使用移动型应用的经历。而在中国,拥有平板电脑的家庭中70%的12岁以下儿童都有使用平板电脑的经历。在调研中不难发现,几乎所有受访家庭的孩子都在使用移动端(手机),半数左右的儿童使用移动端的时间在一小时左右,另外有四分之一的儿童则是只要有时间就会使用移动端。其中,2-4岁的幼儿更多选择父母为其选好的APP进行娱乐活动,而5-6岁的儿童会在父母选择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二次选择,6岁以上的儿童已经有了自主选择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大多充当着第一次选择的筛选者和监督者。但具体参与游戏的多数还是儿童本身,这也与家长的空闲时间和精力息息相关。

表1 孩子使用手机登录益智教育类APP的时长

(2)家长工作繁忙导致希望孩子使用教育类应用

中国将在2005-2020年迎来第四代生育高峰,儿童教育将成为关注热点。据调查,1-8岁儿童的父母年龄以25-35岁的白领居多,即多为80后、90后,这类人群本身长期接触手机、网络等新兴领域,对其不存在排斥心理,且工作繁忙,无暇长期陪伴自己的孩子,并完全担负儿童启蒙教育的责任,因此乐意接受儿童教育类软件,以协助自己教导孩子。教育类APP有着很广阔的发展前景。

(3)家长对儿童使用手机的态度至关重要

调查的总体中,只有将近四分之一的家长明确表示反对儿童使用移动端登录教育类应用,而其他大多数家长都表现出了一种“默许”的态度。早教APP的出现也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它们代替了父母。因此家长们对手机教育软件有着很高的期望,既希望早教APP是照看孩子的“保姆”,又希望它可以担任孩子学前教育的“助教”。由于儿童与成年人相比,尚处于无自主能力的年龄范围,特别是对于2-6的儿童而言,在软件的使用中,家长属于儿童使用软件的主导者、筛选者和监管者,包括是否同意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软件,同意儿童每天使用多长时间软件,软件使用对儿童身心是有益还是有害,长期使用是否造成近视等等。因此,家长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使用手机的情况。

2.消费观念

看重免费软件,但付费仍可接受。在调查中也发现超过半数的家长认为教育类APP中的付费项目是没有必要的。目前在中国市场很多儿童教育类应用同时存在免费和收费两个版本,收费的版本大多比免费版本的下载量低,但也有三分之一的家长表示只要对孩子有帮助就可以接受付费。可见儿童教育类应用收费虽然不被家长看好,但对于消费者而言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家长会愿意为儿童购买收费应用进行辅助学习。但是付费项目也要控制在一定限度内,经调查,将价格设置在10-12元比较合理。10-12元符合中国市场目前大多数儿童教育类应用的定价,将价格设置于此可以较充分地挖掘客户的需求。

3.内容定位

(1)主题分布不均衡,自然科学被忽略

在内容选择上家长们普遍存在“功利心”,英语、数学、语文依次是家长们关注的重点,也恰好是中高考中的三大主科。可见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表2 希望孩子使用哪类儿童教育APP

(2)视频与游戏并重

在调查中发现,无论是从家长的角度还是从儿童的角度,视频和游戏都是他们在应用内容上的首要选择。

表3 喜欢益智教育类APP用何种形式与孩子互动

综合两个层面的受众分析之后提出建议:儿童教育类APP市场潜力巨大,3-6岁儿童将是主要用户;专注传统文化教育APP,近些年在教育教学中所占的位置越来越重,且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文化一脉相承容易让儿童产生亲近感;打造一个免费项目与付费项目并行的APP,但要依据市场控制好价格;此外,在内容上要尽量多样化,制作儿童感兴趣的、有意义的原创视频,并开发多种益智游戏。

二、早教类软件竞品分析

(一)市场状况

教育模式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发生变化,很多学校、幼儿园的教育工具也基于传统的粉笔、黑板,增加了其他更智能化、数字化的教学辅助工具。因此不难看出,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模式。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等如果能得到合理利用,一定会成为重要的学习工具。

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儿童教育类APP可能是除游戏外最具赚钱潜力的类别。数据显示,在教育类APP上,超过80%的热卖应用的设计对象是儿童,并且此类儿童教育类软件应用的需求呈持续增长的态势。

(二)学前教育类APP分析与启发——以“宝宝巴士-宝宝学汉字”为例

宝宝巴士专注于移动智能早教产品研发,旗下有130多款APP,早教产品覆盖语言、健康、科学、社会、艺术五大领域,在全球范围内拥有2亿家庭用户。本次竞品分析选择宝宝巴士旗下的宝宝学汉字APP,希望通过对该软件的分析得到一些有建设性的启发。

1.用户群体(1)性别分布

性别方面,大多数中国家庭中主要是女性辅导孩子,因此下载此类软件的用户大多为女性。

(2)年龄分布

表4 年龄分布调查

年龄方面,用户主要为26-35岁的成年人,基本符合幼儿父母的年龄层。作为面向儿童的幼教类软件,用户群相对集中且比较年轻。

(3)消费偏好

表5 消费偏好调查

用户群体消费偏好偏向大众品牌,从消费能力来看,中低端消费水平用户占主导地位,可能会拉低产品的付费率。

2.竞品分析

(1)信息架构

交互页面以游戏为主,需要提前预设的内容在“家长中心”里。首页重点在交互体验上;家长页面重点在信息展示上。产品总体信息结构简单,层次感较为分明,重点突出。

(2)产品功能

游戏界面承担主要的交互功能,面向儿童;辅助功能信息量更大,则面向监护人。

(3)交互设计

面向幼儿的页面颜色明亮,动画效果为3D效果,但细节处理不到位,画面质感比较粗糙,部分模块的触发机制不明显,用户体验感一般。但由于本产品面向的是逻辑感欠缺的幼儿群体,所以对这方面要求比较低也可以理解。家长中心的页面风格与主页面相比偏沉稳、简约。家长中心主要面向幼儿的监护人。该模块为拓宽产品功能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其中,“宝宝巴士微信”和“有奖活动”两个模块分别利用微信和QQ两个社交平台,进行用户引流,为流量变现奠定了基础。福利模块则可以理解为一个广告位。

3.启发

宝宝学汉字这款APP面向的目标用户群是五岁以下的儿童,从这个出发点来看,其内容规划和视觉设计比较符合目标用户的年龄层次。但学习模式比较单一,不容易检测成果。这个问题和我们所规划的产品目标产生了比较大的冲突。由于目标群体年龄较低,理解能力有限,很多行为会受到监护人的影响。然而通过市场调查我们了解到,由于对视力影响过于严重,大部分家长不是很支持孩子使用移动设备,这也就牵扯出了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尽可能地提升效率,而不仅仅是吸引用户延长使用时间。

三、结语

学前教育类APP是学龄前儿童寓教于乐的最佳选择之一,我国家长也开始形成了为优秀的学前教育类APP产品付费的意识。然而当前众多学前教育类APP的学习系统性较差,学习效率较低。在学前教育类APP开发推广的过程中需要着重注意提升学习效率。

1.罗雨虹,黄秀琴,邵群飞.早教APP与幼儿园合作的调研分析——以巧玲珑童书馆为例[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01)∶113-114.

2.陈莹,刘帅,陈安琪.小学教育APP应用现状分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12)∶89-90.

北京印刷学院)

猜你喜欢

早教软件儿童
禅宗软件
软件对对碰
去早教班可以让宝宝早说话吗?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
早教QA
早教QA
早教真那么神奇么
丰富多彩的Android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