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混合式教学研究探讨
2018-01-03李洪梅沈晓凡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李洪梅 沈晓凡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计算机应用基础”混合式教学研究探讨
李洪梅 沈晓凡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在传统教学中,“计算机应用基础”存在一些问题;而混合式教学融合了线上教学、传统课堂教学,在混合式教学实施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基础上,探讨分析通过课程微信公众号、世界大学城课程云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并指出了在实践中,那些问题在实施混合式教学中应该注意,从而促进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的改革。
计算机应用基础 混合式教学
1 混合式教学
1.1 混合式学习
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融入多媒体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中融入协作学习等几种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就是混合式学习。而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下,又重新定义混合式学习,即将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传统学习优势,教师在启发、引导和监控教学的过程中,起到主导的作用,同时,学生也能很好地发挥其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体性和创造性。新的混合式学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网络化学习方式结合传统学习方式;教师主导结合学生主体。
1.2 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是指在混合式学习理论基础上,将线上网络学习结合线下传统教学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具有线上、传统教学的优势;不仅保留了师生在传统教学中,进行当面交流、教学,学生还实现了通过网络的自主学习;同时教师还能进行在线教学的交流、反馈;从而教学效率得以提高。相对传统单一的线上学习、面对面教学而言,二者结合起来的混合式教学效率更高。
最近几年,我国的很多教育专家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研究在混合式教学方面。如:李志超等研究了混合式教学的构建路径、知识习得,经过教学内容并从中提出建立和翻转虚拟社区的实践,促进学生构建混合教学中习得知识路径的主动性。赵磊等在MOOC(慕课)视角下,对混合教学新模式进行探讨,从中指出在MOOC的视角下,促使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结合多种教学方式的改革。
2 云课程的平台
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地发展,使线上课堂逐渐融入传统课堂,而传统课堂也在逐渐延伸、放大;这时,很多开放式学习平台就出现了。在现代互联网时代,混合式教学就更具有“混合”特征。
2.1 微信公众号平台
微信是一种交流沟通软件,它不仅可以发送图文消息、视频和语音,也是互联网一种新的体验方式。大学生是微信主要用户且活跃;对新事物很敏感;在互联网环境下,微信慢慢成了新学习平台。而微信公众号平台,是将信息推送和订阅;信息自动回复和聚合等功能结合在一起的开放式平台;课程微信公众号的建立,可以促进师生间的实时互动和课程信息的推送。
2.2 世界大学城云平台
一个主要以视频教育、个人空间为载体;且已形成网络学习功能模块的云学习平台是世界大学城。现阶段,已经推广应用在很多省、自治区的教育机构。世界大学城逐渐实践应用于职业院校教学中,在个人学习空间,大部分教师都进行了云课程的建设。在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的推广,为了线上教学逐渐融入传统教学中,不断建设云课程项目,且都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教学,这对在职业院校开展混合教学模式,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3 在传统教学中,“计算机应用基础”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同时也是对学生互联网信息素养和计算思维培养的主要课程。传统课程时间的局限性;且教材内容多又杂,导致有部分教师由于课时的缺乏,从而在教学方式中,采用软件培训的方式,让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越来越“狭隘”。在课程教学中,主要会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课程教学内容也随着慢慢增加;然而在大环境下,减少学时就制造了学时不够学习内容的现像。
(2)现在,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大班教学模式,一般上课人数都有几十个人;教师想进行差异化教学,但由于局限性原因,不可能对每个同学进行单独指导。
(3)虽然课程资源平台建设了,但仅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课程资源,并没有最大发挥利用资源,达不到学生随时在线学习的需要。
(4)简单的课程评价和考核形式,评价注重于最终结果;而缺乏在学习过程中分析原始数据的评价。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对新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探讨。
混合式教学融入了线上教学、传统教学的特征,促进了传统课堂的伸展,从而内容和学时间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同时对层次不同的学生实施了差异化学习;通过信息化,学生和教师一对一的交流得到了实施,教学效率也明显提高了。
4 实施“计算机应用基础”混合式教学的条件
4.1 在世界大学城的基础上建设云课程
把混合式教学应用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首先,应该建立一个系统地课程资源平台;其次,把课程在平台上进行发布。从2013年开始,在世界大学城云平台上,该课程就一直在进行空间教学;并且通过建设课程资源,线下和线上混合式教学在试点班级实践活动,“计算机应用基础”名师空间课堂在2016年成功建立,从而确保了课程混合式教学的全面实施。
4.2 建立课程微信公众号
给“计算机应用基础”建立课程微信公众号,让学生更方便地接收学习任务、学习课程资源和课程资源动态更新的跟踪。现在移动时代的不断发展,在微信公众号中,推送微课、学习任务单和在线测试等各种课程资源,不仅能够得到很好的交流、沟通,还有利于学生在课堂外学习,从而让学生养成对时间能够正确安排的好习惯。
5 对“计算机应用基础”实施混合式教学的探讨
5.1 教学设计进行优化
按照“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和混合式教学理论的特征,与现有的云课程教学设计相结合。课前、课中和课后三大任务构成了课程混合式教学的主线。在课前,教师把微课和学习任务单等发布在微信公众号上,学生接收后,对新课任务进行了解;且新课核心技能点可以通过微课视频预习;在课中,主要是任务驱动,与学习检测、重点讲解、考核评价和拓展学习相结合;在课后任务的基础上实施课堂伸展,基于云课程平台,对各类教学原始资源、在线辅导、数据分析进行实施。
5.2 课程任务的用心设置
在混合式教学课前,学生首先应该进行预习,而课后进行部分任务的拓展。为了课后任务完成度和课前预习参加度的提高,必须对课程任务精心设置;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考量。按照学生专业要求,对模拟岗位情境的学习进行构建;按照专业设计出相关实践性的任务;从而学生对学习提高了兴趣,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比如:学旅游专业的学生,在Word字处理模块进行教学时,对一些与专业相关的任务(制作旅游知识宣传册和旅游节日班级板报等)进行设计;而制作旅游知识讲座演示文稿的任务,则在PowerPoint演示文稿模块教学中进行设计,让学生提前熟悉未来岗位的操作,促进了学生对学习积极性;也确保了实施课后和课前教学。
5.3 模拟岗位进行分组学习
在云课程混合式教学的基础上,提供了很多课程资源给层次不同的学生在线上教学中实现差异化的学习。学习小组在模拟岗位情境下进行设计,按层次不同的学生进行组内成员分配;组长由其有较好学习能力的学生担任;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组与组的竞争;而组内又互相帮助且进行监督,因此,不仅提高了层次不同的学生学习;还让学生对学习主动性得以提高。
5.4 课程进行多元化的评价考核
对混合式教学适合的评价考核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学习过程的评价是必须重视的,要考核学生平时的成绩,通过终结性评价结合过程性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师在课堂中,可以直接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能力和表现等;还有完成课堂任务的情况等都可以作为评价考核的根据,而在线上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则必须根据在云课程中,学生对课程资源学习的在线测试结果和原始记录,以及组内成员的互相监督和评价。而课程考核中,则需要对以前课程成绩考核方式的改革。所以,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课程考试构建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混合式教学中的评价考核。
6 在实践“计算机应用基础”混合式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6.1 课程资源维护、完善的问题
跟传统教学相比,在课程资源方面,混合式教学需求更丰富;尽管“计算机应用基础”云课程在世界大学城云平台中已建立,微信公众号平台也创建了;但要在不同学生和专业中实施教学,必须按照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资源进行及时的更新、调整;以此同时,还必须维护、完善在线课程资源;然而需要消耗很多精心、时间来完成这些工作,仅靠个别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所以,课程教师组团进行集体备注课;且对课程资源共同建设,这将是在混合式教学实践中,给研究探讨建设课程资源问题提供了方向。
6.2 在教学环节上分配时间的问题
和传统教学一样存在课上环节时间分配的问题。比如,在课上环节中,首先,线上学习的时间必须考虑,再进行线上学习环节。通常在教学实践中,按照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对一些活动时间安排进行调整。学生主体活动时间、老师引导时间组成课上环节时间,按照具体课程任务来确定时间分配。
对于课前和课后学习时间的分配,因为在混合式教学中,跟传统教学相比,课后任务时间和课前在线学习占课外时间相对较多;相比教师而言,因为学生学习反馈、互动的不定性;零碎的线下学习时间,就必须占用教师的课余时间,来进行参与反馈、互动及引导。所以,教师和学生都需消耗很多的精力、时间在课外环节上。因此,课后和课前时间需不需要算入标准学时内,标准学时该怎样计算,在混合式教学中也是亟待研究探讨的问题。
7 结论
在高校教学中,混合式教学将引导新一轮改革;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探讨,主要是为了教学效率的提高;传统教学方式的改变。同时不同层次学生实现了差异化学习,学生在信息时代下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提高。一直都研探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为了确保混合式教学效果,必须根据在教学实施实践中与实际教学情况相结合作出灵活的调整。
[1]何克抗.从Blended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9):37-48.
[2]李志超,余宏亮.基于混合教学的知识习得与路径建构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6(Z2):76-80
[3]高校混合教学的新机遇:MOOC视角[J].赵磊,朱泓,马红亮.教育发展研究,2015(17):50-55
[4]许德泓.本科院校推进混合教学改革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福州大学的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2):141-145
[5]世界大学城.[DB/OL].[2013-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