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融入传统文化的创新教学策略

2018-01-02周思颖

新课程·上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周思颖

摘 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当中融入传统文化,有效挖掘地方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课程资源,积极寻求与学科教学的契合点,使传统文化通过学校教育得以传承的同时,切实促进学生道德的行为养成。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策略

作为基础教育当中的重要学科,道德与法治教学近年来可谓备受关注。为进一步实现和保障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就需要围绕教学策略进行创新,而教学策略的创新却又无法摆脱我们对潜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其中,就比如在课程教学过程当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构建新型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融入传统文化的意义

道德与法治是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开展德育工作并最终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途径。而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着力于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政治以及心理教育,有助于奠定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基础及水平的同时,满足新时期时代发展对教育教学所赋予的新的要求,可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创新策略

1.趣读成语精髓传承中国智慧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文明智慧的活化石。适当地引进成语教学,既能够满足教学的需求和目标,也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学习。以浙教版四年级上册“诚实守信”一课教学为例,笔者在教学过程当中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将学生划分为四人一组,由各小组内部通过讨论并记录有关诚信的成语。通过各小组的讨论并进行集体归纳和整理,包含有“一言九鼎、言而有信、一诺千金……”基于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可以很好地调动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来,提升学习兴趣,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及能力的同时,也可以加深对成语的学习与理解,还能够从中领略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实现智慧的传承。

2.巧用寓言故事弘扬传统美德

寓言故事不仅通俗易懂,而且还非常有趣,深受小学生喜爱和接受。对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注重对寓言故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体来讲,同样以《诚实守信》一课教学为例,笔者选取商鞅“立木为信”这个传统的寓言故事,内容为“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发,人心惶惶,秦国商鞅为树立威信,推进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门放一根木头,并许下了诺言,谁能将木头搬到北门,赏十金,围观者无一相信也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升至五十,此时有一位勇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于是商鞅果然遵守立刻赏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有助于商鞅变法接下来在秦国的快速推进,而该變法也使秦国逐渐走向强盛,最终统一中国”。当然,类似于诚信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正面如季布的“一诺千金”,反面如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等。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诚实守信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也加深了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可以说,基于教学内容及目标的不同,选择和匹配相对应的寓言故事,善于开发和利用寓言故事这一教学资源,有助于传统美德的学习和弘扬。

3.关注时事新闻夯实文化根基

思想道德建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变迁而不断向前推进,因此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其中,就比如针对政治时事的学习,引导学生透过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视角去分析和认知,突破教材文本内容的限制,开阔学生视野与思路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知并实现整体教学成效的提升。举例来讲,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组织学生对热门话题进行讨论,比如“看见摔倒的老人到底扶不扶?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等问题,将课堂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同时,透过对热门话题的分析,甚至可以开展正反双方辩论的形式来进行,最终得出正确的判断与认知,即始终坚信并继续发扬“尊老爱幼”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此同时,通过对时事新闻的关注和分析,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正是学生夯实文化积淀的有效方式。

4.挖掘民俗文化增强民族自信

民俗文化丰富而多样,这些更具生活化和吸引力的教学资源当然需要引进课堂教学当中。以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中秋节”课程教学为例,笔者在授课中向学生播放了一个课前制作的短片,名为“山西省各地过中秋习俗”,短片介绍了山西省各地区在中秋节的习俗,包含有潞安人在中秋节会宴请女婿,大同县月饼称团圆饼,大至二、三尺,中秋夜且有守夜之俗等,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基于这样的案例教学,学生不仅了解到了不同的中秋节习俗,而且还会被这种地区特色的民俗文化所吸引和感染并伴有强烈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笔者又向学生提出了“你怎么过中秋节?”的问题,学生都各自描述了与家人团圆的场景,言语之间都透露出幸福。至此,通过引导学生对地区民俗文化的学习,学生不仅有了全新的、深入的认知,而且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也有助于培养和建立学生的民族自信。

总体来讲,将传统文化与小学道德与法治相融合,是传统文化通过学校教育得以传承的集中体现与必然要求。对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在加强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基础之上,结合教学内容及需求,进行有效的资源开发与利用,创新教学策略,以实现整体教学成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董新.文化中的规矩与方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J].基础教育论坛,2018(6).

[2]成湘湘.传统文化的回归:基于儒家伦理视角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认识[J].新课程导学,2018(8).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