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生活之水滋养道德与法治之根

2018-01-02陈桂荷

新课程·上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融合生活

陈桂荷

摘 要: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融合在一起,是当前《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出的新要求。从《道德与法治》的教材与生活融合、课堂教学与生活融合、教学课外延伸与生活融合这三方面论述《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生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才能从学生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道德与法治教育,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热爱生活,学会遵守纪律、守法做事,做一个文明的小公民。

关键词:生活;融合;道德与法治

低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是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融合,是以构建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热爱生活、乐于探究、遵守规则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道德与法治教育,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学会遵守纪律、守法做事,做一个文明的小公民。

一、教材与生活融合

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內容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和源泉,以儿童生活的时间、空间为线索,选取儿童必需的、感兴趣的以及有发展意义的内容设计主题,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道德与法治意识。例如,一年级上册“我是小学生啦”这单元的教材,就是围绕一个孩子刚踏进小学,自己怎样去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和陌生人的情感、行为特点、认知能力和学习方式特点以及他们的实际需要而设计的。这单元的教材把孩子在学校遇到的实际问题和生活、学习规律都用图片呈现出来,让孩子有亲临其境的感受,自然而然地就会跟着老师的指引去做,进而逐步熟悉、了解学校,认识和熟悉新朋友,并能按照一个小学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这样教材就成了孩子的“同路人”,这个“同路人”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进行教育与引导,这就是教材与生活融合在一起呈现的效果。

二、课堂教学与生活融合

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渗透在生活的各方面,生活就是学生的课堂。只有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去判断,去思考,去选择,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育。

1.创设情境,融入生活

道德与法治源于学生的生活,没有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只有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真实的生活搬进我们的课堂,让学生在创设的课堂情境中再次体验生活,触动学生内心的真实体验。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家中的安全与健康”主题中的“别伤着自己”这课时,我提前请一位家长帮忙,在家引导孩子寻找家中要注意的安全问题,如不能乱吃药、安全使用家里的电器、不玩火、不攀爬窗台、阳台、栏杆等,不给陌生人开门等,并把这些场景拍摄下来发给我,我在课堂播放给学生看。学生在课堂上看到这样的场景,就像回到自己的家里一样,真实地感受到在家居生活中存在的危险,进而讲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课堂上情境的营造,再现了生活,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自我感知、自我认识、自我教育,最终达到创设情境,融入生活的效果。

2.活动体验,融入生活

在课堂上,让实践活动融入学生的生活当中,实现生活情境的再现,让学生在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形成道德与法治的意识。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节约小标兵”这单元时,我设计了“我是小小采购员”活动体验,要求学生在采购中做到既节约又安全健康,做到认清绿色食品标志、产品的保质期等。这些内容单凭老师在课堂上用口传教的话很难达到效果。于是,我先利用学生吃营养餐的时候,教学生在牛奶盒上和蛋糕包装袋上如何找绿色食品标志、保质期等,让学生对食品的安全有初步的认识。然后在教学前一周请家长带孩子到超市学采购,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的购物体验进行交流、讨论。学生有了课前的实践基础,从课堂反馈可以看出,学生在采购的过程中增强了食品安全意识,学会勤俭节约,健康生活。这些真实体验是教师在课堂上无论讲解得怎样精彩都无法体验到的。

三、课外延伸与生活融合

道德与法治教材重视儿童与周围环境积极地相互作用来发展其道德与法治意识。我们在教学中,需要与家庭和社区合作,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迁移到课外实践中,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得到潜移默化的效果。例如教学二年级下册《讲文明、守规则》这课时,我通过歌曲、视频、各种活动体验等,让学生知道规则在校园里、社会里、家庭里。体验在进行课外延伸时,分两步进行:一是让学生从早上走进校门时就开始遵守校规的体验。如在校园活动的纪律、课堂纪律、出操纪律、归程队纪律、打水排队纪律等,并把体验感受一一记录下来。二是请家长配合老师,周末带孩子到社区、公园、游乐场等体验规则,在家里体验家规,并要求孩子把遵守规则和不遵守规则的体验感受也记录下来。这样就把外延伸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去体验、去感受、去感悟道德与法治的意识,从而用所学知识引导生活,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只有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参与学习、体验,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道德与法治,在情境中感知道德与法治,在生活中感悟道德与法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用生活之水滋养道德与法治之根,让道德与法治内化于学生的生活,根植于学生的心灵,这样才会达到道德润心灵、法治护成长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翠梅.公民德性的三维建构与法治秩序生成[J].学术交流,2014(11).

[2]王烨,阳叶青.从道德与法律关系看社会治理[J].人民论坛,2014(35).

编辑 刘瑞彬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融合生活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