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答”破沉默,实现对话课堂

2018-01-02袁莉

新课程·上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课堂沉默农村小学

袁莉

摘 要: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是其主动参与课堂,乐于思考、分析、探究问题的体现。因此,更应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习惯的培养。但农村小学高年级学段学生课堂发言状况却不容乐观。教师常常是精心备课,激情澎湃地走入课堂,然而台下却是波澜不惊,学生发言越来越少,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成为老师和个别学生的对话。可谓是热闹开场,冷清结尾,教学低效。如何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如何产生课堂的能量场?为此,对此现象进行了思考,并做了一些尝试。

关键词: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课堂沉默;积极发言

一、为何高年级学生在课堂上不爱发言或不愿发言?

孩子初入小学天真烂漫,甚至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心气儿,他们爱说,敢说,朝气蓬勃。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出现三四年级少回答,五六年级不愿答的情形。为什么孩子进入高年级就不愿高高举起小手呢?为什么高年级课堂不复再有叽叽喳喳争着答,抢着答现象呢?通过一番调查了解,发现有这样几种原因。

1.羞涩、不自信的心理

孩子进入小学五六年级恰恰是心理学上的儿童期到青春期的过渡时期。因为心理发展的骤变使得一些學生性格变得敏感,自我意识渐渐强烈,各种焦虑和烦恼增多。他们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评价,也害怕进入公众视线,所以课堂上能不站起来回答问题,绝不站起来回答问题。

2.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

同是高年级为什么其他学科课堂上学生发言较为踊跃呢?英语、数学课上学生有话说,愿意说,很大的原因是学科本身知识技能性较强。学习训练中,老师提问的方向很明确,学生思考的方向也明确,即使错了,也能说得出来。而语文教学多是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常常是“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一不留神,真的无从答起。或是需要思考时间较长,有些学生就放弃了。

二、打破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上的沉默,培养孩子积极发言习惯的有效尝试

1.让学生正确认识课堂发言的意义,克服不良心理

想法决定行动,只有学生真正认识到课堂上积极发言的好处,才会有内在的动力去克服害羞、自卑、从众等不良心理,从而走到课堂中央。为此,我常常利用课前谈话,课后交流等机会告诉学生在语文课上积极,大胆发言。积极发言可以使自己课堂上注意力更集中,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锻炼心理素质。

2.努力建立平等、信任、互爱的师生关系

作为教师,我们关注孩子学习的同时更应关注孩子的生命状态。为什么往往实习老师或新老师更受学生欢迎,更能和孩子打成一片?我想少一些师道尊严,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蹲下来看孩子,用孩子的角度,用真诚的师爱去看孩子的快乐、烦恼,就会多一些理解与信任,也让教育更有温度,更有温情。有师爱,才会有生爱,也只有互爱,互信的师生关系才会让学生彻底解放,才会为学生提供安全、放松的心理环境,也才会有课堂上大胆、自如的发言。

3.精心设计问题,做到有效提问

课堂提问最重要是发乎于情,晓乎于理,要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因此,需要教师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学习实际,精心备课,精心设计问题。提问要有层次,有梯度,既让不同能力的同学都有机会参与进来,又做到逐层搭建平台,累积认知感悟,不让学生思维断层。例如,在教学《番茄太阳》时,如果在教学的最后设计“文中出现了几处‘番茄太阳?你分别是怎样理解的?”这样,前一个问题直接,后一个问题就显得比较大,比较宽泛。往往比较优秀的同学可以回答得很好,而大部分同学可能就选择沉默了。而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执教本课时对于这一板块内容是这样设计的:先提问“番茄太阳”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你会把“太阳”说成是“番茄太阳”吗?学生在回答中感悟了盲童明明创造了自己心中的“番茄太阳”。老师接着提问:谁都会笑,为什么只有明明的笑脸才是最美的“番茄太阳”?学生在回答中感悟了明明的善良和快乐。最后老师提问:太阳只能挂在天上,怎么能一直挂在“我”的心中呢?学生自然是感悟到了是明明让“我”热爱生活,充满勇气,在“我”心中升起一轮“太阳”。这样的提问设计,层层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想回答问题,更是由表及里领悟了文本的深刻内涵。

4.创新教学方式,让课堂灵动起来

要打破沉闷,让孩子不再静坐不语,我们就要创新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如教学诗歌《秋天》,我们可以带领孩子走出课堂,去野外赏秋、读诗、赞秋;教学《秦兵马俑》,可以用“我是导游,你是游客”的形式在读课文、品画面中展开教学……不同的学习方式下相应的发言形式也是多样的,对话、漫谈、讨论、辩论等新鲜、丰富的体验让孩子勤开口、乐开口,也恰恰贯彻实施了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总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孩子积极发言的习惯,让课堂百花齐放是我们首先要迈好的一步。让学生明确发言的意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巧设提问,多渠道语言实践,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方能“答”破课堂的沉默,实现对话课堂,实现我们期待的生态课堂。

编辑 冯志强

猜你喜欢

课堂沉默农村小学
从文化角度探究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沉默现象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略谈高中英语课堂气氛沉闷现象原因及应对策略
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