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下煤炭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

2018-01-02张磊

科学与财富 2018年33期
关键词:供给侧煤炭行业问题

张磊

摘 要:本文分析了供给侧改革下煤炭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希望能够对读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供给侧;煤炭行业;问题;分析

1.前言

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发展增速的逐渐放缓,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煤炭需求量大幅度下降,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导致供给能力长期处于过剩状态,继而造成供求关系失衡。

2.概念剖析

所谓供给侧改革,实际上就是对供给侧的结构体系进行优化创新。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供与求属于两种不同的力量,通过扩大需求能够有效拉动供给,而供给反过来也能够创造更多的需求。其中,需求侧主要包含了投资、消费以及出口等要素;而供给侧则包含了劳动力、生产资本以及管理和文化精神等诸多要素。就拉动经济发展的动力而言,出口没有明显的增长,消费增长也不快,而投资却在大幅度的增长,此时货币M2增幅较大。上述增加的产能,有些是在新技术产业以及创新型企业中发生的,其中也有为数不少的一部分集中在低效益低技术水平行业内,即落后产能。以2008年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为例,当最严重的时候过去时,欧美国家纷纷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或者更新升级,而国内巨大的低效率产能以及低技术产能的弊端很快显现出来,比如生产过剩以及需求不足等,尤其是一些市场逐渐消失,整个经济呈下滑之势。

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构想,通过输出产能为国内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前景。值得一提的是,仅有输出产能是远远不够的,“一带一路”的战略构建所涉及的国家与地区,如果吃不下上述输出产能,必须对供给侧结构进行改革。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合理提升供给质量,全面改进和优化调整经济结构,按照预设步骤和流程,有目的淘汰低效、低附加值的产能,并且将资本、土地以及劳动力等向中高端产业快速集中,以期能够重新快速占领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从本质上来讲,供给侧的改革,可由市场来实现,即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使无需求产能消亡,降低或减少成本。

3.煤炭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

3.1缺乏科学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煤炭行业是传统行业,以发展生产、注重效益为主要宗旨,忽略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设。煤炭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大多由原来的人事部嫁接过来,人员框架基本不变,工作内容以人员调配、发放工资、服从安排为主,并没有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观能动性,没有意识到“以人为本”的重要性,从而造成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科学评价、制度建设落后,影响了煤炭企业的管理效果。

3.2国有煤炭企业社会选拔制度存在漏洞

国有煤炭企业仍然保有国家性质,“铁饭碗”的概念根深蒂固,所以管理人员的选拔竞争激烈,这不但影响了行业改革进程,而且容易形成权力寻租的灰色空间,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国企和私企、外企相比,人力资源管理机动性差,真正懂市场、能力强、技术硬的人才少,面对问题显得束手无策,当真正的改革来临时,只会产生阻碍作用。传统的任命制度也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难以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3.3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体系有待完善

现阶段,绩效考核制度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煤炭行业也不例外。然而,在实施阶段却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造成了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特别是国有煤炭企业,很多只是针对科级以上干部设置了绩效考核指标,并且与薪酬挂钩,普通员工并没有得到绩效考核制度的激励,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很多员工一心只想往上爬,忽视本职工作,在企业内部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造成整体工作效率低下,制约了企业经济发展。

4.基于供给侧改革的煤炭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4.1加法

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应当优化整合现有的人力资源,强化人力资源的科学配置,进而优化组织结构,大大提高了管理效能,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工成本。通过对组织机构进行优化改进,尽可能压缩或者减少管理层级,撤销或者合部分机构,以此来精简机构、压缩层级以及提高效率。同时,还要对组织结构整体优化,改组系统,尽可能减少组织机构的设置,对组织的层级进行合理的削减,层缩小管理幅度,对多个部门进行撤销或者合并,以此来强化煤炭企业内部管理,综合解决人员多、效率低以及成本高和效益差的一系列问题。在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条件下,应当结合实际需要,合理压缩部门设置,在机关部门中践行“一长负责制”,取消科级管理层级,采取业务主管制,并且压缩矿业层级。上述方法,实际上就是为了能够有效应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整合资源而做出的重要举措。在上述措施执行过程中,需不断加大人力资源优化整合力度,从劳动组织结构调整及其再优化方面入手。将三班作业制调整成四班制。由三班生产,其余一班负责检修,而且检修班从八点班调至零点半个班,并且生产班的工作时间从原来的八个小时逐渐调整成现在的六个小时。采用该种劳动作业制度,在安全隐患防范、三违作业行为控制以及降低管理成本等方面,效果非常的显著。

4.2减法

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应当在减人提效方面下功夫,提高劳动生产率,做好人力资源管控减法。基于供给侧的人力资源视角考虑,“减人提效”是最好的工作方式和方法。近年来,煤炭企业通过全面贯彻和落实劳动用工双控机制,劳务派遣只进不出以及只退不补政策,使得定编定员、年度按比例核减劳务派遣用工以及不在岗人员清理等制度得以落实,用工总量得以有效的控制。就如何做好“减法”,笔者结合个人的实践,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强化“红线”感。从发展趋势来看,自去年开始,国内煤炭企业用工总量在现有的基础上一直下降,对用工总量进行严格的管控,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条“红线”。第二,对新增项目所需的劳动用工,建议先进行内部调剂,也可以进行劳务输入,但要确保总量不增加。第三,就消化科队级超编制问题而言,应当灵活应用企业职务退出政策和机制,适度放宽职工退休年龄。第四,采用工资激励法,通过发挥其杠杆作用,实现增、减人工资恒定的政策。在此过程中,应当对承包零星工程的单位进行鼓励,对技术人员进行奖励,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自主完成项目,减少外委、外包,以此来降低费用,减少劳动用工量。

4.3乘法

第一,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力度,尤其要将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放在重要位置。一方面应当对煤炭企业目前培养的技术人员进行择优选拔,企业领导和生产管理部门的责任人,采取师带徒的做法,重点培养人才;另一方面,致力于管理人员的年轻化建设,积极打造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的人才队伍。各单位干部、领导,应当解放思想,敢于担当。同时,各单位应当在区队或者车间内容,对重点操作岗位采取轮换制、技术比武制以及绝活绝技比赛等,在人才培养方面绝不放松。第二,建立和实施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岗位聘任制,对专业人员和技术岗位人员的设置以及数量和任职资格等予以明确,全面推行管理以及技术岗位从业人員竞聘机制。根据具体的岗位所需人员任职条件,加大人员帅选力度,直到确定合适的人员为止。需要强调的是,应当加强任期考核管理,健全和完善“能进能出以及能上能下和充满活力的约束与激励制度。

5.结束语

供给侧改革给煤炭行业、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制度改革,应当以人为本,以职工为中心,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合理选择、及时调整,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郑宇花,李百吉.我国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及路径选择[J].煤炭技术,2017,(1):320-323.

猜你喜欢

供给侧煤炭行业问题
煤炭供给侧改革初见成效2017煤炭行业又将何去何从?
煤炭行业未来在提高集中度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煤炭行业要加强淘汰落后产能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
全省煤炭行业专项调度会召开号召促进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